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黑胶唱片卷土重来

0
分享至

文|侯恬

编辑|杨旭然

在昏暗的爵士吧里,唱针轻轻落下,黑胶的沙沙声混入旋律,有人举杯,有人起舞。这种天然带着品味的音乐场景,是黑胶唱片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

黑胶,这个近代音乐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载体,自诞生后风靡了近百年,几乎伴随了整个20世纪音乐产业的成长。巅峰时期,全球每年黑胶唱片销量高达5.3亿张,古典音乐、电影原声带、乃至划时代的流行专辑都以黑胶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成为音乐史的一部分。

技术的浪潮一度让黑胶跌落神坛。上世纪80年代,CD靠着更便捷的使用场景和更低的成本迅速崛起,很快就取代了黑胶的主流地位。

仅仅20年间,黑胶年销量从数亿张快速下跌到1000万张,占全球市场的比例不足0.1%。中国唱片厂的黑胶生产线也渐渐停摆,上海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在上世纪90年代彻底关停。

但2010年以后,伴随数字音乐的兴起,黑胶音乐市场反而复苏了。过去十余年间,黑胶逐渐从小众收藏品变成一种重新流行的生活方式,到今天,不乏有人为了买到喜欢歌手的黑胶连夜排队,年轻人也开始在咖啡馆、书店等地重拾这种黑胶唱片带来的质感。

与80年代的被取代的情况不同,这一次的黑胶回潮并非依靠技术优势,而是情绪价值。

购买一张黑胶,不仅仅是为了听音乐,也是对品质和拥有感的一种确认。相比动动手指就能无限循环的数字音乐,黑胶播放需要时间、空间和专注,它的“慢”本身构成了稀缺性。

更重要的是,黑胶创造了数字音乐无法复制的现场感与仪式感:旋转的唱片、有质感的音色、充满设计感的封面,这些都为消费者带来了一种沉浸体验,让人与音乐、乃至与歌手之间的连接更加具象。

这也是为什么在流媒体订阅用户破10亿的今天,黑胶依然能逆势回归,并年年创造更高销量。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黑胶复兴

从十多年前开始,曾经因为CD的崛起而退出历史舞台的黑胶唱片,就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关注起来。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2024年全球黑胶唱片收入增长4.6%,已连续18年实现正增长。到去年,全球黑胶市场规模达到21.8亿美元,与整体萎缩的实体唱片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中国,黑胶崛起的趋势则在近几年表现得更为明显,2017年,中国黑胶市场规模还在0.13亿元左右,尚未引起明显潮流,但到2022年已经达到4.31亿元,短短五年翻了三十余倍。

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现在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与黑胶相关的商业场景,不仅仅是唱片店,黑胶咖啡馆、书店、酒吧也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新景观,甚至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将其作为创业方向。

贵阳的四重奏黑胶咖啡把整面墙布满唱片,北京纪家庙的留声咖啡兼具咖啡馆与留声机博物馆属性,这些特色让它们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黑胶的复苏,可以说是切切实实渗透进了很多人的生活场景。



与此同时,歌手与唱片公司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如今,发行黑胶几乎成了主流歌手的标配。阿黛尔、泰勒·斯威夫特、防弹少年团、BLACKPINK等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歌手和组合,近年来在专辑发行中几乎都会上线黑胶版本,用以覆盖更多受众并延伸作品的生命周期。

国内市场同样紧跟这一趋势,比如周杰伦、鹿晗等头部歌手分别在其出道二十周年,十周年的时间节点选择推出纪念黑胶,尽管部分产品定价不低,但依旧在上线后迅速被抢购一空。



这些黑胶不仅仅是在一手市场受欢迎,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也一路攀升。无论是周杰伦、方大同这样的经典歌手,还是单依纯等新生代偶像,发行的黑胶作品在二手市场几乎都有显著溢价,部分溢价甚至高达数倍。

可以说,发展到现在,黑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载体,而是被赋予了收藏与投资的双重属性,成为能持续实现溢价的文化消费品。

02 价值认同

黑胶能够卷土重来,首先与这些年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密不可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留声机和黑胶唱片都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旧中国时期,一台进口留声机要价高达350银元,相当于北方两座大院的价格。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代,一台留声机价格也要几十到上百元,那时候普通人可能要花一个月到半年的工资才能买得起一台。

也就是说,过去黑胶虽然流行了近百年,但由于经济限制,大多数人其实仍然难以触及这一产品。

如今黑胶及其播放设备的消费门槛大大降低,一台入门级唱机的价格2000元左右,仅占城镇居民平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单张唱片的售价一般也只需百元。黑胶进入了可被普通消费者接受的价格区间,这为其复兴提供了现实基础。



不过,仅有经济基础还不够,真正让黑胶再次被消费者选择的另一原因,在于其“质感”。

作为模拟录音时期的巅峰产物,黑胶唱片通过物理刻痕储存和还原声音,能够保留声音的更多细节与厚度。在音乐爱好者看来,黑胶的声音更温润、层次感更强,能最大限度接近音乐创作的本真状态。

相比之下,数字音乐需要经过采样和压缩,信号重建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果,听感更趋冷冰冰。

但黑胶的吸引力远不止音质。它的播放方式本身,就创造了一种稀缺的现场感和仪式感。不同于随手点播的流媒体,听黑胶需要精心挑选唱片,摆上唱针,再安静等待旋律响起,而且,你无法像流媒体那样轻易切歌,只能顺序听完整张专辑,在完整的叙事与编排中感受音乐人的创作意图。

这种专注与沉浸是数字音乐所无法给予的。某种程度上,黑胶的“慢”,恰好为人们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留出一段抽离与静心的空间。

除了有情怀与品质,黑胶还是一个有收藏价值的产品。拿起一张唱片,你看到的不仅是音乐,还有富有设计感的封面、完整的制作团队署名,甚至歌手的创作记录,这些都让音乐重新有了“实感”,也让黑胶本身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作品”。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黑胶的用户群体都在年轻化。MusicWatch数据显示,美国35岁及以下的消费者已占到黑胶消费的七成以上,国内一些相关行业人士也表示,其黑胶产品用户画像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特征。

和过去单纯的欣赏音乐不同,甚至一些粉丝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会专门去购买他的黑胶,不止是为了听歌,他们更是将其视为与偶像发生深度链接的载体,它属于“粉丝经济”的重要一环,而这类消费群体基本以年轻人为主。

总之,无论是出于对音乐本身的追求,还是为了寻求情绪认同,黑胶都能带来数字音乐无法取代的价值。也正因如此,在流媒体已经几乎无限供给的今天,黑胶仍然能重新获得一席之地。

03 产业重启

伴随着黑胶的复兴,相关产业也跟随着复苏,并且还衍生出了很多新的产业形式。

对于唱片的发行端而言,黑胶无疑是一笔超级划算的生意。乐评人三石一声曾直言,一张黑胶唱片的收益,大致相当于在流媒体上播放两三万次。对唱片公司而言,黑胶卖得越多,就能越快覆盖制作成本。

更重要的是,黑胶天然与“粉丝经济”绑定,偶像愿意发行,粉丝就愿意买单。典型的比如滚石乐队发行的《Hackney Diamonds》专辑,就推出了多达43个版本的黑胶,虽然也被人诟病“割韭菜”,但仍有不少消费者乐在其中,甚至愿意为“全版本收齐”付出远超数字音乐的价格。

可以说,如今黑胶唱片的再度流行,发行端的助推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下游的渠道端同样在发生改变。和上世纪相比,这一次黑胶的销售与消费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过去,买唱片只能去实体店,如今亚马逊、易贝等全球电商平台都开辟了黑胶专区,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唱片就能快递到家,这无疑更加降低了获得黑胶的门槛。

除了买回家自己听外,去别人的空间感受黑胶,正成为当下的新潮流。近年来,黑胶与“第三空间”结合的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咖啡馆、书店等纷纷和黑胶场景结合,为顾客提供沉浸式的音乐体验,特别是黑胶咖啡店,已经成为了咖啡商业里的一种新模式。

这种场景化的拓展,本质上是黑胶“去商品化”的延伸。它不再只是音乐载体,而是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被嵌入到更广阔的商业生态中。而这些咖啡馆、书店等“第三空间”,本身也构成了黑胶和唱机的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

黑胶复兴的热潮下,产业的生产环节也存在一些现实掣肘。黑胶唱片的生产需要多家企业分工合作,刻纹工作室负责刻录声纹,制版工作室完成制版,最后由压制工作室进行大规模复制。但由于产业链早已中断多年,加之制造环节分散,目前黑胶面临着明显的产能不足。

比如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生产漆盘,用来在漆盘上切割音乐的最初凹槽的机床,由于涉及到一种古老的技术,能复制的更是少,在美国等地,用来生产黑胶的乙烯基聚合物等原材料的供应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开始显现。2015年,广州永通唱片重启国内首条黑胶生产线,之后上海、青岛、河北等地陆续也恢复。到现在,永通已拥有13条黑胶生产线,日产量达1.5万张,成为亚洲最大的黑胶生产基地。



凭借全流程产能,中国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也逐渐成为全球黑胶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某种意义上,“中国制造”正在为黑胶的复兴提供底层保障。

必须承认的是,目前黑胶的市场规模依然有限,它未来也大概率不会像数字音乐一样覆盖所有人群。早期消费者买黑胶,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如今消费者之所以选择黑胶,是因为“想要不同的选择”,天然的就是一种小众爱好消费。

这决定了黑胶的市场可能不会无限扩张,但正因小而稳,反倒更有可能长久存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这个波斯人的名字,成了无数程序员的梦魇!

这个波斯人的名字,成了无数程序员的梦魇!

码农翻身
2025-09-16 08:59:29
中国亮出终极底牌!一旦俄罗斯战败,三项惊天举动将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亮出终极底牌!一旦俄罗斯战败,三项惊天举动将改变世界格局

诗意世界
2025-09-12 21:53:32
美记:小卡健康问题在内部被视为最高机密 快船许诺对此保持沉默

美记:小卡健康问题在内部被视为最高机密 快船许诺对此保持沉默

直播吧
2025-09-18 06:40:06
魏建军:电动车如果叫新能源车,那空调也是新能源空调……

魏建军:电动车如果叫新能源车,那空调也是新能源空调……

柴狗夫斯基
2025-09-16 10:24:37
内娱第一“扶弟魔”,一人养全家,出道九年还买不起一个厕所?

内娱第一“扶弟魔”,一人养全家,出道九年还买不起一个厕所?

洲洲影视娱评
2025-09-17 19:59:28
哈马斯崩溃前兆!大量高官求携带全家逃离被拒,哪怕一人走也不行

哈马斯崩溃前兆!大量高官求携带全家逃离被拒,哪怕一人走也不行

国际情爆猿
2025-09-15 00:03:59
许妈直播曝重大进展,多项事宜已办妥,郭威经济受阻,田静哽咽落泪

许妈直播曝重大进展,多项事宜已办妥,郭威经济受阻,田静哽咽落泪

水泥土的搞笑
2025-09-17 14:03:58
亚冠二级联赛:5-0,胜利队开门红,20岁新星无敌一条龙,C罗缺席

亚冠二级联赛:5-0,胜利队开门红,20岁新星无敌一条龙,C罗缺席

侧身凌空斩
2025-09-18 04:10:26
五旬老汉一年间迷倒100名女性,上到50下到20,只因掌握独家技巧

五旬老汉一年间迷倒100名女性,上到50下到20,只因掌握独家技巧

历史八卦社
2025-03-15 23:52:07
英格兰公开赛爆冷!肖国栋遭绝杀金左手被血洗,沃顿周跃龙进16强

英格兰公开赛爆冷!肖国栋遭绝杀金左手被血洗,沃顿周跃龙进16强

世界体坛观察家
2025-09-18 00:42:13
绿捷公司来头不小,上海虾仁炒蛋上热搜,网传供应上百家中小学!

绿捷公司来头不小,上海虾仁炒蛋上热搜,网传供应上百家中小学!

眼光很亮
2025-09-18 03:52:25
国家一级演员,当了院长比西门庆玩的还花,潜规则女演员、画家

国家一级演员,当了院长比西门庆玩的还花,潜规则女演员、画家

叙说
2023-10-01 10:00:03
关晓彤微博发文,疑官宣与鹿晗分手在10月!

关晓彤微博发文,疑官宣与鹿晗分手在10月!

默默有话说
2025-09-17 18:56:18
因空管员睡着,法国航班在空中滞留一小时

因空管员睡着,法国航班在空中滞留一小时

参考消息
2025-09-17 11:10:53
裁判负责人罗基:恩昆库倒地首次接触是点球,VAR强行引导主裁判

裁判负责人罗基:恩昆库倒地首次接触是点球,VAR强行引导主裁判

直播吧
2025-09-18 00:36:28
网传京东“服装真5折”将升级回归 耐克、阿迪达斯等一线大牌云集

网传京东“服装真5折”将升级回归 耐克、阿迪达斯等一线大牌云集

潮汐商业洞察
2025-09-17 17:38:31
吃饭也要讲政治

吃饭也要讲政治

特例的猫
2025-09-16 16:59:35
裁判评议:李可对王大雷的接触不构成犯规,汪海健进球有效

裁判评议:李可对王大雷的接触不构成犯规,汪海健进球有效

雷速体育
2025-09-17 23:18:42
“痴情王子”费玉清:曾为初恋终生未娶,最后与56岁闺蜜相伴终生

“痴情王子”费玉清:曾为初恋终生未娶,最后与56岁闺蜜相伴终生

蜉蝣说
2025-09-17 10:32:09
越闹越大!汤家凤开喷于东来: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

越闹越大!汤家凤开喷于东来: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

青青子衿
2025-09-18 02:37:31
2025-09-18 06:51:00
巨潮WAVE incentive-icons
巨潮WAVE
融入时代巨潮,发现投资决策。
1132文章数 76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以色列总理称中国对以色列“信息围堵”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以色列总理称中国对以色列“信息围堵”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海港半场丢三球0-3神户胜利船 亚冠精英联赛5连败

娱乐要闻

第六代导演为什么没办法成为市场主流?

财经要闻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 预计年内还降两次

科技要闻

网易评测iPhone 17系列:今年升级值得买吗

汽车要闻

以用户为锚,“听劝”的岚图一路狂飙

态度原创

亲子
房产
旅游
教育
游戏

亲子要闻

想拆散她俩原来这么难!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教育要闻

把教育当成生意来做,把孩子当成软肋来捏?

《如龙:极3》遭官方泄露!官网短暂出现消息分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