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提出端午各回各家,我妈连打10个电话:19口人端午饭难道我做?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端午节本来是个阖家欢乐的日子。

可在我家,却闹出了一场没完没了的矛盾。

我老婆陈雨婷一心想回娘家过节。

我妈却跟打了鸡血似的,一口气打了十个电话。

“她要是不回来,谁来张罗十九个人的端午饭?”

我妈在电话里声音尖得刺耳,满满的不高兴。

我夹在中间,感觉自己像块面团。

被两边扯得稀巴烂,根本没法选。

更让我震惊的是,这场家庭闹剧背后。

竟然藏着我从来没察觉到的真相。

01

“今年端午,我想回我爸妈那儿。”

陈雨婷语气平静得吓人。

就像在说“晚上吃点什么”这么简单的事。

可这话在我耳朵里,简直就是个炸雷。

我正窝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刷手机。

听到她这话,我猛地抬头看她。

客厅的灯亮得晃眼。

照得她脸上一半疲惫,一半倔强。

她没看我,眼睛盯着窗外的黑夜。

好像那片黑暗能把她心里的情绪全吞了。

“你刚说什么?”

我怀疑自己耳朵出毛病了。

结婚三年,每年端午我们都回我家。

这好像已经成了习惯。

或许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

陈雨婷转过身,眼神平静。

但透着一股藏不住的累。

“我说,今年端午,我想回我爸妈家。”

她声音清楚,每个字都咬得稳。

“为什么?以前不都挺好的吗?”

我心跳得快起来,慌得像有根藤蔓在心底乱长。

“挺好?”

陈雨婷冷笑了一声,嘴角带着点苦味。

“你真觉得好?”

她走过来,蹲在我面前,跟我平视。

“第一年回去,端午前一天,我早上八点就扎进厨房。

忙到晚上七点,洗菜、切菜、炒菜、包粽子。

你妈、你妹妹还有弟媳,坐在沙发上嗑瓜子看电视。

偶尔过来挑刺,说‘盐放少了’、‘火候不对’。

端午饭端上桌,她们夸‘今天菜不错’。

可没一个人提我忙了一天的辛苦。”

“第二年,你弟带女朋友回来。

你妈当着全家面拿我跟她比。

夸她会说话、讨人喜欢,说我就是个闷葫芦,只知道干活。

那会儿我在厨房刷碗,手上全是油。

热水器坏了,冷水冻得手生疼。

客厅里笑声不断,我心里却冷得像冰窟。”

“去年,你还记得不?端午饭吃到一半,你喝多了。

你妹妹跟你抱怨工作不顺。

你妈指着我说,‘让你嫂子帮你出主意,她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吗?

这点小事都搞不定?’

那一刻,所有人都盯着我。

我能说什么?我连你妹妹干什么工作都不知道!

我感觉自己像五星级酒店的保洁员。

只能低头收拾烂摊子。”

陈雨婷的话轻得像羽毛。

可每句都像锤子,砸在我心上。

砸出一个个疼得要命的坑。

我一直觉得那些是“小矛盾”,忍忍就过去了。

可在她心里,这些早就堆成了冰山。

那种沉甸甸的委屈和累,现在我看得清清楚楚。

我想说话,可嗓子像被什么堵住了。

解释?说那些话不是故意的?

说弟妹年纪小,不懂事?

这些话现在听起来全是废话。

“对不起……”

我憋了半天,只能挤出这三个字,声音哑得不行。

陈雨婷摆摆手,脸上没什么表情。

但那种深深的疲惫却藏不住。

“我不是要你道歉。我只想回趟娘家,陪陪我爸妈。他们一年到头,就盼着这几天能团聚。结婚三年,我一次端午都没陪过他们。”

她眼睛又落在我脸上。

带着点恳求的神情。

“咱俩各回各家,端午后第三天。

我去找你,或者你来接我,行不?”

客厅里静得只剩暖气片的水声。

细细的,像在低声嘀咕什么。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

像块黑布,把城市的喧闹全挡住了。

我看着陈雨婷眼里的期待。

她双手攥得紧紧的,指关节都发白了。

明显是鼓足了全部勇气。

这一刻我明白了,这不是她一时冲动。

而是她心底压了好久的感情,终于崩不住了。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吵架。

而是那种无声的委屈,像高压锅一样攒着。

真到爆发的时候,什么都挽回不了了。

02

我心口一抽,疼得像被什么揪住了。

脑子里闪过我妈那张不容商量的脸。

还有每年端午家里那种热闹却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场面。

“……我得想想,行吗?”

憋了半天,我才挤出这话。

陈雨婷眼里的光一下子暗了。

她没吭声,默默站起身,回了卧室。

留下我一个人在客厅里。

被愧疚和犹豫压得喘不过气。

第二天早上,手机铃声跟催命似的响了。

屏幕上跳着“妈”的名字。

我深吸一口气,接了电话。

“喂,儿子,今年端午吃点什么?跟你媳妇说一声,提前准备好。”

我妈的声音还是那么硬邦邦。

好像这事早就定死了。

每年端午前,她总会打这种电话。

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以前,我都笑着答应,然后转告陈雨婷。

可今年,听着她这理所当然的口气。

我心里五味杂陈。

“妈,我想说……雨婷今年可能想回她娘家过节。”

我犹豫了下,手指攥紧沙发扶手,小心试探。

话刚出口,电话那头的声音猛地拔高。

尖得像指甲刮玻璃:“你说什么?

她要回娘家过端午?

哪个媳妇端午不待婆家,跑回娘家去?

这像话吗?规矩呢?你懂不懂规矩!”

一堆问题像连珠炮似的轰过来。

炸得我头晕眼花。

“妈,你听我说……”

我想解释两句。

“说什么说?有什么好说的?

结婚三年,哪年端午不是在我家过的?

今年她胆子肥了,想造反?

这都是你惯的吧?

我告诉你,咱们家没这规矩!

嫁过来就是徐家的人,端午得在婆家!

这才是孝顺!她连这点心都没有?”

我妈气得声音都在抖。

好像陈雨婷这要求有多离谱似的。

在她眼里,媳妇就得把婆家放第一。

端午回婆家是天经地义,没得商量。

“妈,她也想陪陪她爸妈……”

我小心翼翼,想帮陈雨婷争取点理解。

“陪什么陪?她家不是还有弟弟吗?

咱们家就你跟你弟两个儿子。

端午聚会这么多人,她这个大媳妇不在,成什么样?

外人会怎么看咱们家?

说咱们连个媳妇都管不好!”

我一下子没词了。

我妈眼里,家族的面子和老规矩。

永远比个人的感受重要。

陈雨婷爸妈盼不盼女儿回家。

她自己愿不愿意,根本不在她考虑范围内。

“妈,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我试着争辩。

“什么不一样?孝顺公婆、尊重长辈。

这是几千年的老理!

她就是被外头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带坏了!

你也是,娶了媳妇就忘了娘!

连老婆都管不住,你还算男人吗?”

我妈的话越说越难听。

每个字都像针,扎得我心口生疼。

我心里愧疚得不行,对我妈,也对陈雨婷。

这会儿,我感觉自己像个夹心饼干。

两头都被咬得疼。

电话那头,我妈还在喋喋不休。

数落陈雨婷“不懂事”,骂我“没出息”。

我攥着手机,手心全是汗。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

可我心里的那团阴霾却散不开。

中国家庭的毛病就在这。

“孝顺”这词儿,永远是单行道。

长辈对晚辈的期待像是天经地义。

可从没想过,尊重也得是双向的。

挂了电话,我妈愤怒的吼声还在耳边回响。

不到半小时,手机又响了。

还是我妈,语气稍微软了点。

但还是那副不容商量的架势:“儿子,你得好好劝劝雨婷。

别让她耍性子。

端午节,一家人团圆最重要。”

我累得揉了揉眉心:“妈,她不是耍性子。

她是真心想……”

“想什么想!她就是不想伺候我们这些老的!

你告诉她,今年你大伯、姑姑、表叔都来。

还有邻居老赵家,我算了算,少说十九个人!

她要是不回来,这端午饭谁做?

让我这老太太去伺候一大家子?”

十九个人?!

我傻眼了。

往年端午虽然也热闹。

但顶多是我们家四口,加上浩然一家三口,还有雅雯。

再多个爷爷奶奶,也就十来人。

今年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亲戚邻居?

“妈,怎么请这么多人?”

我忍不住问。

“你大伯今年生意赚大发了,姑姑家儿子考上重点高中。

表叔家闺女订婚了,都是喜事!

老赵看咱们家每年都热闹,也想来凑个趣。

人多才热闹,这不显得咱家红火吗?”

我妈语气里透着点得意。

我一下子明白了。

这哪是普通家庭聚会。

分明是我妈精心策划的“节日大戏”。

就为了显摆家里和气、儿女有出息。

而陈雨婷,在她眼里。

就是这场戏的总策划加主厨。

03

“妈,这么多人,雨婷一个人忙不过来啊。”

我试着讲点道理。

“忙不过来?哪有这回事?

前几年不都是她一个人搞定的?

我看她干活麻利得很!

再说,你妹妹和弟媳也能搭把手!”

我妈说得轻巧,好像这压根不是问题。

搭把手?我想起去年雨婷在厨房忙得团团转。

雅雯却在客厅玩手机。

李梦琪抱着孩子喊腰疼的场景。

心头堵得慌。

紧接着,电话又响了。

第三通、第四通、第五通……一直到第十通。

我妈的电话跟连环炮似的。

情绪一会儿凶一会儿软。

从开头命令、责骂,到后来求饶、抱怨。

甚至还带了点哭腔。

“儿子,你怎么能这么狠心?

妈年纪大了,就盼着端午一家人整整齐齐。

她要是不回来,这十九个人的端午饭。

真让我这把老骨头去弄?

你弟媳妇靠不住,你妹妹更是娇惯大的。

亲戚邻居都在,我一个人忙活。

别人会怎么看我?

会笑我,娶了个懒媳妇,连端午饭都弄不好!

这让我这张老脸往哪搁?”

最后那通电话,我妈声音里带着哭腔。

满满的委屈和埋怨。

好像雨婷不回来,家就得散了。

她得被全世界笑话。

挂了第十通电话,我脑子嗡嗡响。

心头像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

十九个人的端午饭,这数字像咒语一样。

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

我都能想象那场面了:大圆桌上坐满了人。

酒杯叮当响,笑声不断。

可厨房里,只有雨婷一个人。

或者加上我这笨手笨脚的帮手。

对着堆成山的食材,忙得晕头转向。

十九人的端午饭,表面上是亲戚团聚。

其实是我妈用来炫耀“咱家多牛”的面子工程。

我拖着沉重的腿走进卧室。

陈雨婷正坐在床头翻书。

听见我进来,她抬起头。

眼神里带着点疑惑。

我把妈的十通电话。

还有“十九人端午饭”的压力。

一五一十地跟她说了。

我尽量让语气平静。

可心里的烦躁和沉重怎么都藏不住。

陈雨婷静静地听着,脸越来越白。

听到“十九个人”和“让我去做”的时候。

她身子轻轻抖了一下。

她放下书,猛地抬头。

眼睛红得吓人。

憋了好久的委屈像洪水一样涌出来。

“十九个人?

她真觉得这十九个人的饭是我该做的?

凭什么!”

她声音里带着哭腔,愤怒又迷茫。

“就因为我是你老婆?

因为我是儿媳妇?

儿媳妇就是你们家免费的佣人吗?”

她猛地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走。

像只被关住的野兽。

“第一年我忍了。

想着刚结婚,得表现得贤惠点。

第二年我还忍着。

觉得多干点活能让他们认可我。

可第三年,我真受够了!”

“去年的端午饭,你还记得吗?”

她停下来,指着我。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你妹妹全程窝在沙发上刷手机。

让她帮忙端个菜,她说她在抢端午礼包!

你弟那‘宝贝’媳妇更离谱。

说带孩子累,抱着孩子在旁边指手画脚。

‘嫂子,这鱼好像糊了’。

‘嫂子,这汤是不是该加点香菜?’

我在厨房忙得像个陀螺。

油烟熏得我眼睛都睁不开!

他们呢?舒舒服服享受着一切!”

“我不是机器人!

我也会累,也会委屈!

凭什么她们的女儿、媳妇就能悠闲地聊天看电视。

我就得像个老妈子,伺候你们全家?”

陈雨婷的情绪彻底崩了。



她蹲下来,紧紧抱住膝盖。

肩膀抖得厉害。

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里漏出来。

满满的委屈和心酸。

我看着她瘦弱的背影。

听着她撕心裂肺的哭声。

心疼得像被刀割。

像有只无形的手攥着我的心,喘不过气。

愧疚、自责、心疼,各种感觉像浪一样涌过来。

我一直以为她只是心情不好。

从没想过,她在这个“家”里受了这么多委屈。

所谓的“贤惠媳妇”,在很多老派家庭里。

不过是个不拿工资的佣人。

连休假都没有,还得笑着伺候一堆“主子”。

04

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

笨拙地拍着她的背。

却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让她好受点。

“对不起,雨婷,真是对不起……

我一直没在意你的感受。”

我的声音哽得说不出话。

陈雨婷没吭声,只是哭得更凶了。

那一刻,我心里的某块硬壳。

好像慢慢裂开了。

等陈雨婷的情绪稍微平下来。

我脑子里冒出一丝侥幸。

也许浩然和雅雯能帮上忙?

毕竟,这也是他们的家。

我掏出手机,拨通了张浩然的号。

“喂,哥,什么事?”

张浩然的声音懒洋洋的。

“浩然,妈说今年端午家里来十九个人,端午饭……”

我小心挑着词。

“你跟梦琪能不能早点回来,帮个忙?”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嗤笑:“帮忙?

帮什么?做饭?我不会。

梦琪更不行,她连包粽子都嫌麻烦。”

果然不出所料。

我心沉了下去,但还是不死心:“那……到时候帮着洗洗菜什么的,也行啊。”

“哎,哥,我说你怎么回事?”

张浩然语气有点烦了,还带点嘲笑。

“这不都是嫂子的事吗?

再说,带孩子多累啊。

梦琪到时候哪有劲儿干活?

实话跟你说,你也太没用了。

连自己老婆都管不好?

让她回来做顿饭怎么了?

又不是天天干。”

“她不是不想做饭,她……”

我想替陈雨婷说两句。

“得了得了。”

张浩然粗鲁地打断我。

“妈早就跟亲戚说了。

今年端午饭得让嫂子露一手。

秀秀她的厨艺。

你现在说她不回来,妈的面子往哪搁?”

什么?!

我像被雷劈了,愣在原地。

我妈居然对外说,是雨婷主动要操办端午饭?

还要“露一手”?

一股寒气从脚底蹿到脑门。

原来我妈不光把雨婷当免费劳力。

还背地里编故事。

让她当众出风头!

这压根就是精心设计的“绑架”!

怪不得我妈反应那么大。

怪不得她觉得雨婷不回来会让她丢脸!

因为她早就把自己的话当圣旨了!

“你说……妈跟亲戚说,是雨婷主动要做的?”

我震惊得声音都在抖。

“对啊,妈跟大伯他们说了。

嫂子厨艺牛,让大家开开眼。”

张浩然说得理直气壮。

我脑子一片乱麻。

愤怒和清醒的感觉撞在一起,震得我脑子嗡嗡响。

我一直以为的家庭矛盾。

不过是代沟和观念不同。

我一直想当个“和事佬”。

在妈和老婆之间找平衡。

直到现在,我才像被泼了冷水。

看清了真相。

我以为的家庭和睦。

全是靠雨婷的忍耐和我装瞎撑起来的。

这一刻,我像拨开云雾。

看清了家里真正的样子。

用“亲情”和“孝顺”当幌子。

无声无息地压榨和绑架。

05

我挂了电话,气得手都在抖。

不甘心之下,我又拨了张雅雯的号。

她是家里唯一的闺女。

也许能懂雨婷的感受。

说不定能劝劝妈?

“喂,哥。”

张雅雯声音不耐烦。

背景里是电视剧的吵闹声。

“雅雯,有件事跟你说。

今年端午……”

我又把事情讲了一遍。

特别提到雨婷三年端午饭的辛苦。

还有妈这次要搞十九人的大餐。

真心希望她能劝劝妈。

或者回来帮雨婷分担点。

“哥,我说你怎么回事?”

张雅雯比张浩然还直接,语气刻薄。

“嫂子也太作了!

端午回婆家不是应该的吗?

做顿饭有什么大不了?

我们这儿媳妇哪个不是这样?

就她事多!”

我心彻底凉了。

“再说。”

张雅雯接着说,语气有点幸灾乐祸。

“妈早跟大伯、姑姑他们吹牛了。

说今年嫂子要亲自下厨。

做一桌地道的家乡菜,保管好吃到爆!

现在嫂子说不回来,你让妈怎么跟亲戚交代?

这不是扇妈的脸吗?”

又是“妈早说了”!

我心里一股失望和无力感。

这个家,好像没一个人真在乎雨婷的感受。

他们只关心面子和那些所谓的“老规矩”。

“雅雯,你也是女的,以后也得嫁人,你……”

“哎呀,哥,你烦不烦!”

张雅雯不耐烦地打断我。

“我正追剧呢!

这点破事你自己搞定!

管好你老婆!挂了!”

电话秒挂,只剩忙音。

这血缘关系就像张过期优惠券。

有人觉得有了这关系,就能随便使唤你。

从没想过也该付出点什么。

我放下手机,愤怒和无力感像海浪一样。

把我淹得透不过气。

晚上,我一个人窝在书房。

脑子乱得像一团麻。

我打开电脑,漫无目的地翻这些年端午拍的照片。

屏幕上一张张笑脸闪过。

客厅里,大家围在一起,笑得开心。

举杯喝酒,桌上摆满好菜。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

可我仔细看照片的角落。

心却一点点沉下去。

几乎每张合影里,都没有陈雨婷。

偶尔有几张,她在厨房门口的背影。

穿着围裙,忙得满头汗。

好像在端刚炒好的菜。

有一张照片,拍了大家围桌吃饭的场景。

雨婷匆匆从厨房跑过来。

手里还拿着铲子,脸上沾着油渍。

累得不行,却还硬挤出个笑。

而桌边的人,包括我。

都笑得那么开心,好像一切都理所当然。

一股刺痛感钻进我心里。

我点开家族微信群,翻以前的聊天记录。

每到端午,群里总是热闹得不行。

亲戚们发的照片,都是大桌好菜。

“弟媳(雨婷)做的菜真棒!

这鱼吃得太过瘾了!”

“比饭店还好吃!”

“辛苦了,明年还得吃你的菜!”

“有这媳妇,真是亲家母的福气!”

这些夸奖让我有点得意。

以为雨婷被大家认可了。

可现在再看这些消息。

却觉得刺眼得不行。

这些夸奖就是个套子。

越夸她能干,就越把她往里绑。

他们夸她厉害。

潜台词是“你这么厉害,就得更卖力”。

这会儿,我无意间刷到张雅雯的朋友圈。

她去年端午发的动态。

九宫格照片全是端午饭。

配文:“咱家的端午饭永远最牛!

幸福爆棚!”

还定位了我老家。

照片拍得跟杂志似的,每道菜都馋人。

红烧肉、清蒸鱼、炸藕合、四喜丸子……

全是雨婷的拿手菜。

可发动态的张雅雯。

正窝在沙发上。

心安理得地收点赞和羡慕。

我脸上一阵发烫。

羞愧和后悔像潮水一样,把我淹没了。

看着这些端午照片。

桌上的笑脸背后,是雨婷在厨房的辛苦。

而我,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

却完全忽略了她的委屈和付出。

就在我心里翻江倒海的时候。

一个陌生号码打进来。

我犹豫了一下,接了电话。

“喂,是小徐吗?”

电话那头是个温和又有点老的声音。

“爸?”

我有点惊讶。

我爸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尤其这时候。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