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年过七旬的董必武副主席专程前往江西瑞金。这位革命前辈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失联多年的妻子陈碧英。在谈及这位伴侣时,董必武深情地表示:"陈碧英同志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过我,她比我年轻二十多岁。如果还在世,现在应该不到六十岁。无论如何我都要找到她。"两人自1934年分别后,已有二十余载未曾相见。
董必武专程前往瑞金寻找陈碧英,但最终未能获得任何线索。带着失落,他不得不启程回到北京。
陈碧英与董必武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历史关联?这位鲜为人知的女性人物在革命历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1932年,董必武结束在苏联的学业回到国内。根据党组织安排,他前往瑞金工作,先后担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和副校长职务。此时的董必武已年近半百,却依然过着独居生活。白天处理繁重的公务后,晚上回到住所还要自己料理饮食起居,包括做饭、洗衣和打扫卫生。身边同事见他如此操劳,担心影响健康,便私下开始为他寻找合适的伴侣。
毛泽东在考察汀州期间,对当地市委宣传部长陈碧英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位女干部出身贫寒,六岁就跟着母亲四处讨饭,饱尝人间疾苦。她十五岁参加革命工作,1928年正式入党。毛泽东通过多次接触,发现她性格朴实、待人真诚,在革命斗争中表现英勇,因此对她十分赏识。陈碧英的成长经历颇具代表性,从贫苦农家孩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其个人品质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领导人的认可。
毛泽东为了撮合这段姻缘,专门将陈碧英调到瑞金工作,安排在中央宣传部任职。他还特意请邓颖超出面牵线搭桥,促成这段婚事。
晚饭后,邓颖超邀请蔡畅等几位同志到陈碧英家中做客。大家闲聊片刻后,邓颖超转向陈碧英,压低声音问道:"碧英,你觉得董必武同志这个人怎么样?"
陈碧英立刻领会了邓颖超的暗示,白皙的面庞瞬间涨得通红,垂首沉默不语。
邓颖超进一步解释道:"董校长作为我党早期创建者,政治素养深厚。尽管年长些,但他待人真诚,性格温和体贴。你们若能走到一起,会是一段美满的姻缘。"
陈碧英双颊泛红,垂着眼帘不吭声,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嘴角却挂着浅浅的笑意。邓颖超观察着她的神态,立刻明白了她的心思。
几天后,邓颖超约上贺子珍、李坚贞几位同志,带着陈碧英来到董必武住所。她们把陈碧英引荐给董必武后,几个人就悄悄离开了。
陈碧英坐在董必武对面,手心微微出汗。董必武开口时语调亲切,询问她近况时目光真诚。这种毫无架子的态度让她紧绷的神经很快松弛下来。她注意到这位年长的革命家虽然阅历丰富,但言谈举止毫无压迫感。他思维敏捷,处理问题果断高效,对青年干部更是处处体现着细致关怀。
董必武曾向陈碧英坦陈自己的婚史。他的第一任妻子黄俊贞受其革命思想感召,在大革命期间参与妇女解放事业。随着革命形势恶化,董必武被迫流亡日本,自此与妻子彻底失联。
董必武说到动情处,眼眶湿润声音哽咽。一旁的陈碧英深受触动,她看到这位革命前辈既光明磊落又重情重义,心中敬意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