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金光明经》《梵网经》《金光明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自古以来,放生护生被誉为佛门第一善行,《金光明经》云:"流水长者救鱼十千,得福无量。"历代高僧大德无不以放生为修行要务,天台智者大师设放生池,永明延寿禅师日日救护众生,无数修行人因放生而积累无边功德。
可为何当今时代,许多虔诚的居士日日放生,年年不辍,功德却如石沉大海,毫无感应?有人放生几十年,家中灾难不减,事业不顺,身体不康;有人倾尽家财救护众生,反而债台高筑,困顿不堪。
这究竟是佛法失灵,还是放生无用?抑或其中另有玄机?当年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曾对阿难详述放生之法,其中提及三大禁忌,若犯其一,非但无功,反招业障。那么,这三个致命的大忌究竟是什么?
话说唐代贞观年间,长安城中有一富商李善明,家财万贯,虔心向佛。自从皈依三宝后,李善明每月都要花费数千贯钱财放生,从不间断。他在城外建造了三个大型放生池,专门收购市面上的鱼类、鸟类放生。
李善明的善举在长安城传为美谈,连当时的玄奘法师都曾称赞他的慈悲心。可是奇怪的是,李善明放生三年来,非但家中平安无事,反而接连出现变故:先是长子突患急症夭折,继而妻子久病不愈,最后连生意也接连亏损,几乎倾家荡产。
李善明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前往慈恩寺拜见玄奘法师。见面时,李善明哭诉道:"大师,弟子虔心放生三年,花费家财无数,救护众生数万,为何不但无有功德感应,反而灾祸连连?莫非佛法虚妄,因果不实?"
玄奘法师闻言,面露慈悲之色,缓缓说道:"善哉善哉,居士慈悲心切,救护众生,功德无量。然而放生一事,看似简单,实则深奥。若方法不当,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李善明急忙跪下请教:"弟子愚钝,请大师指点迷津。"
玄奘法师点头道:"我且问你,你放生时,心中所想为何?"
李善明答道:"自然是希望通过放生积累功德,保佑家人平安,生意兴隆,来世得生净土。"
玄奘法师又问:"你所放生的众生,都是从何处得来?"
"都是从集市上购买而来,渔夫、猎户听说我要放生,经常主动送货上门,价钱比市价还要高些。"李善明如实回答。
玄奘法师继续问道:"那些被你放生的鱼类鸟类,你可曾观察它们放生后的情况?"
李善明摇头:"放了便走,从不回头查看。听说放生后不应该留恋,所以从不多停留。"
听完这三个回答,玄奘法师叹了口气:"居士,你虽有慈悲之心,却犯了放生的大忌。难怪功德不显,反而招致业障。"
李善明大惊:"弟子究竟犯了什么过错?"
"第一,你放生时心存功利,将放生当作与佛菩萨的交易,以为放生就能换取福报。这种有求之心,已经失去了慈悲的本意。"
"第二,你不明放生之理,盲目购买放生,不知这些渔夫猎户为了你的放生,反而加倍捕捉众生。你表面上救了一些生命,实际上却间接害死了更多众生。"
"第三......"玄奘法师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话头,环顾四周,发现寺中还有其他居士在旁听。
李善明见法师欲言又止,心中更加焦急,连忙说道:"大师,弟子诚心求教,还请不要保留。"
这时,一位年老的居士走上前来,对玄奘法师合掌说道:"大师,末学也曾放生多年,今日听到前两条,已经醍醐灌顶。不知第三条大忌是什么?还请大师慈悲开示。"
寺中其他居士也纷纷围了过来,都想听听这第三个大忌究竟是什么。
玄奘法师看着众人渴求的眼神,微微一笑:"放生一事,关乎无量众生的生死,岂可轻言?这第三条大忌,关系到放生的根本,若不明此理,纵然避开前两条,依然难有真正的功德。"
众人听后,更加好奇,纷纷请求法师详细开示。
就在这时,寺中钟声响起,玄奘法师起身说道:"天色已晚,今日就此为止。这第三条大忌,涉及到佛门放生的最深层秘密,关系到放生功德能否圆满的关键所在。若想知道详情......"
法师环视众人,看到大家眼中的渴望,继续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在此匆忙言明。若诸位真心求法,明日午后可再来相聚,我将详细为大家开示这第三条大忌,以及正确的放生方法。"
李善明和众居士听后,都感到这第三条大忌必然非同小可。要知道,前面两条已经让李善明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若这第三条更加重要,那必定涉及放生的根本要义。
众人纷纷约定明日再来,都想知道这个能够决定放生功德成败的终极秘密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