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故事——乙烷风云

分享至

在 2025 年 6 月的一个闷热午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后没多久,就签署了一项总统令,宣布禁止对中国出口乙烷。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能源和化工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
初露锋芒:乙烷的前世今生​
乙烷,这个在普通人眼中略显陌生的化学物质,其实早已深深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种从油气中提炼出来的简单烃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2​H6​。在常温常压下,乙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却极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别看它结构简单,其用途却极为广泛,主要用于生产乙烯,而乙烯则是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众多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堪称 “石化工业的母亲”。​
1834 年,英国著名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在进行电解实验时,首次制造出了乙烷。但当时,他误将这种碳氢化合物认作甲烷,与这个重大发现擦肩而过。此后,在 1847 年至 1849 年间,赫尔曼・科尔贝和爱德华・弗兰克兰等科学家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也得到了乙烷,却又错误地将其产物认为是甲基自由基的二聚体。直到 1864 年,卡尔・肖勒默才纠正了这个错误,明确了这种物质就是乙烷。同年,埃德蒙・罗纳兹还发现了溶解在宾夕法尼亚轻质原油中的乙烷。从此,乙烷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天然气处理过程中,乙烷会与丁烷、丙烷等碳氢化合物以及水和其他杂质一起被去除。分离出来的乙烷,经过进一步提炼,被广泛应用于燃料和工业原料等领域。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乙烷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甚至被视为天然气生产中的一种 “麻烦” 副产品,常常被直接燃烧掉。​
产业崛起:乙烷成为化工新宠​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乙烷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在页岩气革命之后,美国的乙烷产量大幅增加,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烷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二叠纪盆地页岩气田,乙烷含量高达 12% - 35%,为乙烷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能源消费增长极,对乙烷的需求与日俱增。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对华乙烷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近一半,中国已然成为美国乙烷的最大进口国。大量的乙烷从美国运往中国,支撑着中国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被用于生产各种塑料制品、日化用品、合成纤维等,在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中国的化工园区里,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巨大的反应塔和管道纵横交错。这些工厂以乙烷为原料,通过裂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产出乙烯,进而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化工产品,满足着国内市场的需求,并出口到世界各地。中国的化工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贸易冲突:美国的 “乙烷大棒”​
然而,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摩擦,如同一片阴云,笼罩在两国经济交流的上空。特朗普上台后,一直秉持着 “美国优先” 的理念,不断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关税你来我往,谈判谈了又崩,崩了又谈,双方关系持续紧张。2025 年特朗普再次当选后,更是变本加厉,试图寻找新的手段来打压中国经济。​
在这种背景下,乙烷成为了美国手中的一张 “王牌”。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在稀土、芯片等关键资源上对美国有所限制,他们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中国对美国乙烷的高度依赖,让美国看到了机会。于是,特朗普大手一挥,果断禁止对中国出口乙烷,妄图以此来击中中国化工产业的要害,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做出让步。​
禁令一出,全球市场一片哗然。美国能源巨头产品合作伙伴公司(EPD)联合首席执行官吉姆・蒂格公开表达了不满。他深知,中国市场对于美国乙烷出口商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失去,美国的乙烷产业将遭受重创。但特朗普政府此时似乎铁了心要打这场 “乙烷战争”,对这些反对声音置若罔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