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阅兵后欧洲高层接连访华,中国以高规格接待,英发表罕见涉华言论

0
分享至

“要谈经济增长,就必须谈中国。”当英国新任商业与贸易大臣彼得·凯尔说出这句话时,西方政坛为之一静。这不是一句普通的外交辞令,而是一个信号,一种转向,更是欧美对华战略悄然调整的缩影。



而这一切,始于北京一场震撼的阅兵。

一、阅兵之后,欧洲“用脚投票”

2025年9月3日,中国举行盛大阅兵。尽管西方主流媒体刻意低调处理,但几天后,欧洲多国高层却密集访华,节奏之急、规格之高,远超外界预期。

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率先抵京。作为首位将中国定为就任后首访国家的西欧领导人,他不仅受到高规格接待,更在多个场合强调“信任”与“新起点”。葡萄牙虽是小国,却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西欧国家,其战略选择历来具有风向标意义。

紧接着,英国新任贸易大臣彼得·凯尔宣布访华,重启停滞多年的中英经贸对话。值得注意的是,他行前先赴华盛顿“通气”,再飞北京谈合作——这一安排极具象征性:既要对盟友有所交代,也决意不错过中国的经济快车。



二、为什么是现在?

欧洲态度的转变绝非偶然,而是三重背景下的必然:

经济现实压倒政治叙事

英国通胀高企、制造业萎缩;德国陷入技术性衰退;法国财政赤字压力巨大……当国内问题难以消化,“与中国脱钩”的口号就显得苍白无力。正如凯尔直言:“要谈增长,就必须谈中国。”

中国稳住了基本盘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稳中有进,消费市场复苏强劲,高端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持续突破。越来越多欧洲企业意识到:失去中国市场,等于主动退出全球竞争。

欧洲寻求战略自主

俄乌冲突长期化、美国大选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欧洲不得不重新思考: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与中国合作,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理性选择。



三、高规格接待背后的中国策略

中方对欧洲访团给予高规格接待,释放出明确信号:

开放态度不变:从“一带一路”到单方面免签扩容,中国持续传递开放决心;

合作优先于分歧:不过度强调意识形态差异,而是聚焦绿色能源、科技创新、跨境电商等务实领域;

主动塑造议程:通过机制化交流、高层互动,重新掌握外交话语权。

这种精心设计的外交节奏,既展现自信,也传递诚意。

四、未来的挑战与机会

欧洲的“回归”并非全面倒向中国,而是一场精致的再平衡:

英国将在中美之间继续“走钢丝”;

德国、法国仍会对所谓“产能过剩”“公平贸易”等问题提出批评;

中东欧国家则可能成为新一轮合作突破口。



但无论如何,一个共识正在形成:拒绝中国,就是拒绝增长;误解中国,就是误判时代

结语:世界已经改变

从阅兵展示的硬实力,到外交舞台的软运作,中国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格局。

欧洲的转向告诉我们: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而今天中国的利益,正是增长、稳定与共赢。

正如葡萄牙总理所说:“我们不仅为今天的协议而来,更为明天的共赢而来。”这句话,或许正是新时代的最佳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智观科技
智观科技
最新前言科技,专业为你解读
1599文章数 5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