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第41个教师节之际,回望铜陵中学(前身为铜陵县一中)数十载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家族的身影始终与这所学校的命运紧密相连——江氏家族。从1959年到2025年,祖孙三代人与铜陵中学的不解之缘,再加上家族中另外两位深耕教育的成员,共同谱写了“一门六教师”的动人篇章。这不仅是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教育佳话,更深刻诠释了“教育传承”与“爱校如家”的深刻内涵,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最动人的注脚。
江氏家族与铜陵中学的故事,要从第一代教育者江孝明说起。1941年出生的江孝明,是安徽怀宁人,1959年从池州师范数理专业毕业后,便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走上了铜陵县一中的三尺讲台。这一站,便是一辈子。作为中学高级教师,江孝明的课堂是彼时校园里的“标杆”——70年代末,他在安庆池州长江流域联片教研活动中进行跨区域公开课教学,容纳两百余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部分教师甚至挤到了室外走廊,只为聆听他生动深刻的现场课教学;1989年,他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与实绩,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捧回“人民教师奖章”,这份荣誉,是对他教育生涯的最高肯定。
对江孝明而言,铜陵县一中早已不是单纯的工作场所,而是“家”的所在。成家后,他直接把家安在校园里,三个孩子在朗朗书声中长大,在教室与操场间奔跑,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他们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值得一提的是,江孝明的妻子张凤兰,同样是教育事业的忠实守护者,她在铜陵担任小学数学教师,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小学课堂,用耐心与温柔呵护着孩子们的童年,为无数铜陵学子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家族对教育的热爱。这份“爱校如家”“爱教如命”的情感,悄悄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投身教育”的种子。除了教学,江孝明还兼任铜陵市教育学会理事,是县书画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担任铜陵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用文化素养滋养着校园,也为学校的人文底蕴添砖加瓦。
当江孝明的青丝渐渐染白时,江氏家族的第二代教育者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在铜陵中学的讲台上书写奉献。大女儿江虹、大女婿宋晓东,同为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因铜陵县教育区划调整,从铜陵县二中来到铜陵县一中,从此便扎根于此。江虹深耕高中英语教学一线,用耐心与专业点亮无数学生的语言之路,曾获评“铜陵市先进个人”,明年即将退休的她,把近25年的时光都献给了这所学校;大女婿宋晓东则坚守高中化学讲台,用严谨与热情带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今年刚刚卸下教鞭。他的课堂,早已成为学生口中“最难忘的化学课”。
小女儿江一新的教育生涯,同样从铜陵县一中起步。1988年,她从大学毕业后,循着父亲的脚步分配到铜陵县一中,任教初高中政治与历史。在这片沃土上,她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1994年斩获铜陵市中学政治优质课一等奖,1995年再获安徽省中学政治优质课一等奖,用实力证明了江氏教育基因的力量。1996年,江一新调任铜陵市二中,后任铜陵市教体局教科所所长,即便离开母校,她仍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延续着家族的教育使命。
三代人的羁绊,不止于“教”,更在于“学”与“传”。江氏家族的第三代,既有从母校走出的优秀学子,也有接过教育薪火的新生力量。大孙女宋宁远,是铜陵中学的“铁杆校友”:初中到高中的6年时光,她在铜陵县一中的校园里汲取知识、茁壮成长,深受家族教育氛围的熏陶。最终,她以高分考入211高校,成为学校“教出优秀学子”的生动例证。而江氏家族的另一位第三代成员——二孙女罗文萱,如今在上海担任物理教师,她虽未在铜陵中学就读,却自幼耳濡目染家族的教育情怀,长大后毅然投身教育事业,在上海的课堂上,用科学思维点亮学生的探索之路,让江氏家族的教育薪火跨越地域,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燃烧。这让江氏家族与教育事业的故事,从“教育者的坚守”延伸到“受教育者的成长”,再到“新一代教育者的接力”,形成了完美的教育闭环。
从江孝明1959年踏入铜陵中学校园,到江虹、宋晓东即将完成教学生涯,从江孝明妻子深耕铜陵小学数学课堂,到江氏第三代在上海续写教育篇章,铜陵中学见证了江氏家族三代人的成长与奉献,江氏家族也陪伴着铜陵中学从“铜陵县一中”到“铜陵中学”的蝶变。在这所学校的发展史上,江家人的故事不是孤例,却是最鲜活的“教育传承”样本——他们把家安在校园,把心交给学生,把一辈子的时光献给教育,用“一代接一代”的坚守,诠释了“为教育做贡献”的初心,也让“爱校如家”“爱家如教”的情怀,在岁月中愈发醇厚。
一门六教师,江氏家族这份跨越半个多世纪、跨越地域的教育情怀,将继续在中华大地上传承,激励更多人投身教育、守护初心,书写更多“桃李满天下”的新篇章。
通讯员 徐小波 本网记者 程榕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