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专业连续四年录取分数线高于本科线,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学生尚未毕业便已被企业预订。按理说如此紧俏的人才资源,行业理应呈现繁荣景象。
![]()
然而现实却截然不同,2024年五大上市殡葬公司总营收同比下降19.3%,其中被誉为“殡葬业龙头”的福寿园净利润骤降52.8%,呈现断崖式下跌。
这就令人费解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1亿,2024年死亡人数约为1093万,比四年前增长10%,为何殡葬企业却难以为继?
![]()
传统殡葬业的“寒冬”
若将时间倒推十年,传统殡葬行业无疑是炙手可热的“金饭碗”,各个环节皆能带来丰厚利润。
以传统墓穴为例,彼时一线城市周边墓地价格年均涨幅在10%-15%,一块1-2平方米的普通墓地售价轻易突破10万元。
地段优越、“风水上佳”的墓地价格更是高达30万至50万元,部分甚至被炒至上百万元。
![]()
而且即使价格高昂,墓地市场依然供不应求。
不少墓园刚推出新墓区,不到半年便销售一空,许多家庭还需托关系、排队才能购得心仪墓位。
除了墓穴,传统殡葬服务与用品价格同样居高不下。
![]()
一场完整的传统葬礼,从遗体运输、整容、告别仪式,到花圈、骨灰盒、寿衣等用品,整体费用少则3万-5万元,多则可达10万-20万元。
市面上一个普通骨灰盒,制造成本可能仅几百元,但售价可达数千元,高档实木骨灰盒更是标价数万元。
花圈价格亦不菲,普通花圈售价几百元,装饰精美的可达千元以上。
![]()
即便价格如此高昂,消费者依然缺乏选择。
传统殡葬服务市场高度集中,可提供服务的机构有限,处于典型的“卖方市场”,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高价。
当时业内数据显示,传统殡葬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可达60%-70%,远高于多数行业。
![]()
部分头部企业的年营收增长率甚至维持在20%以上,盈利能力极为可观。
如今,传统殡葬行业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多数业务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
![]()
根据2024年全国殡葬行业报告,近三年来传统墓穴年销量以18%-22%的速度递减,2024年销量相较2021年直接减半。
昔日人潮涌动的墓园,如今门可罗雀,许多墓园库存积压严重,有的新墓区推出一年多,销量尚不足预期30%。
为吸引客户,不少墓园开始降价促销,部分墓地价格下调幅度达30%-40%。即便如此,购买者依旧寥寥。
![]()
例如某一线城市周边传统墓园,2021年一块2平方米墓地售价45万元,当年售出80余块。
到2024年,相同规格墓地价格降至28万元,全年仅售出20余块,销量下滑幅度令人震惊。
墓穴遭遇寒流的同时,传统殡葬用品市场也陷入低迷。
![]()
曾经热销的高端骨灰盒、豪华花圈等产品,如今销量大幅下滑。
某殡葬用品批发商透露,近三年来高端骨灰盒销量下降超过50%。
![]()
过去商家每月可售出20-30个万元以上的骨灰盒,如今每月最多仅售出5-8个。
花圈销量亦下降约40%,尤其是价格超过500元的产品几乎无人问津,目前主要依靠100-200元的普通花圈维持运营。
![]()
传统殡葬服务订单量也大幅缩减,提供传统葬礼服务的机构订单量较三年前下降35%-45%。
不少小型殡葬服务公司因业务萎缩,被迫裁员、缩减规模,甚至面临倒闭。
曾被视为“暴利行业”的传统殡葬业,如今正逐步陷入“寒冬”。那么,这一行业为何会出现如此局面?
![]()
原因在于,随着年轻人逐渐成为殡葬消费主力,传统殡葬高利润的格局正在被打破。
新生代消费者更注重理性消费,在面对殡葬事宜时不再盲目追捧高价传统方式,而是倾向于选择更具性价比、环保的替代方案。
这股消费趋势推动了传统殡葬方式的革新。
![]()
新的殡葬方式
如今,生态葬、海葬等新型殡葬形式正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重要选择。
生态葬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多种形式,通常将逝者骨灰与自然环境融合,既环保又经济。
![]()
以树葬为例,一般仅需支付几千元,即可为逝者选定一棵专属树木,将其骨灰埋于树下。
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又大幅降低了费用。
![]()
相比树葬,海葬更为经济实惠。部分地区提供免费海葬服务,仅收取少量手续费。
![]()
对追求简约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方式不仅节省开支,还能让亲人以更自由的方式回归自然,因此受到越来越多青年人的欢迎。
那么,为何年轻人的殡葬观念发生如此巨大转变?要知道,在此之前,为逝者操办隆重葬礼曾是主流做法。
![]()
年轻人殡葬观念的转变,背后有两大关键因素,首先是经济压力。
当代年轻人肩负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生活开支等多项压力。
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可自由支配的资金极为有限,他们更倾向于将钱花在更现实、更紧迫的用途上。
![]()
因此,像殡葬这类以“面子”为主的消费,逐渐被压缩。
相较于花费数万元举办一场隆重葬礼,用于偿还房贷、支付子女兴趣班费用或改善家庭生活显然更具实际意义。
其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前陪伴远比死后排场更为重要。
![]()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将葬礼办得隆重风光,是对亲人最大的孝道。
而如今,年轻人更重视在亲人健在时给予更多陪伴,如陪他们聊天、旅行,帮助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在世时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如果生前忽视亲情,死后才通过奢华葬礼“表现孝心”,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显得虚伪。
![]()
这种“重生前、轻死后”的情感认知,促使人们逐渐摒弃殡葬中的“面子消费”,推动殡葬观念向理性化转变。
在新型殡葬方式的冲击与年轻群体消费观念转变的双重作用下,传统殡葬业的“寒冬”悄然降临。
![]()
为应对传统殡葬业的“寒冬”困境,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殡葬行业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入生态葬、线上追思等新兴方式,开发更多环保、低价的服务与产品;
二是调整服务理念,减少“面子消费”项目,增加情感关怀类服务,以契合当前消费者理性、重情的消费心理,重新赢得市场青睐。
信息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057143709727416&wfr=spider&for=pc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