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以“包容共叙 创新传习”为主题的第二届贵州乡土建筑传统技艺大赛开幕式暨戴公馆百年纪念活动在戴蕴珊别墅举行。
开幕式。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杨泳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陈维明,贵阳市副市长高杨,南明区委书记刘桂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马泽平,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吉勤,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理事长金幸初,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尧燕,学会支撑单位、理事长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剑参加。来自贵州8个地区的10位匠师参赛。
参赛作品展示。
活动现场,与会人员边走边问边听,认真参观了参赛人员作品展示、戴蕴珊别墅和贵州工作营成果。
提到戴蕴珊别墅,那就不得不提到这栋别墅的原主——戴蕴珊。
戴蕴珊人称“南百万”,即“省城南面的百万富翁”之意,其商业总部位于中华南路,其府邸即位于曹状元街中段68号,时人称“戴公馆”,也即“戴蕴珊别墅”。
这栋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建筑为民国贵阳五大建筑之一,主楼高三层,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记录着民国时期建筑的显著特点,立于楼顶还可俯瞰当年的贵阳老城。
据戴蕴珊的孙辈回忆,戴蕴珊别墅以前是三进院,一进院是前院,进门的正门就在曹状元街,前院极其宽大,左右都是很高的青砖围墙,之后是后花园,花园相当大,奇山异石林立,还设有两个鱼池,四周种有梅和竹,后花园内还有个家庭防空洞,直通当时的青年会,在三进院有个出处比较隐蔽便于从后门走,据说在当时,家里人就在那里放哨,有情况给戴蕴珊的儿子戴绍民报信。
是发生了什么,大家要给戴蕴珊的儿子放哨报信?
原来戴绍民是戴蕴珊的二儿子,是名中共地下党员,常利用自己出身富商的条件,以戴家公馆为据点开展各种地下活动。
随着时光的流逝,坐落在城市中心区域的戴公馆在很长时间都呈现一副“危楼”的模样:墙体斑驳,满面尘埃,门窗坏朽、拱券主体出现较大的裂缝……这座老宅院就这样沉睡在闹市区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缝隙间。
2015年年底,戴蕴珊别墅被列为贵阳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修复重建工作于2018年12月正式开启——12月26日,具有国家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的企业对戴蕴珊别墅开始了为期六个多月的修复保护工程,在反复的推敲考虑后,他们决定延续戴蕴珊别墅曾经作为“基督教青年教会和美军驻贵阳青年俱乐部”这段历史文化,将修复后的戴蕴珊别墅作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进行活化运营,并在6个月后顺利完工,成为贵阳首个民间力量修复的文物建筑。
如今,修复完成的戴蕴珊别墅带着岁月的痕迹和新的生命力重新回归,昔日豪宅的风韵犹存,别墅整体风格中西合璧,歇山顶式建筑巍峨壮观,回廊曲折、拱门优雅、玻璃花窗流光溢彩,灰黑墙面与白线勾勒的花墙,尽显民国建筑的经典美学。这次修复不仅保证了别墅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还开发出了利用价值,提高了公众对历史文物保护的认知与践行,让城市化建设中被人遗忘的文化遗产价值重现,创造城市遗产抢救性修复的全新契机,留住城市记忆。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戴蕴珊别墅,这座被屹立在闹市区的民国别墅,它的背后是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更是一种深厚绵长的家国情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贵阳的历史容貌,也看到了时光留下的故事。(文/杨喜雅、龙海燕 图/杨喜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