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有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蒋纬国名义上是蒋介石的养子,他的亲生父母是国民党大佬戴季陶和日本女子重松金子。实际情况更加复杂。
当时重松金子是戴季陶和蒋介石在日本期间房东家的女佣,二人都对这个女人有好感。后来重松金子生了个男孩,取名“纬国”。戴季陶声称这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家里老婆管的严,只好交给蒋介石的小妾姚冶诚抚养。
但是蒋介石大儿子叫经国,这个孩子叫纬国,经纬经纬,这两个名字联系太紧密了。而戴季陶的儿子叫戴安国,假如这个孩子是他的,取名保国似乎更恰当。所以,蒋纬国到底是谁的孩子,说不清楚。老蒋一家男女作风始终不清不楚,今天台面上那些蒋家后人到底是谁的后代谁也说不清楚。
早年,老蒋送这个说不清楚来历的蒋纬国去德国陆军学校念书,他毕业就跟着纳粹军队打波兰,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纳粹分子。只是后来日本加入轴心国,蒋纬国只能溜回国内。
1941年蒋纬国返回重庆,蒋介石原想让他去空军发展,但蒋纬国坚持要去陆军,蒋介石经过考虑,派蒋纬国去汉中,任青年军第206师616团2营营长。
抗战后期,汉中作为国民党统治区的重要后方基地和军事枢纽,国民党军队集结、休整和物资转运的关键节点。这里设有军事院校、医院和后勤补给机构,承担着支援前线的任务。汉中及周边地区承担支援前线与后方稳定的双重任务。作为后方基地,汉中为前线输送了大量兵员、粮食和物资,同时接收了不少从沦陷区撤退的难民和机构,成为战时人口和资源的聚集区之一。
可以这么说,汉中对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来说,既重要又相对安全。这也是老蒋的一贯作风,培养儿子一定要从军中着手,先让他们去军队锻炼,积累威望再步步高升,但是绝对不派儿子去前线,怕出危险。蒋经国当年就是走的这条路径,蒋纬国当然也是如此。
蒋纬国作为蒋介石的儿子,驻扎在安全的大后方,自然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虽不至于花天酒地,但基本不参与作战指挥。无论哪一级军官都知道他是老大的儿子,他来这里就是镀金的,于是都是用“哄着他玩”的心态对待这位二公子。
而蒋纬国作为四大家族的一份子,充分发挥了家族的基因和影响力,开始大把搞钱。按照他自己写的回忆录记载,就在1945年8月10日,日本外相东乡茂德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投降条件,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及时播报了相关消息。
当时通讯条件有限,汉中军队尚未接到这个消息,而蒋纬国自己则随身带一个小无线电,提前听到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广播的日本投降的新闻,成为当时汉中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
正好这一天营部发军饷,蒋纬国就叫营行政副官把所有人的薪饷及福利社的钱通通拿来买鞭炮和酒,汉中市面上的酒和鞭炮差不多都被蒋纬国买光了。当时的士兵没法理解,觉得这个营长疯了。
等到正式宣布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国军其他部队包括汉中百姓要庆祝抗战胜利,去买鞭炮和酒的时候,谁都买不到,只能到蒋纬国所在的2营福利社来买。蒋纬国趁机哄抬物价,狠狠赚了一笔。不仅把原先所有买酒及鞭炮的钱都赚回来,而且还有盈余给士兵发双饷。蒋纬国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每个士兵都很高兴。
一个堂堂国民政府领导者的儿子,居然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囤积居奇,赚取高额利润。而饱受日军摧残的普通百姓,为了庆祝胜利,竟然还要受到本应保卫自己的军队的再一次盘剥和压榨,而蒋纬国不以为耻,反而感到高兴,简直是荒谬。
说实话,蒋纬国在国民党军队中已经不算是太贪钱的那一类人了,连他随手都能捞一票,那些大蛀虫们的手段可想而知。这样的军队不失败才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