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把房产500万给女儿,儿子毫无怨言,母亲住院时儿子的做法愣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内容纯属虚构,所配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增强表现力。愿通过分享传递温暖,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善良是真心的,有些善良是有代价的。

陈志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三十年的孝顺会在一个雨夜彻底破产。

那是2024年的春天,67岁的母亲王淑华坐在客厅里,手里拿着一份房产过户协议,对面坐着刚从美国回来的女儿陈慧敏。

"妈,这套房子您真的要给我?"慧敏看着手中的文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500万呢,这是咱家最值钱的房子了。"

王淑华点点头,语气坚定:"你在国外这么多年,没有安全感。现在回国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住所。这套房子在市中心,以后升值空间大,给你正合适。"

志强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拿着刚洗好的碗,静静地听着母女俩的对话。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她们讨论的不是五百万的房产,而是几十块钱的日用品。

"哥,你没意见吧?"慧敏转头看向志强,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志强笑了笑,摇摇头:"没意见,妈的决定就是对的。你在外面这么多年不容易,该有个家了。"

但谁也没有看到,他握着碗的手,微微颤抖着。



偏爱的根源

要理解王淑华的偏心,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那时候志强刚上高中,慧敏还在读小学。王淑华的丈夫陈建设在一次工地事故中去世,留下母子三人相依为命。

为了维持生计,王淑华在菜市场租了个小摊位卖菜,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进货,晚上九点才收摊。志强懂事得让人心疼,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还要帮母亲搬运蔬菜、算账收钱。

而慧敏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她学习成绩优异,英语尤其突出,小学就获得过全市英语竞赛的一等奖。老师说她有语言天赋,建议送她出国深造。

"志强,你说妈妈是不是应该把慧敏送出国?"那天晚上,王淑华数着当天卖菜的收入,忧心忡忡地问儿子。

十六岁的志强看着账本上可怜的数字,又看看正在灯下写作业的妹妹,点了点头:"妈,慧敏聪明,值得更好的教育。我可以早点工作,帮家里分担。"

就这样,志强高中毕业后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进入了一家工厂。而慧敏则如愿以偿地出国留学,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一读就是十二年。

儿子的隐忍

这些年来,志强从一个普通工人做到了车间主任,收入虽然不高,但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他二十五岁结婚,妻子李雪梅是个温和贤惠的女人,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叫陈小宇。一家三代四口人住在八十平米的老房子里,虽然拥挤,但其乐融融。

每个月,志强都会给王淑华生活费。从最初的五百,到后来的一千,再到现在的两千。李雪梅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她知道丈夫是个孝顺的人。

而慧敏在国外的费用,从学费到生活费,每年至少需要三十万人民币。这些钱,一部分来自志强的工资,一部分来自王淑华卖掉老房子的钱,还有一部分来自亲戚朋友的借款。

"志强,你觉得妈妈偏心吗?"有一次,李雪梅忍不住问道。

志强正在修理家里的旧洗衣机,头也不抬地说:"慧敏在外面不容易,妈妈心疼她是应该的。再说,她将来有出息了,也是咱们家的光荣。"

"可是小宇马上要上小学了,咱们连学区房都买不起..."

"会有的,我会努力的。"志强的语气依然平静,但手中的螺丝刀转得更用力了。

女儿的成功

2020年,慧敏在美国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并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年薪十五万美元。

王淑华逢人就说:"我女儿在美国当工程师,年薪一百多万人民币呢!"

那种骄傲和自豪,是藏都藏不住的。

2023年,因为疫情影响和政策变化,慧敏决定回国发展。她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了工作,年薪八十万,在同龄人中算是相当不错的。

"妈,我回来了,以后可以好好孝敬您了。"慧敏拥抱着母亲,眼中含着泪花。

王淑华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好,好,咱们一家人终于能团聚了。"

但志强心里明白,妹妹的回归,意味着母亲的注意力会更多地转移到她身上。

房产的决定

王淑华手里有两套房子。一套是志强一家现在住的老房子,八十平米,值约两百万。另一套是十年前用慧敏留学剩余的钱购买的投资房产,一百二十平米,现在市值五百万左右。

慧敏回国后,王淑华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把价值五百万的大房子过户给女儿。

"慧敏在外面漂泊了这么多年,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王淑华解释道,"而且她现在收入高,能承担得起房子的物业费和税费。"

志强的妻子李雪梅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厨房做饭。她手中的锅铲掉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妈这是什么意思?"她转头问志强,"志强这么多年照顾家里,难道不应该..."

"够了。"志强打断了妻子的话,"妈的钱,妈想给谁就给谁,我们没有资格干涉。"

但那天晚上,李雪梅偷偷哭了。她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这种明显的不公平。

儿媳的愤怒

李雪梅是个传统的女人,结婚十年来,她对婆婆王淑华一直恭恭敬敬。逢年过节必定准备丰盛的饭菜,王淑华生病时衣不解带地照顾,从来没有红过脸。

但这次,她真的忍不住了。

"志强,你真的没有一点想法吗?"深夜,李雪梅躺在床上,声音有些哽咽,"咱们结婚这么多年,没有要过家里一分钱,反而一直在贴补。现在妈妈把最值钱的房子给了慧敏,咱们就该心甘情愿地接受?"

志强背对着妻子,声音很轻:"雪梅,我知道你委屈。但我是男人,是儿子,照顾母亲是我的责任。妹妹是女孩,以后要嫁人的,妈妈多给她一些也是应该的。"

"可是小宇呢?"李雪梅坐起身来,"小宇也是妈妈的孙子,他将来结婚买房怎么办?现在房价这么高,光靠咱们的工资,什么时候能攒够首付?"

志强沉默了很久,才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会想办法的。"

但李雪梅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无奈和苦涩。

孙子的困惑

八岁的陈小宇虽然年纪小,但也能感受到家里的微妙变化。

自从小姑陈慧敏回国后,奶奶对她的关注明显增加了。

以前,王淑华会经常陪小宇做作业,给他讲故事,周末还会带他去公园玩。但现在,她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陪慧敏看房、装修、购买家具上。

"爸爸,为什么奶奶不来我们家吃饭了?"有一天,小宇趴在志强腿上问道。

志强摸摸儿子的头:"奶奶在帮小姑安排新家,忙一阵就好了。"

"那小姑的新家很大吗?"

"很大,比咱们家大多了。"

"那我们什么时候也能住大房子?"

志强看着儿子天真的眼睛,心中涌起一阵酸楚:"等爸爸努力赚钱,一定给你买大房子。"



慧敏的愧疚

其实,陈慧敏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相反,她内心深处对哥哥充满了愧疚。

她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哥哥的牺牲。

慧敏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志强把自己的新衣服让给她穿,自己却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去上学。她记得,志强为了给她攒学费,连一瓶可乐都舍不得买。她更记得,志强高中毕业时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却默默地把它撕掉,对所有人说自己没考上。

"哥,这房子我不能要。"在去房产局办过户手续的路上,慧敏突然对志强说。

志强正在开车,听到妹妹的话,方向盘微微一偏:"为什么?"

"因为这不公平。这么多年来,是你在照顾妈妈,是你在支撑这个家。我凭什么拿走最好的东西?"

"慧敏,"志强在路边停车,转头看着妹妹,"你记住,你是我妹妹,永远都是。哥哥保护妹妹,天经地义。妈妈把房子给你,说明她认为你更需要。我支持妈妈的决定。"

慧敏的眼泪流了下来:"可是哥..."

"没有可是。你好好工作,好好孝敬妈妈,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表面的和谐

房产过户手续办完后,一家人在餐厅吃了一顿饭,算是庆祝。

表面上看,一切都很和谐。志强依然是那个温和的哥哥,慧敏也表现得很感激,王淑华更是喜笑颜开。

但李雪梅全程都没怎么说话,只是机械地吃着饭。小宇也察觉到了大人们之间的微妙气氛,变得比平时安静。

"雪梅,你多吃点菜。"王淑华给儿媳夹菜,试图缓解尴尬的气氛。

"谢谢妈。"李雪梅勉强笑了笑。

慧敏也试图活跃气氛:"嫂子,等我新房装修好了,你们一定要来做客。我会亲自下厨,做你们爱吃的菜。"

"好的。"李雪梅的回答依然很简短。

志强看在眼里,心里明白妻子的委屈,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隐藏的矛盾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陈家表面上维持着平静,但暗流涌动。

李雪梅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对王淑华也不如以前那么热情了。她不再主动关心婆婆的身体状况,不再每天打电话嘘寒问暖,也不再主动邀请婆婆来家里吃饭。

王淑华敏感地察觉到了儿媳的变化,但她选择了忽视。

慧敏为了缓解家庭矛盾,经常买一些贵重的礼品给嫂子和侄子,但李雪梅总是客气地拒绝,或者收下后转送给别人。

志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不能怪母亲偏心,因为那是他的母亲;他不能怪妻子小气,因为她的委屈是有道理的;他更不能怪妹妹,因为这不是她的错。

经济压力

雪上加霜的是,志强所在的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开始大规模裁员。虽然他暂时保住了工作,但工资被降了三分之一。

家里的经济状况开始紧张起来。房贷、车贷、小宇的补习费、王淑华的生活费,每一笔支出都让志强压力倍增。

"要不咱们向妈妈借点钱?"李雪梅试探性地提议。

志强摇摇头:"妈妈已经把房子给了慧敏,手里没多少现金了。再说,我是儿子,怎么能向母亲伸手要钱?"

"那慧敏呢?她现在工资那么高..."

"不行。"志强的语气很坚决,"我不会向妹妹开口的。"

李雪梅看着丈夫疲惫的样子,心疼又无奈。她知道志强是个好人,但有时候好人就是容易受委屈。

身体的警告

2024年秋天,王淑华在一次体检中发现了问题。

"妈,医生怎么说?"志强陪着母亲从医院出来,脸色凝重。

王淑华拿着检查报告,声音有些颤抖:"医生说肺部有阴影,需要进一步检查,可能是...可能是癌症。"

志强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接过报告仔细查看,上面的医学术语他大多看不懂,但"肺癌"这两个字格外刺眼。

"妈,您别害怕,现在医学这么发达,就算是癌症也不是绝症。"志强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我们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

王淑华点点头,但眼中的恐惧还是掩饰不住。

慧敏的反应

得知母亲可能患癌的消息,慧敏立刻请假从北京赶了回来。

"妈,您别担心,我已经联系了北京最好的肿瘤医院,我们马上去做全面检查。"慧敏握着母亲的手,眼中含着泪花。

"医疗费的事情您不用担心,我有保险,也有积蓄。只要能治好病,花多少钱都值得。"

王淑华听了女儿的话,心里暖暖的:"慧敏啊,妈妈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有你这样的女儿。"

志强站在一旁,心情复杂。他为妹妹的孝心感到欣慰,但同时也意识到,在经济能力上,他确实比不上妹妹。

确诊的噩耗

一周后,检查结果出来了:肺癌晚期,已经转移。

医生的话如晴天霹雳:"病人的情况比较严重,即使积极治疗,生存期也不会超过一年。"

王淑华当场就晕了过去,志强和慧敏连忙把她送到急救室。

在急救室外的走廊里,兄妹俩相对无言。

"哥,我们一定要给妈妈最好的治疗。"慧敏握着志强的手,"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来承担。"

志强看着妹妹,心中五味杂陈:"慧敏,你的心意我领了,但妈妈的医疗费,我也要出一份。"

"哥,你现在经济压力这么大..."

"不管多大压力,她都是我妈妈。"志强的语气很坚决,"医疗费我们兄妹平摊,我不会让你一个人承担的。"

治疗的开始

王淑华被安排在VIP病房,开始接受化疗。每周三次的治疗,每次费用都在一万元以上。

志强为了承担医疗费,开始四处借钱。他找了所有能找的亲戚朋友,甚至包括以前的同事和同学。

李雪梅看着丈夫为了钱而低三下四的样子,心疼得直流泪。

"志强,咱们已经尽力了。慧敏有钱,让她多承担一些吧。"

"不行,我说过要平摊就要平摊。"志强擦了擦额头的汗,"再难也要坚持。"

与此同时,慧敏几乎每天都在医院陪护。她请了长假,全身心地照顾母亲。从喂饭到擦身,从陪聊到按摩,事无巨细。

"还是女儿贴心啊。"病房里的其他病人和家属都这样夸赞。

王淑华听了,心里既高兴又愧疚。高兴的是女儿的孝顺,愧疚的是对儿子的忽视。

三个月后的一个深夜,王淑华的病情突然恶化。

医生紧急抢救后,把志强和慧敏叫到了办公室。

"病人的情况很不好,随时可能..."医生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慧敏当场就哭了出来,而志强则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医生,还有其他治疗方案吗?"慧敏哽咽着问,"钱不是问题,只要能救我妈妈。"



医生摇摇头:"我们已经尽力了。你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病人舒服一些度过最后的时光。"

走出医生办公室,慧敏拉住志强的手:"哥,我们把妈妈接回家吧,让她在熟悉的环境里..."

但志强突然甩开了妹妹的手,眼中闪过一丝陌生的光芒:

"慧敏,我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

"如果妈妈真的走了,你会把那套房子还给我吗?"

慧敏愣住了,她从来没有见过哥哥这样的表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