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厅的见闻
1993年冬一个大雪天,我和杨力舟、徐沛东去德国访问。一天在柏林一家音乐厅听交响乐演奏。开演了,有几个最好的座位上空空无人。为我们翻译的德国小姐问我,这是为什么?我也不解其意。
忽然想起,中国京剧观众有一种习惯,就是不看全剧,只看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段子。比如《四郎探母》中有人就听“叫小番”,快到杨四郎唱的时候才来就座。我把这个意思告诉翻译小姐,猜测也许买了票的观众到什么时候就会来。但不知猜得对否。
果然,当演出中间休息之后,那几个座位坐满了。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是,结束时作曲家要和观众见面,是不是那几位观众是作曲家的追随者呢?
上海大剧院的困扰
1999年11月19日夜,我在上海大剧院观赏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意大利10位男高音演唱。剧场里也有一些空座位,然而当开演之后,有人很快地坐了进去,不一会儿又有人来,已经坐进去的这些人只好退出来,又坐到别的空座位上去。
同样的动作多次反复,进进出出黑压压一小堆人,挡住了我的视线,心中甚是不快。不禁埋怨起买票者来:既然花600元买了票,为什么不按时就坐,让别人坐了呢?
更不满坐别人的座位者:坐别人的座位,既是占别人的便宜,又影响更多观众看演出,岂非一种不道德行为?
剧场规矩的建议
由此我又想到剧场的规矩。每当演出开始,广播里总要提醒观众,关掉BP机、手机,不准用闪光灯照相。是否可以再加一条:“本场演出为售票公演,敬请观众各坐各位。”且再强调句:“不要坐他人的座位!”
现在演出讲究市场运作,是要买票才能看的,是要对号入座的。上海的演出市场比别的地方好,尚且有此现象,北京和其他地方就更可想而知。建议各个剧场在演出之前加上这么一句话。
(1999年11月19日)
曲润海(1936年10月12日——2025年4月21日),男,汉族,山西定襄人,共产党员。1957年至196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山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文化部党组成员、艺术局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曾兼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代院长,中国演出管理中心主任,山西省艺术理论研究会会长、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文化部文华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担任过的社团职务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顾问。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曲润海参加工作后主要研究“山药蛋派” 和“晋军”作家作品。 1983年后主要研究表演艺术的创作和管理,并参与创办了表演艺术的全国最高政府奖“文华奖”。
曲润海笔名沱浪、居平,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思考·探索·前进》《山药蛋派作家作品论》,论文集《论综合治理振兴山西戏曲》《论表演艺术的改革与建设》《沙滩戏语》《王府学步》,剧本集《晋风戏稿》《旅燕戏稿》《曲润海剧本集•古代故事戏剧本》《曲润海剧本集•现代戏改编剧本》《曲润海剧本集•传统戏改编剧本》(上、下册),诗集《剧坛杂咏》,主编《中国文化艺术丛书》(十卷)等。
曲润海的戏曲剧本《富贵图》《桐叶记》《崔秀英》获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剧作奖,《金谷园》《日月图》《蝴蝶杯》分别获中国京剧节、艺术节、戏剧节剧目奖、演出奖,评论《高昂豪放顺畅如流——评文武斌的诗》获山西赵树理文学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