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短视频中,看到首尔地铁里一位大学生在笔记本上写满了整页韩文。再刷一个短视频,越南胡志明市的春节街头,灯笼还挂着,可招牌上只有越语的字母;再滑过去,乌兰巴托的书店里,排在最显眼位置的是西里尔字母的教材;最后一条是新加坡的职场 vlog,会议室里清一色英语开口,茶歇时才有人夹一句吃饭没。你很难不去想一个词:去中国化。
这不是把历史一刀切掉,而像换衣橱:旧衣服还在,但常穿的变了色。
韩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久很久以前,高句丽、百济、新罗派人过海学礼制,372年百济迎来佛教僧侣,寺庙经卷一页页都用汉字。
![]()
新罗在668年统一半岛,676年立国学,学子背《论语》《孟子》。
再往后,918年的高丽照着中国的科举选官,八股写得比谁都工整。
朝鲜王朝把制度打磨到极致,1446年世宗大王推出韩文,确实是伟大的发明,可当时的韩文多是给百姓读写,朝廷奏章仍是汉字。
![]()
转折来的很突兀:1894年的甲午战败让半岛迎来日本人,1910年更是直接亡国。
日本殖民地学校里,汉字和汉文课一点点被挤掉。
1945年投降后南北分立,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李承晚的政府把去汉字写进教育理念。
朴正熙在1961年接手,推进韩文专用,1970年小学教材拿掉汉字,报纸版面也一天天清汉。
![]()
2005年,中文世界把汉城的译名统一改作首尔,一个象征动作,提醒大家连称呼都要像新世界。
今天的韩国年轻人,很多人不会写仁义礼智信,却能把 K-POP 的破圈打法讲到凌晨两点;
春节仍过,但改叫旧正月,年味里掺了更多西式的派对。
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很现实:日本当年的殖民塑形,美军的驻扎和冷战的立场,帮韩国把方向盘拧向了西边。
![]()
越南的历史更纠缠: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把交趾纳入版图,官府里案牍往来都用汉字。
39年的徵氏起义声势很大,却在四年后被马援镇压。
此后起起伏伏,544年李氏立国,602年又被隋再占,939年吴权在白藤江打败南汉,才真正翻开本国篇章。
此后李、陈两朝守着自己的土地,科举用的还是中国那一套,直到1428年黎利赶走明军。
![]()
阮氏在1802年统一,顺化城里依旧吟诵儒家。
真正的分水岭是法兰西舰队在1858年打上岘港,1884年全境沦为保护国。
法国人关掉儒学堂,废科举,汉文字逐步退出,罗马字母拼写的越南语(国语字)走进课堂。
1945年胡志明在河内宣布独立,顺手把汉字彻底放下。
1954年越南南北分治,北方学苏联体制,南方延续法语遗风。
1975年统一,1986年革新开放,英语开始上位。现在春节还叫Tết,家里贴春联改成了越文。法国殖民的剪刀一剪,把越南与传统汉字文化的纽带剪断了大半,但家族里讲长幼有序的语气还在,逢年过节的拜祭也没断。
![]()
再看蒙古:这个名字一出,很多中国人想到的是成吉思汗的旌旗呼啸,1206年草原完成统一,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在大都建都,蒙古统治华夏近百年。
![]()
1368年元朝被明军赶回草原,1636年以后清朝崛起,族群关系又重新编织,1691年外蒙古归附,旗制纳入帝国版图。
1911年清亡,库伦宣布独立,但风云诡谲,1915年暂时自治,1919年又被中国军队收回,1920年白俄武装闯入,1921年苏联红军出手,才把局势压住。
![]()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当老师,语言文字先动手:20世纪40年代改用西里尔字母拼蒙古语,佛教受压,许多寺庙被关。
90年代民主转型后,乌兰巴托街头又能听见法号声,学校恢复传统蒙古文课程,政府多次宣布要扩大传统文字的使用范围,但现实是西里尔字还在日常占主导,年轻人对汉字、对汉文化的熟悉度越走越低。
矿车上路,铜煤远销,经济一头扎进资源出口,文化上俄式、草原与一点点全球化混搭在一起。
![]()
新加坡完全是另一条路。
华人是多数,血脉上离中国最近,可这座城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绑在世界的航道上。
1819年莱佛士插下旗子,英国接管,华人涌来打工安家。
二战里日本军政统治三年,战后英国回归。
1959年自治,李光耀上台,推英语行政、英语授课;1965年被迫与马来西亚分家,独立成国。
60年代,南洋大学停办并与新大合并,国家大学体系改造;
70年代,英语成工作语言,文件、法庭以英语为准;
1979年启动讲华语运动,希望华社把方言统一成华语(普通话),既保一点母语根,又不影响英语主导。
![]()
中文教材用简体字,但街上的商业语言是英语,地铁里的广播先英语后华语,年轻人写邮件用英文,过中秋会吃月饼,但更喜欢在商场里打卡。
去中国化在新加坡不是反谁,是活下去的策略:多族群需要一个不带历史包袱的共同语言,英语成了最顺手的工具。
代价也清楚,很多孩子的华文成绩不差,开口却洋腔洋调,家族故事讲到第三代开始卡壳。
![]()
这几个地方走向不同,时间也不一样:韩国是从日本殖民到美国驻军、再到冷战秩序一步步转身;越南被法国硬生生切换了语言系统,又在独立后自己把这套新系统扎牢;蒙古几乎是被苏联一把拽出旧世界,用俄式国家机器重塑;新加坡则是自选题,权衡了族群与全球化,按着城市国家的路线图一路推进。
![]()
表面上看,都是少一点汉字,多一点别的,里子里却是我要用什么方式参与世界。
当英语带着市场一起走向他们,课程表、影视、流行音乐、审美都会跟着改。
![]()
可你很难说从此与中华文化无关,春节那天,首尔便利店的年糕汤和越南河内的粽子同时上架;那达慕的草原上,长调一开口还是那个调;狮城的组屋里,老人家会把孙子叫来教他怎么折灯笼。
史书里写下的年代,也不是那么容易消失。文化会换壳,会漂移,会跟着权力与利益重新组合,但许多时候它也顽强得很——在礼数里,在味道里,在家族世代的传承里。
![]()
街道尽头的霓虹不断地换新品牌,招牌上的字体一茬又一茬。
你也许会遗憾,也许会释然。
但世界从不朝一个方向永远走下去,浪潮退了又涨,谁也不会知道下一次上岸,会带回哪些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