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印发的《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不仅强调“通达”,更突出“通畅、通安、通富”,强调农村公路与产业、物流、生态、治理、旅游等深度融合,这意味着农村公路已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富”的发展阶段。交通运输部在四川帮扶的小金县、黑水县、壤塘县和色达县均位于高原山区,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聚力打通发展“大动脉”、畅通农村“毛细血管”,实现了从“蜀道难”到“蜀道通”再到“蜀道畅”的跨越。
深化交通与产业融合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交通运输部在四川帮扶的四县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激活产业动能的核心引擎,构建“路网围绕产业建、产业依托路网兴”的发展格局。其中,色达县五色海旅游环线、壤塘县章腊红色旅游路先后入选交通运输部“十大最美农村路”。黑水县依托路网布局生态蔬菜等农业基地107个,建成粮经复合种植、色湾藏香猪等现代农业园区。2024年建成的理县——小金环线旅游公路成为标志性工程,全长约150公里,串联起四姑娘山景区、梦笔山、红军遗址等重点节点。依托环线旅游公路,小金县大力发展“山地户外﹢民宿经济﹢特色农品”,高原土豆、松茸、蜂蜜通过“邮快驿站﹢电商”快速销往成都、重庆等大市场。
色达县五色海旅游环线
聚焦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堵点,推行邮快合作与交邮融合机制,建成“县级快递物流仓储供配中心﹢乡级交邮驿站﹢村级交邮驿站服务点”三级物流节点,配备农产品寄递仓、分拣履带机等设施,实现乡镇、建制村全覆盖。其中,色达县创新“金通工程﹢运邮结合”模式,带动色达牦牛、藏香猪等40余种农特产品走进市场,助力农特产品交易额突破1亿元。壤塘县强化与农村客运、邮政快递、电子商务等协同合作,扎实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2024年,仅章腊路沿线牦牛肉等特色产品年销售额就突破500万元。黑水县将农村快递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按每件0.5元标准给予代投补贴,引导邮政与农业企业合作,通过快递服务农产品外销,今年以来带动藏香猪等外销突破7吨,实现“下行促消费、上行助增收”双向循环。
色达县色柯镇邮政快递物流中心,工作人员将快递包裹分拣、装车
拓展路衍经济业态
激活资源价值“新动能”
积极探索“交通﹢”融合发展路径,将公路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紧密结合,打造路衍经济新样板。黑水县围绕达古冰川等核心景区,建成羊茸路等景观道路,构建“四向通达、快进漫游”旅游通道,2025年以来实现旅游收入11.79亿元。壤塘县围绕中南路等重要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村落民居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一路一景、景路一体”的优美格局,成功助推省级高原林海生态旅游示范区、壤巴拉4A级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小金县依托理县—小金环线旅游公路,建立“公路驿站﹢户外基地﹢采摘园”模式,游客边游边购,公路两侧逐步形成消费廊道。
创新灾毁治理模式
筑牢高原山区“安全线”
为持续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壤塘县积极申报地灾恢复、安防设施建设等项目,2024年,实施项目3个,长效治理地灾隐患风险100余处,完善安防设施72公里,真正为农牧民安全通行保驾护航。黑水县设立沙石多等3个灾毁应急抢险片区,组建专业抢险队伍300人,配备应急机械设备,确保一般灾害1.5小时内抵达现场、12小时内抢通;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长效机制,设置日常养护公益性岗位208个,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良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色达县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投资近千万元,建成农村公路机械化养护与应急中心和4个片区养护站,县级财政每年统筹投入约10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来源:中国交通报
编辑:刘睿娟
校对:马俪伲
责编:毛莉泓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