特朗普计划出席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韩国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这本应是一场备受瞩目的“重出江湖”的外交大戏,却在开场前就陷入了“静音”状态。
原本美方希望借此机会与中方高层面对面交流,试图推进中美关系,同时在朝鲜半岛事务上谋取突破。现实却相当尴尬:美方试图打通与中方的外交热线,却迟迟无人接听。
中方的沉默让美方措手不及,特朗普的外交算盘,也因此面临难产。
特朗普此番主动请缨出席APEC峰会,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作为前总统、现任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热门候选人,特朗普此举不仅是为刷存在感,更是为了谋取多重政治和战略利益。
首先,从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当前两国关系处于微妙状态。虽然拜登政府在表面上维持对华强硬政策,包括维持关税、科技封锁、军事围堵等,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和企业利益群体的反弹,使得政府不得不寻求某种松动。
《金融时报》曾报道,白宫原计划推动对华部分关税暂停,但最终仅延长了90天,显示出在缺乏中方回应的情况下,美方难以推动实质性缓和。
特朗普若能在APEC峰会期间与中方高层“偶遇”甚至实现“破冰式”对话,不仅能够为美国企业争取喘息空间,还能为其竞选增添重要外交成绩。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次高调的会晤,将有助于他重塑“强人外交”的形象,重现当年“金特会”的高光时刻。
特朗普在国内面临的政治压力也不容小觑。共和党内部分歧严重,部分传统保守派仍对其领导力持保留意见;而民主党则在多个战场上围攻不止。
在经济层面,美国当前通胀问题依旧棘手,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特朗普深知,国内问题难以迅速解决,唯有在外交领域有所突破,才能迅速拉升民意支持率。
此外,韩国现政府在此过程中也扮演了关键推手的角色。据悉,尹锡悦政府对于重启“金特会”持积极态度,韩国政界部分势力,尤其是李在明阵营,更倾向于通过“东北亚和平机制”重构地区秩序,并为韩美关系注入更多实质内容。
种种迹象表明,韩国可能正试图撮合特朗普与金正恩的“再会”,甚至不排除安排私人会面,以制造媒体轰动效应。
这整套操作的前提,是中方愿意出席并参与互动。而目前的情况却表明,中方似乎并不急于回应美方的“热情邀约”。美方急于沟通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反映出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事实上,美方近来多次尝试推动中美高层沟通,特别是在军事与安全领域。美国代理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近期多次表示,希望与中方防长在“九三”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后进行通话,协调地区安全事务,并探讨半岛局势。中方对此始终没有明确回应。
这种情况并非首次。近年来,中美之间的军事热线、外交热线多次“失联”,其背后并非中方技术上无法接听,而是态度上的选择。
中方早已明确表示,沟通的前提必须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外交部发言人在多个场合强调,所谓“对话合作”,不能只是美方的单方面要求,也不能成为掩盖对抗政策的遮羞布。换句话说,中方并不拒绝沟通,但拒绝“假沟通”、拒绝“走过场”。
之所以出现当前这种“你打电话,我不接”的局面,关键原因在于美方言行不一。一方面,美国政要口口声声表示希望“稳定中美关系”,希望“防止误判、加强沟通”;但另一方面,美军频频在台海、南海搞所谓“航行自由”,甚至在南海区域进行高强度侦察行动,不断逼近中国红线。
此外,美方在经济科技领域的打压力度也丝毫未减。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清单不断更新,这些都严重破坏中美之间的合作基础。如果没有实质性政策调整,中方自然不会为了“面子工程”参与一场没有意义的外交表演。
正如《环球时报》评论所言:“沟通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看你带来的是什么。”如果美方继续在关税、科技打压、军事挑衅上“原地打转”,那么中方自然不会为其“外交大戏”站台。打电话只是形式,真正打动中方的,是诚意与行动。
外界之所以对中方“不接电话”的做法感到不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能真正理解中国外交的底层逻辑。中国历来主张“实事求是”的外交方式,强调“对话要有成果,合作要有诚意”。
在北京看来,外交不是摆拍、也不是媒体秀,更不是哪一方焦急就必须回应的“临时任务”。特别是在涉及重大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中方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不轻易让步,也不做无效社交。
这正是特朗普所忽略的一点。他试图复制当年“金特会”的外交奇迹,通过临时插曲式的互动制造轰动效果。但中国的外交文化更注重信任积累与长期合作。一次“即兴外交”无法改变根本问题,反而可能被解读为缺乏战略耐心。
更复杂的是美朝关系这条线。美国媒体早前披露,特朗普任期内曾秘密下令特种部队在朝鲜边境执行“情报任务”。此举严重破坏了朝鲜方面对美方的基本信任,尽管特朗普个人与金正恩保持过一定程度的“私人友好”,但这种军事冒险行为早已在平壤方面埋下深深警惕。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韩国热心“搭桥”,也难以弥合中美、甚至美朝之间的基本立场分歧。这座“桥”是否稳固,不仅取决于韩国的努力,更看美方是否愿意放下对抗姿态,以合作共赢的方式面对东方大国。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多边场合的行为风格一向“特立独行”。他曾在多场国际会议上临时退场、打断发言、插队合影……这些“特朗普式外交”的非传统做法,在合作氛围上造成了很大干扰。
特朗普这次赴韩参会,算盘打得精,但算盘珠子并不一定好拨。中方的态度已成为这场外交博弈的关键变量,而这一切并不取决于谁先打电话、谁先表态,而是取决于谁能拿出真正的诚意。
中国的外交逻辑非常明确:沟通可以,但不能流于形式;合作欢迎,但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不怕谈判,但拒绝勒索;不惧对话,但更看行动。
对于中方来说,APEC不只是一次外交场合,更是检验合作诚意的平台。如果美方仍旧停留在“表态外交”“临时外交”的层面,那么再多的电话也只是“空响”,再多的会面也只是“握手寒暄”。
真正能打破僵局的,不是电话,而是信任;不是安排,而是行动。是否愿意放下冷战思维,是否能够正视对抗的代价,这才是决定中美关系能否破冰的关键。
APEC的舞台已经搭好,全球都在关注中美是否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新的接触点。但这场“外交秀”最终能否上演成功,不取决于特朗普的热情,也不取决于韩国的安排,而是要看美国是否愿意真正走出对抗,迈向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