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听到的中美议员互访,大多是由各种民间机构或者跨国企业基金掏钱,形式上显得“民间色彩”浓厚。
但这一次,特朗普政府自己掏腰包,把钱砸在一个跨党派国会议员代表团的访华行程上,还压着不让外界知道他们究竟谈啥。
要知道,中美关系眼下可正是经贸摩擦、台海问题、军事博弈多重因素叠加的敏感期。
按理说,公开沟通、释放信号才是老美惯常的套路,可这次却反过来。
那么,这种反常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牌?
特朗普政府的反常赞助
先说最吸引眼球的一点——这次是特朗普政府直接出钱。
这在美国政治和外交中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破了惯例。
一般这种国会跨党派访问行,要么找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类似机构承担费用,要么由一些对中美沟通感兴趣的企业赞助。
可这次白宫拍板,把财政资源真金白银地投进去。
要知道,美国总统直接为国会议员访华埋单,并不是简单的“好心”,更多是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结合特朗普自身处境也不难理解。
今年对他来说很难——国内支持率创下新低,农业州、不少铁锈地带的经济疲软、出口受阻,他的铁票仓也开始动摇。
而且对华贸易战拉锯至今,美国一些高科技、军工企业已经开始感到切身“疼痛”。
中国稀土政策调整后,洛克希德·马丁的F-35生产线传出受限的消息,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特朗普政府可能很清楚,继续硬碰硬代价会更高,所以需要谋求一定的缓和通道。
更关键的是,虽然他自己短期内访华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过派出有分量、跨党派的代表团,先接触、先试探、先谈条件,再把成果“打包”成未来高层会晤的筹码。
本次代表团的领导者是民主党领袖、华盛顿州众议员亚当·史密斯。
他在美国国会和军方领域都有分量,他出面更能触达一些敏感议题。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白宫愿意花这笔钱——买的是一次可能改变中美对话氛围的机会。
既然如此,这趟访华任务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走走过场,而是一场必须拿到成果的“前哨战”。
严格保密
熟悉美方外交操作的人都知道,一般在大型访问前,媒体会提前放风,通过各种“匿名消息”试探舆论和对方反应。
但这次,美方代表团几乎是“隐身”状态,甚至连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内部的资深议员都说,他们也没被告知细节。
这种保密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访问内容足够敏感,涉及到中美核心战略——比如军事互信、贸易谈判底牌,甚至可能触碰朝鲜半岛、南海、台海等综合热点。
第二,他们不希望外界,尤其是美国国内的鹰派舆论先行干扰。要知道,在美国政坛,对华强硬已经是政治正确,如果提前放风,很可能会被舆论推向僵局。
有意思的是,史密斯主动公开了一点——代表团保证不会窜访台湾。
这看似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实则是提前对中方释放善意,减少政治敏感度,为高层接触创造条件。
也正是因为这些背景,这种保密反而更能说明问题——他们不是为了“秀存在感”而来,而是为了争取一次安静但高效的面对面。
至于这背后期待的成果,就不得不谈到特朗普团队的整体布局了……
战略试探?
看过去几个月的时间表,就能嗅到一点气味。
特朗普政府在筹备10月底访问韩国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他本人很可能将这次会议视为与中方高层进行接触的一个契机。
为了不让这种接触变成单纯的礼节性合影,需要有前期的“地基”——而史密斯代表团,很可能就是去打这个“地基”的。
而在美方眼里,他们非常希望这样的访问能够拿出哪怕一点实质性的成果。
比如缓解某些贸易限制、建立新的沟通机制。
这样就可以被特朗普包装成自己“对中国让步但有巨大成就”的胜利,拿去应对国内压力。
或许,这也是特朗普政府甘愿冒险保密行程、投入资源的重要原因。
结语
史密斯代表团的访华未必会在短期内带来惊天动地的变化,但它是一种信号:即使在竞争加剧、摩擦不断的背景下,中美之间依然需要有沟通的桥梁。
在新常态下,中美关系不可能回到过去的蜜月期,但只要对话渠道仍然存在,就意味着游戏还没结束,棋局就仍在掌控与博弈之中。
真正考验双方的,是能否在竞争中找到可持续的平衡,这既关乎大国战略,也关乎世界的未来走向。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19年以来,美国跨党派众议员首次访华”》2025年9月10日
上观新闻:《逾6年来罕见,美国资深议员:众议院代表团准备本月访华,“我认为意义重大”》2025年9月10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