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绮蝶
中国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后,西方政客就二战后国际秩序现状及起源叙事展开争论。个别政客公然质疑、甚至否定中国在二战中的战胜国地位和历史性贡献。比如,特朗普的“密谋反美”的指控、“美国二战贡献被忽略”以及美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动荡轴心”(Axis of Upheaval)之说。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则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她不仅否定中俄二战战胜国的地位,还认为中俄通过阅兵在反西方,更是在直接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驳斥说,欧盟有关官员的言论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缺乏基本历史常识,公然鼓噪对立对抗,既是对二战历史的不尊重,也损害欧方自身利益,十分错误、极不负责。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西方政客的目的无非就是将西方盟国置于二战胜利的中心位置,以巩固美西方在历史叙事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从而服务于新时期全方位的地缘战略竞争。尤其在俄乌冲突持续的地缘僵局背景下,卡拉斯制造历史对立,否定中俄贡献,目的就是为了转移欧盟当前的内部矛盾和压力,并迎合和配合美国新阶段的对华布局。和卡拉斯这种反动主义言论不同,美国自由派更注重“向前看”。中国阅兵的第二天,拜登执政时期的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常务副国务卿、“印太战略沙皇”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外交事务》杂志刊文指出,为了应对中国挑战,美国需超越传统外交框架,与印度建立基于科技、经济、防务、情报和全球治理的“新型联盟”,尤其要在科技领域确保“不将创新优势拱手让给中国”。
▲当地时间3日,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表示,他观看了中国的九三阅兵活动。
沙利文、坎贝尔和卡拉斯(Kaja Kallas)都是“基于准则的国际秩序”的捍卫者,他们的言论凸显了中俄同美西方对国际秩序的不同理解。中国注重尊重历史和维护和平,推动多边合作和捍卫国际秩序。美西方则倾向于将中国持续崛起视为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当然,现在的特朗普政府并没有否定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当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时,特朗普只是想凸显美国的二战贡献,不愿意让美国的角色被边缘化。
事实上,此次中国的纪念活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讨论,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正试图塑造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重溯中国在二战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西班牙前外长、欧盟与合作大臣、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总法律顾问帕拉西奥(Ana Palacio)近日在辛迪加网站(Project Syndicate)的文章给出了解释。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
帕拉西奥回溯了常被西方遗忘的中国抗日历史,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始于1939年,但1937年7月7日,中国就开始了全国抗日战争。而在那之前,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已独自抵抗日本侵略长达八年。凭借这种毅力与牺牲,中国赢得了作为“二战四强”之一的地位,与苏联、英国和美国并列。随后,1943年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放弃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并确立了中国作为战后安排主要设计者之一的地位。次年,中国代表团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诞生,并为世界银行奠定基础。1945年,中国在旧金山会议上成为首个签署《联合国宪章》的国家。1948年,在制定《世界人权宣言》的辩论中,中国哲学家兼外交官张彭春表现突出,他强调任何普世框架不仅要体现西方个人主义,还应融入儒家关于群体、义务和传统的理念。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曾与战后世界秩序拉开距离,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新融入了国际体系,并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自此以后,中国与世界建立了深厚的联系,积累了巨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足以使其在国际决策中占据领导地位。
帕拉西奥称,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创始成员国,中国的目标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秩序上进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新兴的国际政治现实,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此外,中国在二战时期历经的屈辱历史,以及如今获得的国际影响力,让其有能力引领当今国际秩序朝着兼顾权力和包容的方向进行变革。“人们希望中国能够帮助世界重拾二战后那种激励人心的韧性与对话精神,这正是我们今天在适应国际秩序新现实时所需要的。”
▲9月1日,莫迪与普京在上合组织峰会期间牵手走进会场。
也有观察者提醒,这条道路并非如想象得那般简单。伯明翰大学国际安全教授史蒂芬·沃尔夫(Stefan Wolff)9月3日在“对话”网站(The conversation)上发文表示,支撑中国变革国际秩序的“团结基础”还较为脆弱。比如,“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处于弱势,且各方达成的共识有限。而且,中国的合作伙伴选择有限。以印度为例,作为上合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的创始成员国,以及“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印度也注重同美西方的合作。印度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变革国际秩序的步伐快慢。
总之,在西方看来,当前中国展现出了推动现行国际秩序变革的能力和意愿。但是,中国的目标并非西方政客所说的削弱或摧毁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相反,中国无意颠覆现有体系,而是通过纪念抗战胜利等方式时刻提醒西方,强调中国作为战后秩序缔造者之一的历史角色,寻求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同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包容和合理方向发展。
高端访谈
更多访谈(下滑查看)
基金会动态
更多动态(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