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羊啃光我花生苗,他不赔,我笑着往地里撒大豆,5天后他跪求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夕阳下,张明站在被啃食殆尽的花生田边,脸上没有丝毫愤怒。

"李叔,您家羊把我的花生苗都吃了,该赔点损失吧?"

李大叔冷笑一声:"谁证明是我家羊?少来这套!"说完,转身离去。

村里人都在议论,张明这次肯定吃大亏了。

谁知他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在当晚偷偷提着一袋大豆来到田间。

月光下,他小心翼翼地将大豆撒入土壤,脸上挂着一丝神秘的微笑。

"吃草是天经地义,是吧李叔?"他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只有他自己才懂的算计。

村里老人见了,连连摇头:"这娃傻了吧?种了又有什么用?李家的羊明天照样来吃。"

张明只是笑而不语,他知道,五天后,这场看似毫无胜算的较量,将会出人意料地转变。



01

三个月前的那个黄昏,小张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看着夕阳西下,金黄的光线洒在熟悉的土地上。

村里的老槐树还是那样茂盛,只是树下多了几道深深的车辙印。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是泥土的香味,混合着远处炊烟的味道,这是他从小闻到大的味道。

"小张回来啦!"村头的王大妈正在门前晒玉米,看见他就热情地招呼道,"听说你在城里的大公司上班呢,咋想起回来了?"

小张放下行李箱,礼貌地笑了笑:"王大妈,我想回来种地,承包家里那片花生田。"

"种地?"王大妈手里的玉米都停住了,"你这孩子,脑子没烧糊涂吧?大学生不在城里好好干活,回来种地?你爸要是知道了得多心疼啊!"

小张的笑容有些僵硬。

父亲已经去世半年了,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有人提起父亲还"在"的假设。

他的眼眶有些湿润,但还是耐心地解释:"王大妈,我想试试现代农业,用科学的方法种地。"

王大妈摇摇头,继续手里的活:"年轻人就是想法多,不过话说回来,你家那片花生地确实是块好地,你爸生前把它当宝贝一样伺候着。"

小张点点头,拖着行李箱往家走。

路过那片花生田时,他特意停了下来。

这是一片约三亩的平整土地,位于村子南边,靠近小河,土质肥沃,排灌方便。

父亲生前总说这块地有"灵性",只要用心对待,它就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记得父亲临终前握着他的手,声音虚弱但语气坚定:"娃啊,咱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特别是这片花生地,你爷爷传给我,我想传给你。"

父亲的手很瘦,但很温暖,"这地有灵性,只要你用心对它,它就给你金豆豆。我这辈子最好的花生都是从这块地里长出来的,那些种子我都给你留着呢,都是一颗颗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品种。"

父亲去世后,小张在城里的那家互联网公司里总是心不在焉。

每当坐在空调房里对着电脑屏幕时,他总会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想起那片等待着他的土地。



同事们都觉得他疯了——放着月薪过万的工作不要,回农村种地。

"小张,你真的想清楚了?"当时的主管李经理还特意找他谈话,"你这个年纪正是职业上升期,现在回去种地,以后想再进大公司可就难了。"

但小张心意已决。

他在城里工作的这两年,虽然收入不错,但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是缺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直到那天晚上,他梦见父亲站在花生田里,朝他招手,他才明白自己缺的是什么——是根,是与这片土地的连接,是传承了三代人的责任。

回到家里,母亲早已准备好了饭菜。

她没有多问什么,只是默默地给他盛饭,眼角却有些湿润。

"妈,我回来了。"小张坐下来,看着熟悉的八仙桌,熟悉的蓝花瓷碗。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抹了抹眼角,"你爸留下的那些花生种子,我都给你保存得好好的,放在堂屋的大缸里,上面盖着白布,一颗都没坏。"

那天晚上,小张打开了那个大缸。

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十几个小布袋,每个袋子上都用父亲的笔迹标注着品种和特性:"早熟大果"、"抗旱高产"、"香甜型"...每一颗种子都饱满圆润,像一个个小小的宝石。

第二天一早,小张就开始了他的"新农人"创业计划。

他先是到镇上的农技站,找到了老朋友——农技员老孙。

"小孙叔,我想承包家里的那三亩花生田,用现代化的方法种植。"小张开门见山。

老孙推了推眼镜,有些惊讶:"小张?你不是在城里上班吗?怎么想起种地了?"

"我想试试新农业,把传统种植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小张掏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我这段时间查了很多资料,学了不少新技术。"

老孙翻了翻他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农业技术要点:土壤改良、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字迹工整,条理清楚。

"不错,看得出你是下了功夫的。"老孙点点头,"不过理论归理论,实践起来可不简单。你家那块地我知道,确实是块好地,但你得做好心理准备,种地不比上班,风险大,收入也不稳定。"

"我知道,但我想试试。"小张的眼神很坚定,"我爸说过,这块地有灵性,只要用心对待,它不会亏待我的。"

02

在老孙的帮助下,小张办好了土地承包手续,又到县里的农机合作社租了拖拉机和其他农机设备。

为了防止旱情,他还自己设计建造了一个小型蓄水池,能够储存足够的水供三亩地灌溉使用。

从整地到施肥,从播种到管理,小张都亲力亲为。

他把父亲教过他的传统农耕智慧与从书本和网络上学到的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

整地时,他严格按照深耕25厘米的标准,保证土壤疏松透气;施肥时,他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精准配比有机肥和化肥;播种时,他严格控制行距和株距,确保每株花生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那天播种完成后,他站在田埂上,看着刚刚播下种子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时候,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儿子,种完了吗?"

"种完了妈,就等着发芽了。"

"那就好,那就好。你爸在天之灵看到了,一定很欣慰。"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这块地继续种下去。"

半个月后的一个早晨,小张像往常一样来到田里查看。

当他看到第一批花生苗破土而出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那些嫩绿的小芽,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脆嫩而充满生机。

他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些嫩芽,眼眶湿润了。

他立即掏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妈!发芽了!爸选的种子全发芽了!"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真的吗?太好了!"母亲在电话那头也很激动,"你爸选的种子就是好,发芽率肯定高!"

"妈,您有空来看看吧,绿油油的一片,可好看了!"

"好,好,我下午就去看看!"

挂了电话,小张继续蹲在田里,看着那些新生的希望。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做出了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城市的高楼大厦给不了他的满足感,这片土地却能给他。

这不仅仅是种地,更是一种传承,一种与父亲、与土地、与自然的连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小张的花生苗已经长到半尺高了。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那片绿油油的花生田就像铺了一层翠绿的地毯,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小张每天都要到田里转上好几圈,观察花生苗的长势,检查有没有病虫害,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致入微。

这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小张就背着喷雾器准备给花生苗打药防治虫害。

六月份正是各种害虫活跃的季节,他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父亲生前总说:"种地如养娃,一天不看着就出事。"

当他走到离花生田还有一百多米远的地方时,就发现情况不对劲。

往常这个时候,花生田里应该是一片安静的绿色,但现在却有什么东西在动。

他加快了脚步,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

走近一看,他顿时气血上涌——六只灰白相间的山羊正在他的花生田里悠哉悠哉地啃食着那些嫩绿的叶子。

更让他气愤的是,这些羊的主人——村里出了名的"横李"老李头,正坐在田埂上,悠闲地抽着他的长烟袋。

那烟袋从嘴里拿下来时,还牵着一条长长的口水丝,在阳光下闪着恶心的光。

小张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去,"李大叔!您家羊在啃我的花生苗!"

老李头眯着眼睛,漫不经心地看了他一眼,又悠悠地吸了口烟袋,"哦,是小张啊。"

"您看您家羊都啃光了我这一大片花生苗了!"小张指着被啃得光秃秃的一大片地,心疼得直颤抖。

老李头拄着拐杖,慢条斯理地说:"羊吃草,天经地义。你那苗不也是草?"

"这是我的花生苗啊!我种了三个月了!"小张急得直跺脚。

"谁看见是我家羊吃的?"老李头眼皮一翻,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家羊从来不拴,想吃啥吃啥,这是它们的自由。"

"但您得赔我的损失啊!这是我的心血!"

"赔?赔啥?一点野草值几个钱?"老李头不屑地挥挥手,"年轻人,别那么小气。"

小张气得脸色发白,但他从小就被父亲教导要尊老爱幼。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李大叔,我不跟您争。这花生苗是我创业的希望,也是我爹留给我的念想。您说个公道话,该怎么赔?"

"赔?做梦吧你!"老李头叼着烟袋,朝地上啐了一口,转身赶着羊群离开了,留下小张站在被毁的花生田前,握紧的拳头因为用力而发白。

03

小张站在被啃得七零八落的花生田前,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精神上的打击。

那是父亲留给他的最后念想,是承载着他创业梦想的希望之地。

他回到家,一声不吭地坐在院子里。

母亲看出他的不对劲,端来一碗现磨的豆浆给他。

"怎么了儿子?看你闷闷不乐的。"母亲关切地问。

小张把刚刚的一切都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叹了口气,"老李头一向这样,村里没少有人被他欺负。"



"他就这么不讲理吗?就没人管管他?"小张气愤地问。

母亲放下豆浆碗,摇摇头,"他家里有个在县城当干部的儿子,村里人都不敢得罪他。张大妈家的菜园子被他家鸡刨得乱七八糟,王大哥家新砌的墙被他拉柴火的车蹭掉一大块,都是忍了。"

"他说是鸡有自己的想法,是墙自己没长结实。"母亲苦笑道,"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不想把事闹大,多半都忍了。"

小张听得目瞪口呆:"这都是什么道理?简直是强盗逻辑!"

"谁说不是呢?"母亲叹息道,"村里人都叫他'横李',意思是横行霸道的李老头。但没办法,他儿子在县里当官,孙子在镇上做生意,门路广着呢。谁要是得罪了他,说不定哪天就会有麻烦找上门。"

"他们就这样一直忍着?"小张不解地问。

"不忍着能怎么办?"母亲摊开双手,"你爸在世的时候,脾气直,还能跟他掰扯两句,有时候还能占点理。但现在你爸去了,村里就没人敢跟他正面硬碰了。"

小张握紧了拳头:"那我就不信了,他能一手遮天不成?"

"儿子,你别冲动。"母亲赶紧劝道,"咱们是普通农民,斗不过他们家的。你安安心心种地就行了,大不了以后小心点,把田围起来,别让他家牲口进去就是了。"

"围起来?凭什么要我围起来?"小张站起来,情绪激动,"是他家的羊跑到我家田里吃我的庄稼,凭什么要我花钱围田?这是什么道理?"

母亲看儿子这么激动,也有些担心:"儿子,妈知道你受委屈了,但咱们得实际一点。在村里生活,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小张苦笑道,"妈,我已经从城市退到农村了,从写字楼退到田地里了,现在还要我退?那我还退到哪里去?"

母亲看着儿子,心里也很难受。

她知道儿子的委屈是有道理的,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在这个小村庄里,老李头就是个地头蛇,没有人愿意招惹他。

"要不这样吧,"母亲想了想,"明天我去找村长老刘,让他出面调解一下,看能不能让老李头象征性地赔偿一点。"

小张摇摇头:"妈,您刚才不是说了吗?村长也是和稀泥的,指望不上。"

就在这时,邻居赵大婶从门口路过,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声。

她探头进来问道:"小张家出啥事了?怎么愁眉苦脸的?"

母亲简单地把事情说了一遍。

赵大婶听了,连连摇头:"哎呀,又是老李头!这老东西真是越来越过分了。小张,你可千万别跟他硬碰硬,吃亏的是你。"

"赵大婶,难道就没有人能治治他?"小张不甘心地问。

赵大婶四下看了看,确定没有外人,才压低声音说:"去年秋天,老李头家的猪跑到我家院子里,把我晒的玉米拱得到处都是,还在院子里拉了一地粪。我找他讲理,结果他说猪也是有尊严的,不能随便拴着,要给猪自由。我气得要死,就找到了镇上的派出所。"

"然后呢?"小张急忙问。

"派出所的小刘警官刚开始还说要好好处理这事,结果第二天就变卦了,说这是邻里纠纷,不归他们管,让我们自己协商解决。"赵大婶苦笑道,"后来我才知道,老李头的儿子李建国跟派出所的所长是老同学,一个电话就摆平了。"

小张听了,心里更加愤怒。

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关系网,老李头仗着儿子的权势,在村里横行霸道,没有人敢惹他。

"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小张不死心地问。

赵大婶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你说,如果老李头自己吃亏了,他会不会长记性?"

小张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的豆浆,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轻轻地拍了一下大腿,眼中闪出了一丝光芒。

"老李头,你不讲道理,那就别怪我了!"他在心里暗暗想道。

04

第二天一早,小张早早就起了床。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去田里查看花生苗的情况,而是直接骑上家里那辆有些年头的三轮车,往镇上赶去。

三轮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着,扬起一路尘土。

小张的脸上没有了昨天的愤怒和沮-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清的冷静和决心。

一路上,他反复思考着自己的计划,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错。

镇上的种子站开门很早,专门为那些起早贪黑的农民们服务。

小张把三轮车停在门口,走进了这家他从小就熟悉的店铺。

"老板,来十斤上好的大豆种子。"小张掏出钱包,直接说明来意。

种子站的老板姓孙,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镇上开这家店有十几年了,几乎认识附近所有的农民。



看到小张,他有些诧异:"小张?听说你回村种花生了,怎么又要大豆种子?"

"想试试混合种植,看能不能提高收益。"小张随口编了个理由,"听说大豆能够固氮,对土壤有好处。"

孙老板点点头,这个说法听起来有道理:"确实,豆科植物能够改良土壤。不过现在种有点晚了吧?"

"没关系,我就是试验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小张假装很专业的样子,"给我挑最好的种子,发芽率要高的。"

孙老板也没多想,从仓库里搬出一袋大豆种子。

这些种子颗粒饱满,色泽金黄,一看就知道质量不错。

"这批种子是今年新到的,发芽率在95%以上,保证没问题。"

小张付了钱,把种子装上三轮车。

临走时,孙老板还特意嘱咐:"小张,大豆喜欢潮湿的环境,你要注意浇水。还有,现在正是雨季,豆苗长得特别快,你要做好管理。"

"知道了,谢谢孙叔。"小张点头应答,心里却在想:长得快才好呢,这正是我需要的。

回到村里,小张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径直来到那片被羊群啃光的花生地。

看着那些光秃秃的土地,他的眼中再次闪过愤怒的光芒,但很快就被冷静取代了。

他开始在那片受损的土地上撒大豆种子,而且撒得格外密集,远远超过了正常播种的密度。

按照正常标准,每亩地播种大豆20-25公斤就足够了,但小张几乎用了平时两倍的量。

他要的就是豆苗长得又快又密,看起来更加诱人。

正在不远处田埂上闲坐晒太阳的老李头看见了,远远地冲着他喊道:"小张,你这是种啥呢?怎么撒这么密?这样能长得出来吗?"

小张头也不抬,继续撒着种子,假装很认真地回答:"李大叔,我种点豆子,看能不能补救一下损失。"

"哈哈,你这傻小子!"老李头大笑起来,声音在田野里回荡,"花生苗都让我家羊啃没了,还不死心啊?种啥都是给我家羊当饲料的!你这是白费功夫!"

小张假装没听见他的嘲笑,继续干着手里的活。

他知道老李头在观察他,所以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很认真,很专业,就像真的在努力补救损失一样。

撒完种子后,小张还从家里拉来了水,细心地给刚播种的土地浇水。

他还特意选择了阳光最好、最容易被老李头看到的区域,确保对方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

浇水的时候,他还故意自言自语,声音大到老李头能听见:"这大豆生长快,十天就能出苗,到时候绿油油的一片,肯定比花生苗还好看。"

老李头听了,脸上的笑容更加得意:"小兔崽子,你就是不信邪!等着吧,用不了几天,你这豆苗也得进我家羊的肚子!"

小张假装没听见,撒完种子后,还细心地浇了水。

他知道,以大豆的生长速度,再加上现在正是雨季,不出几天,豆苗就能长出来。

05

果然,五天后,绿油油、毛茸茸的豆苗就长出来了,看着比花生苗还嫩,还诱人。

小张每天都会来地里查看,确保豆苗长势良好。

这天,他故意把豆苗地的小门虚掩着,然后躲在远处观察。

不出所料,老李头牵着他的六只山羊晃悠到了小张的地边。

看到青翠欲滴的豆苗,老李头眼睛一亮,转头四下张望了一下,确定没人注意,就推开虚掩的门,把羊赶了进去。

"去吧去吧,今天又有好饭吃了!"老李头坐在田埂上,得意洋洋地看着他的羊大快朵颐。



小张躲在远处,看着羊群贪婪地啃食着豆苗,心中冷笑。

他知道,生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需要几个小时才会发作,现在这些羊吃得越多,待会儿就越遭罪。

老李头还在田埂上跟路过的村民炫耀:"看这傻小子,种啥都给咱家羊当饲料!"

村民们面面相觑,却没人敢多说什么。

第二天一早,老李头哼着小曲,提着水桶走向羊圈。

昨天羊儿们在小张地里吃得饱饱的,今天该喂点水了。

往常这个时候,羊儿们听到他的脚步声就会咩咩叫,迫不及-待地等着他开门。

可今天,羊圈里出奇地安静。

"怪了,这帮馋嘴的家伙今天怎么这么安静?"老李头自言自语道,"莫不是吃得太饱,睡懒觉呢?"

他推开羊圈的木门,那一刻,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让他的血液瞬间凝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