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邮递员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来了。
车铃铛一路响。
他停在筒子楼下,扯着嗓子喊,林薇!
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整栋楼都活了过来。
家家户户的窗户后面,都探出了一张张艳羡又好奇的脸。在九十年代的这座工业小城,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考上北京大学,不亚于平地惊雷。
我的名字,林薇,在那一刻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
我没有动。
我坐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手里捧着一本翻旧了的《红与黑》。于连的野心和挣扎,似乎比窗外的喧嚣更真实。
是继母刘兰先冲了出去。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围裙,手里还捏着半根没择完的韭菜。
她从邮递员手里接过那封信,薄薄的一张纸,她却用双手捧着,像是捧着一块滚烫的金砖。
“我们家薇薇,有出息了!”她对着四邻八舍高声宣布,声音里带着颤抖的骄傲。
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一片冰冷。
这个家,从我记事起,就充满了这种虚假的温度。
我母亲在我五岁那年得急病走了。不到一年,父亲就领回了刘兰。
父亲是个老实人,在轧钢厂干了一辈子,唯一的信念就是家庭和睦。他觉得刘兰对我不错,会给我买新衣服,会给我夹菜,是个“贤惠”的妻子。
他看不见。
他看不见刘兰给我买的新衣服,永远比她亲生儿子涛涛的小一号,勒得我喘不过气。
他看不见她给我夹的菜,永远是桌上最肥腻的那块肉,她知道我从小就闻不了猪油味。
他看不见,当我拿着满分的试卷回家时,她挂在脸上的笑容背后,那双眼睛里的冰冷和算计。
她恨我。
我一直都知道。
她觉得我的存在,我的优秀,像一根钉子,扎在她和她儿子的生活里,时时刻刻提醒着她,这是个重组的家庭,而我,是那个多余的人。
我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这里。
考上北大,是我用尽了全部力气,为自己凿开的一道光。
刘兰举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楼下接受着邻居们的恭维,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真诚,越来越灿烂。
她好像真的为我高兴。
这种高兴,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
晚上,父亲回来了。
他喝了点酒,满脸通红,手里提着半只烧鸡。
“我们家的大功臣回来了!”他把烧鸡往桌上一放,粗糙的大手在我头顶上揉了揉。
饭桌上,刘兰表现得比父亲还要激动。
“老林,我说什么来着,薇薇这孩子,随你,聪明!”她一边说,一边殷勤地给我夹菜。
“等周末,咱们得给薇薇办升学宴!得办得风风光光的!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老林家的女儿,是金凤凰!”
父亲高兴地连连点头:“对,对,得办!必须办!”
我沉默地扒着饭。
刘兰话锋一转,看着我,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我看不懂的光。
“薇薇啊,在办升 ઉ宴前,妈得亲手给你做碗‘状元面’。”
“荷包蛋卧底,猪油葱花手擀面。”
“这可是咱们这儿的老讲究,吃了状元面,以后走到哪儿都是状元之才,顺顺利利的。”
她笑得一脸慈爱,仿佛我是她亲生的女儿。
五岁的弟弟涛涛在一旁拍着手:“吃面面,吃面面!姐姐吃状元面!”
涛涛是这个家里唯一会对我真心笑的人。他很黏我,喜欢跟在我身后,像个小尾巴。
我看着他天真无邪的脸,又看了看刘兰。
那碗所谓的“状元面”,像一个巨大的阴影,毫无征兆地笼罩下来。
我习惯了她的冷漠和忽视,却无法适应她这突如其来的、滚烫的关怀。
这关怀里,藏着某种东西。
像一把藏在棉花里的刀。
02
事情是从第二天开始变得不对劲的。
那天下午,刘兰说要去买点东西。
她没有去巷口那家熟悉的供销社,而是骑着家里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旧自行车,往城郊的方向去了。
我当时正在窗边看书,恰好看见了她鬼鬼祟祟的背影。
她回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她把自行车停在楼下,左右张望了一下,像个做贼的人。
她的手一直插在裤子口袋里,鼓鼓囊囊的。
进门的时候,她的脸色有些慌张,看到我坐在桌前,她愣了一下,随即又堆起笑脸。
“看书呢?真用功。”
她快步走进里屋,我听见她拉开床头柜抽屉的声音。
我没有问她去了哪里,买了什么。
我知道问了也没用,她有一千个理由等着我。
这个家里,我们之间的交流,早已变成了一场不动声色的战争。
第三天晚上,我起夜。
凌晨两点,筒子楼里一片死寂,只有远处工厂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像这城市的慢性呼吸。
我光着脚,踩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路过厨房门口。
厨房的门虚掩着,里面透出一丝微弱的光。
是手电筒的光。
我停下脚步,屏住呼吸,从门缝里往里看。
刘兰背对着我,蹲在地上。
她面前放着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半碗水。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把里面的一些白色粉末,倒进了水里。
然后她用一根筷子,慢慢地,慢慢地搅拌着。
手电筒的光照在她脸上,她的表情专注又狰狞,像一个在调制毒药的女巫。
我浑身的血液,在那一刻几乎凝固了。
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脚后跟不小心碰到了身后的门框,发出“咚”的一声轻响。
厨房里的刘兰像一只受惊的兔子,猛地回头。
我立刻闪身躲回黑暗的走廊里,心脏狂跳,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我听见厨房里传来一阵慌乱的响动,然后光熄了,一切又归于沉寂。
我摸黑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用被子紧紧蒙住头。
但那幅画面,却像烙印一样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个小纸包。
那碗水。
还有她那张扭曲的脸。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发生了一件怪事。
楼道里那些窜来窜去,怎么也打不完的老鼠,突然之间全都死绝了。
每天早上开门,都能在门口发现一两只死得硬邦邦的老鼠尸体。
父亲很高兴。
“刘兰,你这次买的鼠药可真厉害!”他一边用火钳夹起老鼠扔掉,一边夸赞道,“这下家里可清净了。”
刘兰笑了笑,笑容有些僵硬。
“管用就好。”
我看着她,想起了那个夜晚,那个小纸包。
一个可怕的念头,像毒蛇一样,从我心底钻了出来。
我必须证实它。
我等了一个机会。
周五下午,刘兰要去参加她娘家侄子的婚礼,涛涛也被她打扮得干干净净地带走了。
父亲还在厂里上班。
整个家,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冲进他们的房间,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擂鼓。
我先是拉开了那个床头柜。
里面只有一些针头线脑和零碎的布票。
没有纸包。
我的手心开始冒汗。
她会藏在哪里?
一个平时最珍视,又最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
我的目光,落在了那张老式木床的床底下。
我跪在地上,把头探进去。
床底下积满了灰尘,堆着几个装杂物的纸箱子。
在一个最靠里的角落,我看到了一个生了锈的饼干铁盒。
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饼干盒子,上面画着一个穿着公主裙的洋娃娃。后来被刘兰拿去,装她那些舍不得戴的首饰。
我把铁盒拖了出来。
打开盒盖,里面没有金戒指,没有银耳环。
只有那个我曾在梦里见过无数次的小纸包。
它被揉得皱巴巴的,静静地躺在铁盒的角落里。
我用颤抖的手,捏起了那个纸包。
纸很薄,上面用红色的油墨印着几个字,因为受潮,有些模糊了。
但我还是认了出来。
“强力灭鼠灵”。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一次见效,死在洞外。
我捏着那个纸包,仿佛捏着一条冰冷的毒蛇。
所有的不安,所有的猜测,所有的恐惧,在这一刻,都变成了锋利的冰锥,狠狠地扎进了我的心脏。
那碗“状元面”。
原来是给我准备的“送行面”。
她不是要庆祝我的新生。
她是要终结我的人生。
我没有哭。
眼泪在这个家里,是最廉价的东西。
我把纸包原样放回铁盒,把铁盒塞回床底最深处,又用抹布,将我留在地上的痕迹,擦得干干净净。
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坐在床边。
窗外的阳光很好,照在我的脸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温度。
我的世界,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了。
恨意像野草一样,在我心里疯狂地滋长。
但我知道,我不能声张。
我没有任何证据。
就算我拿出那个纸包,她也可以说,那就是她买来毒老鼠的。
谁会相信一个即将去上大学的女儿,会诬陷自己“贤惠善良”的继母呢?
尤其是在那个“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大于一切的年代。
我只会成为一个笑话。
一个不知好歹的、恶毒的、神经质的白眼狼。
然后,我会被她用一百种、一千种更隐蔽的方式,慢慢地折磨至死。
我不能输。
我花了十八年,才从这个泥潭里,为自己争来一个逃出去的机会。
我决不能在最后一步,倒在终点线前。
我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
苍白,瘦弱,但那双眼睛里,却燃起了一簇黑色的火焰。
既然你想让我死。
那我们就看看,到底谁会先下地狱。
03
做“状元面”的日子,定在了周六的晚上。
父亲那天正好要上大夜班,傍晚五点就走了。
他说,等他第二天早上回来,就能听到薇薇吃了状元面的好消息了。
他走的时候,还拍了拍刘兰的肩膀。
“辛苦你了。”
刘兰笑得很温柔。
“看你说的,给女儿做顿饭,有什么辛苦的。”
门关上了。
屋子里的空气,瞬间变得粘稠而压抑。
家中只有我们三个人。
我,刘兰,还有五岁的涛涛。
刘兰在厨房里忙碌着。
我能听见她用力揉搓面团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像是把她所有的力气,所有的怨恨,都揉进了那团面里。
菜刀剁在案板上的声音,也格外响亮。
涛涛坐在小板凳上,玩着他的积木,不时地抬头,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望向厨房。
“姐姐,今天有荷包蛋吃吗?”
我摸了摸他的头,对他笑了笑。
“有。”
我的笑容一定很难看。
因为我感觉自己的脸部肌肉,已经完全僵硬了。
七点整。
刘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她端着一个大大的青花瓷碗,脸上挂着完美的、慈母般的笑容。
那碗面,卖相极好。
雪白的手擀面,整整齐齐地码在碗里,汤色清亮,上面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猪油渣。
最诱人的,是卧在面条最中间的那个荷-包蛋。
煎得恰到好处,蛋白像云朵一样洁白,蛋黄在半凝固的状态下,透出一种金黄色的、温暖的光泽。
香气扑鼻。
是猪油和葱花混合在一起的,那种能勾起人最原始食欲的香气。
“薇薇,快来,状元面好了!”
刘兰把那碗面,小心翼翼地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像是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
“快吃,这是妈特地为你做的。”
她的声音很轻,很柔,带着一种催促的意味。
“吃了这碗面,到了北大,也是状元之才!”
她站在桌边,没有坐下,就那么居高临下地看着我。
她的眼神里,有一种异样的、灼热的光。
是期待,是紧张,是狠毒,也是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她在等。
等我拿起筷子,吃下那碗饱含着她“母爱”的面。
涛涛也从他的小板凳上跑了过来,趴在桌子边,眼巴巴地看着我碗里的那个荷包蛋。
“姐姐,你的鸡蛋好香啊……”他舔了舔嘴唇。
我拿起筷子。
很沉。
像是拖着我全部的命运。
我看着刘兰那张写满虚伪和期待的脸。
我看着碗里那个金黄的、散发着死亡气息的荷包蛋。
我看着身边,那个天真无邪、对一切都毫无所知的弟弟。
脑子里,有无数个念头在翻滚,在冲撞。
恨,求生的本能,复仇的快感,还有一丝丝对这个无辜孩子的怜悯。
04
但最终,所有的念头,都汇成了一个冰冷的、清晰的决断。
我必须活下去。
不惜一切代价。
就在我夹起筷子,准备伸向那碗面的时候,院子里突然传来邻居张婶的大嗓门。
“刘兰!刘兰在家吗?有你的长途电话!你娘家打来的!”
在那个年代,电话是稀罕物。整个筒子楼,只有楼长张婶家装了一部,谁家有电话,都得靠她扯着嗓子喊。
刘兰的脸色瞬间变了一下。
是那种计划被打断的不耐烦。
“知道了!这就来!”她不情愿地朝着窗外应了一声。
她急忙转身准备出门,临走前,还不忘回头,用那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我,和那碗面。
“薇薇,快趁热吃,别等我!面坨了就不好吃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命令。
然后,她匆匆地跑了出去,脚步声在楼道里回响,越来越远。
屋子里,瞬间只剩下我和涛涛。
空气仿佛凝固了。
涛涛仰着小脸,眼巴巴地看着我碗里的荷包蛋,又舔了舔嘴唇。
他用那种稚嫩的、带着祈求的声音说:“姐姐,你的鸡蛋好香啊……我就闻一闻。”
我看着他。
看着他清澈的、像小鹿一样的眼睛。
那里面,没有一丝杂质。
然后,我又看了一眼那碗散发着死亡气息的面。
我内心的恨意,求生的本能,和在那一瞬间做出的决断,像海啸一样,吞没了我最后的一丝犹豫。
我没有说话。
我的动作快如闪电。
我迅速地,将自己面前的这碗毒面,端到了弟弟涛涛的面前。
然后,我将原本放在桌子中央,准备给刘兰留的另一碗——那碗安全的、没有任何添加的白水面——拉到了自己的面前。
这一切,只发生在几秒钟之内。
做完这一切,我抬起头,对着涛涛,露出了一个极其温柔的笑容。
我用我这辈子最柔和的声音对他说:“涛涛乖,姐姐不爱吃鸡蛋。”
“姐姐这个,都给你吃。”
“快吃吧。”
涛涛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像是被点燃了两颗小星星。
他欢天喜地地爬上椅子,拿起他的小勺子,没有丝毫犹豫。
第一勺,就舀向了那个金黄的、饱满的荷包蛋。
05
刘兰接完电话回来了。
她推开门,脸上还带着和娘家人通话后的余温。
“什么事也没有,就是问问薇薇什么时候走……”
她的话说了一半,就卡在了喉咙里。
她的目光,像被钉子钉住一样,死死地钉在了饭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