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归真
读王小波的文字,总容易被他犀利又通透的观点击中。
他曾在谈及读萧伯纳《巴巴拉少将》的感悟时,写下这样一句话:“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却能明辨是非的人”。
初读只觉直白,细品才惊觉这话道破了大多数人的认知困境
——太多人空无真才实学,却总觉得能轻易判断世间对错;
明明认知的围墙早已将自己困住,却坚信眼前的方寸之地就是全部真相。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来不是出身或财富的鸿沟,恰恰是藏在“明辨是非”背后的认知水平。
生活里最常见的,是认知越低的人,越活在“自我闭环”的牢笼里。
庄子.秋:“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于冰者,笃于时也。
前阵子听朋友聊起公司的一位老员工:入职五年守着一个岗位,做着重复的基础工作,却总爱对同事的方案指手画脚。
新来的年轻人做新媒体策划,他撇着嘴说“花里胡哨没意义,不如老办法实在”;
同事尝试用数据分析工具提高效率,他摇着头反驳“搞这些虚的没用,经验才是王道”。
有人劝他多学些新技能,他却拍着胸脯说“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啥对错看不透?”
结果去年公司核心岗位需要懂新营销模式和数据思维的人,
这位老员工因为能力跟不上被调岗,还委屈地抱怨“公司不懂得珍惜老员工”。
这就是心理学“达克效应”:认知越低的人,越无法察觉自己的无知。
反而会因为一点点浅薄的经验,生出盲目的自信。
他们把“固执”当“坚守”,
把“偏见”当“真理”,
眼里的世界只有认知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却误以为那就是整个天地。
更可怕的是,这种认知闭环会让人陷入“不思进取”的死循环:
觉得自己啥都懂,自然没必要花时间学习;
认定自己的判断最对,也就不愿接纳新观点。
久而久之,别人在认知升级的路上稳步向前,他们却在原地打转;
最后被时代甩了,还搞不懂问题到底出在哪?
而那些认知水平高的人,越活越“谦逊”,越走越“清醒”。
作家余华接受一次采访:“您现在已经是知名作家了,觉得自己的作品达到完美了吗?”
余华笑着摇头:“我永远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的。
以前写《活着》,我以为把苦难写透了,后来读的书多了,走的路多了,才发现人性的复杂远不止我当时笔下的模样。”
企业家任正非,即便带领华为走到如今的规模,依然常说“华为的冬天一定会来”:
要求管理层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甚至自己会抽时间研读前沿的科技论文。
他们之所以能走得远,不是因为天生比别人厉害,而是认知越高,越能看清“知识的海洋有多广阔”。
他们知道自己掌握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从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
他们明白事物的复杂性,所以不会轻易用“对与错”给事情下定义;
他们懂得“自我反思”,所以能在发现不足时主动修正方向。
就像登山:
站在山脚下的人,抬头看见山顶,便以为那就是视野的尽头;
可真正爬到山顶的人,才会发现远方还有更高的山峰,脚下的风景不过是万里征途的一隅。
认知的提升,本质上就是从“觉得自己啥都懂”,到“承认自己不懂”,再到“主动去弄懂”的过程。
想要打破认知局限,关键在于先“打开自己”,走出舒适区。
人之所以认知停滞,根源在于把自己“关”在了熟悉的圈子里:
不愿读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书,怕看不懂;
不愿和不同领域的人交流,怕聊不来;
不愿尝试没做过的事,怕做不好。
可认知的提升,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我们主动打破壁垒,一点点拓宽自己的边界。
有人可能会说“我也想提升认知,但不知道从哪开始”。其实答案很简单:
首先,从“承认自己的不足”开始。当你愿意说出“这件事我可能不懂”,就已经迈出了认知升级的第一步;
其次,从“主动学习”开始。
每天读半小时行业外的书,看一篇深度分析文章,和比自己优秀的人聊聊天,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会成为搭建认知体系的砖瓦;
最后,从“学会反思”开始。做完一件事别急着翻篇,想想哪里做得不好,下次怎么改进;
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别忙着反驳,先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背后是否有自己没看到的角度。
认知的提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毅力,需要循序渐进。
开始你会觉得吃力,会发现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没关系:
每一次承认不足,都是认知的进步;
每一次主动学习,都在打破局限;
每一次反思修正,都在靠近更清醒的自己。
王小波说“不能做一无所能却能明辨是非的人”,本质上是在提醒我们:
真正的“明辨是非”,需要足够的认知和能力支撑;
真正的人生赢家,从来不是“觉得自己啥都懂”的人,
是能清醒看见自己的不足,愿意持续成长的人。
毕竟,认知的高度,才是人生的高度。
你看得越远,走得才会越稳;
你学得越多,未来的可能性才会越多。
别让认知局限,困住你的人生。
#头条创作#
一一一
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每日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