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通报,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作为金融监管系统正部级官员,易会满被查引发金融市场广泛关注,也成为近期金融领域反腐工作的重要节点。
据官方披露信息及公开案件脉络,易会满被查与此前浙江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朱从玖案件存在关联。2023年朱从玖因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其案件查办过程中披露的线索,进一步指向金融系统多环节的利益关联问题,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分支机构、金融机构相关人员接受调查,具体案件细节仍待官方进一步通报。
金融系统反腐的“链条式”推进
公开信息显示,朱从玖案件是此次金融反腐延伸的关键线索。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发布的起诉意见书,朱从玖在担任浙江省金融办主任、副省长等职务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企业在银行授信、项目审批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1.05亿余元。案件查办过程中,其供述涉及的金融系统利益往来,逐步牵扯出银行、券商、私募等多领域关联主体。
行业观察显示,目前已有六家银行浙江省分行原主要负责人因涉嫌违纪违法被查,中金资本等机构部分高管也出现职务调整或配合调查的情况。从案件关联逻辑看,上述人员涉及的业务领域覆盖银行信贷审批、IPO中介服务、私募产品发行等关键环节,反映出金融系统“权力-资源”关联的复杂性。
值得关注的是,工行原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工银理财原董事长顾建纲案件与易会满存在工作交集。据公开履历,易会满曾长期任职于工商银行系统,顾建纲在工行资管领域工作多年,两人在业务推进中存在协作关系。目前顾建纲因涉嫌职务犯罪已被立案调查,其主导的部分委外投资项目流程合规性引发行业关注——据Wind数据及监管公开信息,2020-2022年期间,工行资管部门曾通过第三方私募通道开展多笔大额投资,部分项目落地周期较短,相关操作是否符合当时监管要求仍待进一步核查。
市场短期波动与长期规范预期
从资本市场反应看,易会满被查消息发布后,9月9日A股金融板块出现阶段性调整。截至当日收盘,银行板块指数下跌1.23%,券商板块指数下跌0.87%,部分与案件关联度较高的金融机构个股跌幅超3%。不过,沪深300指数当日微涨0.15%,市场整体未出现大幅恐慌,反映出投资者对金融反腐的理性认知。
从数据维度看,易会满任职证监会期间(2019年1月-2024年12月),A股市场IPO节奏保持稳定。据证监会公开数据及Wind统计,五年间A股共新增上市公司1906家,累计募资2.2万亿元,年均IPO数量381家、募资4400亿元,较2014-2018年周期分别增长23%、41%。同期上证指数从2500点区间升至3000点区间,年化涨幅约3.8%,但市场分化明显——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期间全市场个股中位数涨幅为-5.2%,部分投资者账户收益面临压力。
行业分析指出,IPO环节的合规性问题是此次案件关注焦点之一。据公开披露的案件相关信息,朱从玖案件中提及部分IPO项目存在“流程异常”,具体涉及中介机构核查不到位、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这类情况若属实,可能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据证监会2024年行政处罚数据,当年因IPO造假、信披违规被处罚的企业达37家,较2019年增长117%,反映出监管层对IPO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
穿透式监管与退市改革加速落地
伴随金融反腐推进,监管层在资本市场规范领域的改革措施同步深化。从政策脉络看,“穿透式监管”已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核心手段——2016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首次提出该概念后,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对“资金流向、实际控制人、风险敞口”实施全链条穿透核查,目前该机制已覆盖IPO审核、私募投资、资管产品等多个领域。
退市制度改革也在持续推进。据证监会2025年工作部署,当前退市改革重点聚焦“三方面”:一是优化财务类退市指标,将扣非净利润与营收组合指标的适用范围扩大至科创板、创业板;二是简化退市流程,将退市整理期从30个交易日缩短至15个交易日;三是强化中介机构责任,要求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对退市企业的信披问题承担“先行赔付”义务。2025年以来,A股已有42家公司触发退市条件,退市率提升至2.1%,较2019年的0.3%显著提高。
此外,金融监管信息化建设持续加码。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资管产品信息系统”已完成二期建设,目前可实现对银行理财、信托计划、私募产品等12类产品的资金流向追踪,累计纳入产品规模超130万亿元,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反腐与规范协同推进
对于此次金融反腐的长期影响,多数机构观点认为,短期可能引发金融系统部分业务的流程重构,但长期来看,清除利益输送链条将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公开”水平。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2025年二季度调查,投资者对“资本市场规范程度”的满意度为68.3%,较2023年同期提升15.6个百分点,反映出市场对监管改革与反腐工作的认可。
从历史经验看,金融领域重大反腐案件后,监管政策往往呈现“补漏洞、强执行”的特征。例如2023年朱从玖被查后,浙江省出台《地方金融监管问责办法》,明确对“违规审批、利益输送”等行为的追责标准;2024年顾建纲案件后,银保监会修订《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强化对委外投资的穿透式管理。
当前,资本市场对后续监管动作保持关注,重点包括:一是易会满案件后续披露的具体违纪违法事实,是否涉及更多金融机构;二是IPO审核流程是否会进一步优化,中介机构责任是否会进一步压实;三是退市制度执行是否会持续加码,对“带病上市”企业的追溯机制是否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庄毓敏表示,“金融反腐与监管改革的协同推进,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短期市场可能面临调整,但长期来看,规范的市场环境将提升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最终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数据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证监会、银保监会、Wind、东方财富Choice、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
本文来源:综合自网络
监制:张倩
编辑:李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