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元帅里面没有粟裕,坊间据此传闻说之所以没有粟裕,是因为粟裕把元帅衔辞了,而且当时毛主席也同意了,那么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笔者查找资料有了新发现粟裕两次让“帅”。
粟裕在战争期间真有让“帅”的经历。不过这个“帅”,不是开国元帅的那种级别的帅,而是军区级或者更高一级的司令,据历史明确记载,1945年10月28日粟裕给中央发去一封电报,电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求以张鼎丞为正司令,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鼎丞曾经是粟裕的老领导,粟裕认为张鼎丞在各方面都优于自己,若张是司令,自己任副司令,辅佐张鼎丞,有利于党的事业,最后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这就是“一让司令”的由来。
同样在1948年5月份,陈毅调任中原工作,中央决定华东野战军由粟裕领导,后来在城南庄的一次会议上,粟裕当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面说:华东野战军由陈毅统帅是众望所归,最后在粟裕的一再坚持,中央只好决定陈毅继续担任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只担任副职,在陈毅不在位期间,代理其职位,这就是“二让司令”的由来。
粟裕让帅有没有历史当然依据
有一种说法是粟裕经过让帅后,被毛主席秘密批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在确定元帅人选的过程中,叶剑英,徐向前,罗荣桓都曾向毛主席让帅,但是都没有被批准,为何唯独粟裕让帅就被批准呢?除了叶剑英,徐向前,罗荣桓外,大将里面有徐海东,许光达等几次让大将衔,但是都没有被批准,也就是说一旦中央作出决定,不是你想让就能让的。
粟裕本身回忆录里面或者其它文献有没有记载
开国将帅大部分都有一个写回忆录的做法,但是在粟裕相关回忆录里面没有找到让帅的记载。如果有让帅这一说法,粟裕应该会将其记录下来,但是实际上没有,而且其它历史资料也没有发现,十大元帅中,他们都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都是当时的中央军委委员,而且还都是中央委员。而1955年授衔的时候,粟裕并不是军委委员,也不是中央委员,只是中央候补委员。
总结
根据粟裕的历史经历,他只研究怎么打仗,怎么备战,他不在乎名位,更不会争名,不然会有“二让司令”的美誉,粟裕作为一代大将,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还因在战争期间受伤,落下一种叫美尼尔综合征,头疼欲裂。眩晕,经常性耳鸣,他去世火化后,在头颅的骨灰中发现3块弹片,被夫人楚青当成传家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