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与毛主席单线联系的王牌卧底,真名鲜为人知,化名很有名气

分享至

1942年,延安。

一位年轻的地下工作者历经数月艰难跋涉,终于见到了毛主席。

几次长谈后,毛主席对他的工作十分认可。期间,毛主席问了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舅舅姓什么?”

年轻人回答:“姓范。”毛主席沉吟片刻道:“从今天起你就叫范明吧,做秘密工作的同志,都应该改名换姓。”

那位年轻人原名郝克勇,从此他使用了“范明”这个化名,成为我党历史上唯一与毛主席单线联系的高级特工。

他的真实姓名逐渐被遗忘,而“范明”的化名却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少年立志,投身我党

郝克勇,1914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对中医也颇有研究。

小小年纪时,他便能为乡亲们开方治病,当时被赞为神童,村里老学者直呼他前途无量。

即便郝克勇出身显贵,但优渥的家庭条件并未让他沉溺于安逸,反而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1932年,他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深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并于1938年2月正式加入我党。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连。

入党后,郝克勇接受组织安排,潜入国、军三十八军担任高职教官。

他利用《大公报》等进步刊物,秘密向官兵传播进步思想,并撰写了《中国走向何处去》等文章,悄然在军中播下文化火种。



然而,老蒋的特工也不是等闲之辈,正当郝克勇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时,危险也悄然而至。

1940年,老蒋的侍从发了一封绝密电报,点名要控制郝克勇。危急关头,军长赵寿山冒险相助,让他装病逃离,才免遭毒手。

随着老蒋对38军控制的加强,形势愈发危急。

1942年,毛主席特别致电赵寿山,要求派人将郝克勇护送到延安汇报情况。

历经五个月的艰难跋涉,郝克勇终于抵达延安。

毛主席多次与他单独长谈,详细了解38军的情况。最后毛主席指示:

38军工委直接由国家领导,郝克勇担任工委领导,所有问题必须向上汇报,实行“事前请示,事后报告”的原则。

也正是那次见面,毛主席根据郝克勇舅舅的“范”姓,为他取化名“范明”。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