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9月9日凌晨,美股市场见证了一场罕见的中概股“熔断盛宴”。以科技媒体起家的36氪(KRKR)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演惊心动魄的股价波动,盘中一度暴涨307%,触发16次熔断机制,最终收涨92.75%,报10.10美元/股,总市值回升至1990万美元。这场资本狂欢的背后,既有市场情绪的集中释放,也暗含中概股估值修复的深层逻辑,但分析师警示:短期波动难掩基本面隐忧,投资者需警惕“过山车”行情后的回调风险。
熔断16次:一场由概念炒作点燃的资本狂欢
9月8日晚间,36氪股价开启“熔断模式”:
- 21:45:首次触发熔断,涨幅达47%;
- 22:20:第二次熔断,涨幅扩大至83%;
- 23:05:第三次熔断,涨幅突破112%;
- 次日凌晨:累计熔断达16次,盘中最高涨幅307%,成交额飙升至4347万美元,创下中概股单日交易活跃度纪录。
尽管公司未发布重大利好公告,但市场猜测其暴涨或与“卫星冠名概念”有关。有投资者在社交媒体推测,36氪可能通过冠名商业卫星或参与低空经济项目引发资金炒作,类似A股市场的“生肖概念狂欢”。然而,36氪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总营收同比下降32%至2.31亿元,净利润持续亏损,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善。
“这更像是一场资金驱动的短期博弈。”某投行分析师指出,“中概股近期整体估值偏低,部分资金试图通过炒作小市值标的博取超额收益,但缺乏业绩支撑的暴涨往往难以持续。”
中概股集体走强:资金回流与政策预期共振
36氪的“熔断盛宴”并非孤例。当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12%,百度、网易涨超6%,京东、阿里巴巴涨超4%,新能源汽车股小鹏汽车、蔚来涨超3%。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中概股集体走强: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非农数据疲软加剧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投资者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9月17日降息50个基点,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资金加速流向新兴市场;
- 中国资产估值修复:南下资金全年净买入港股超1万亿港元,刷新历史纪录,美股中概股同样受益于全球资金再平衡趋势;
- 企业基本面改善:以百度为例,其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100%,智能云营收增长42%,商业化落地加速,为股价提供坚实支撑。
“中概股正在经历从‘政策避险’到‘价值重估’的转变。”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但分化行情将加剧,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和稳定现金流的企业会持续获得资金青睐,而概念炒作标的可能面临快速回调。”
36氪的隐忧:从“科技媒体第一股”到“市值过山车”
作为2019年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科技媒体第一股”,36氪曾以报道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和科技行业动态闻名。然而,其商业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 营收结构单一:2024年在线广告收入占比超60%,企业增值服务占比不足30%,抗风险能力较弱;
- 盈利能力薄弱:连续多年亏损,2024年净亏损率扩大至2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市值缩水严重:从上市初期的4.5亿美元跌至如今的1990万美元,股价较发行价14.5美元暴跌93%。
“36氪的暴涨更像是‘死猫弹跳’。”某行业研究员直言,“其核心业务缺乏护城河,既无法与综合媒体竞争流量,也难以在垂直领域建立壁垒,长期价值存疑。”
市场展望:中概股或延续分化,理性投资成关键
尽管36氪的暴涨为中概股注入短期活力,但机构普遍认为,未来行情将呈现明显分化:
- 科技龙头强者恒强:百度、网易等企业凭借AI、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有望持续兑现业绩增长;
- 政策敏感型行业承压:教育、互联网平台经济等领域仍需关注监管动态,短期波动风险较高;
- 小市值标的谨慎参与:36氪的案例警示,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暴涨往往伴随快速回调,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高。
对于36氪而言,其股价能否摆脱“过山车”命运,取决于能否通过战略转型实现盈利。公司近期宣布将加大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布局,但成效尚待观察。
36氪的16次熔断,既是中概股估值修复的缩影,也是资本市场非理性情绪的写照。在这场资本狂欢中,投资者需保持清醒:短期波动终将回归基本面,而长期价值,永远属于那些用技术突破行业边界、用业绩证明成长潜力的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