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86年,毛新宇去朝鲜祭拜毛岸英,在墓前被一位朝鲜妇女搂住大哭

0
分享至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眷恋亲情的人,这点从很多方面都能得到体现,晚年只要是故乡的人去看望,他都能高兴很久。

他一生有过十个孩子,本该子孙满堂,可惜为了革命,一部分孩子早早失散、牺牲,最终只有李敏、李讷两个女儿和毛岸青一个儿子还能在身边,这对一位父亲来说,万分痛苦。



在所有的孩子中,毛主席最喜欢的是长子毛岸英,可惜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为了不搞特殊,毛主席没有将毛岸英的遗骸运回国内安葬,也因为身份的问题,他一直没有去毛岸英的墓前述说思念,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不爱这个儿子。

主席去世后,工作人员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小箱子,里面是毛岸英生前穿戴过的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此时距离毛岸英牺牲已经过去26年,依然保存得相当完好,可见毛主席对这个儿子的感情。

想去见见毛岸英,是毛主席一直没有说出口的心愿,而在主席去世十年后,孙子毛新宇终于替他实现。

不过毛新宇在大伯墓前时,还发生过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有一位朝鲜妇女得知毛新宇的身份后,当即冲上前搂住毛新宇嚎啕大哭,这是怎么回事呢呢?



说起来毛岸英虽然是毛主席之子,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获得什么好处,相反,苦倒是吃了不少。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在他5岁时,父亲因为闹革命离家,此后他的成长就缺乏了父爱。1930年,8岁的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被反动派抓进长沙协操坪监狱,整日遭受毒打虐待。

母亲无论如何都不愿与父亲脱离关系,因而惨遭杀害,唯一庆幸的是,反动派还算有一点良心,没有对年幼的毛岸英年纪下手。后得舅舅杨开智、舅妈李崇德保释,毛岸英才重获自由。

考虑到长沙已经不安全,杨家人便将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送到上海毛泽民处,经一系列运作,三兄弟进入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生活。



可惜还没安稳一年,最小的弟弟毛岸龙病夭(一说走失),亲眼目睹两位至亲离去,毛岸英的心情可想而知。又过了一年,因顾顺章叛变,大同幼稚园被迫解散,在两兄弟生活没有着落之时,“红色牧师”董健吾伸出援手,将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送到黄慧光家中。

然而黄慧光也不富裕,她本就有两子两女,突然多出来两张吃饭的嘴巴,心里很不情愿,所以对毛岸英二兄弟态度恶劣,伙食上也常有克扣。

眼看要被饿死,毛岸英只好带着弟弟跑了出去,开始流浪生活。他们捡过垃圾、卖过报纸、打过童工,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经常还要被警察、地痞勒索毒打,毛岸青就是在这个时期被打得落下了病根。

后来毛岸英回忆过:我除了没偷人家的东西,没去给有钱人当儿子,其他的都跟《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一样。相当心酸。1936年,红军到达陕北后与董健吾恢复联络,李云、冯雪峰等地下党随即开始寻找,最终在城隍庙附近找到了在此露宿的毛岸英、毛岸青。



碰巧当时东北军将领李杜要去欧洲,董健吾便牵线让毛岸英两兄弟随同转道去苏联,自此,毛岸英总算不用为每日的食宿发愁了。

幼年的挫折,让毛岸英更加坚强,在苏联生活的那几年他非常上进。苏德战争爆发后,他多次主动请缨上前线,后来得到批准成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坦克兵中尉,参与大反攻,随军杀入柏林。

1946年,毛岸英终于回国,已近20年没见过儿子的毛主席非常高兴,就一起吃了两天饭。但也仅仅是两天,毛岸英就被派去机关食堂吃大灶,随后又跟着劳动模范学种地,到建国初期都还是在基层工作。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至亲这么长时间没见,肯定会留在身边好好增进感情。但主席硬是不让儿子搞特殊,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令人肃然起敬。



1950年,朝鲜半岛燃起战火,毛岸英主动请缨上前线,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听说后非常惊讶,第一反应是拒绝。他劝毛岸英,可以留在东北后方做些后勤方面的工作,一样是为志愿军做贡献。

但毛岸英坚持要去第一线,经毛主席帮忙做工作,才如愿化名“刘秘书”成为彭老总的俄文翻译。

那个年代我国没有制空权,到了朝鲜战场,即便是在志愿军司令部中,也不安全,毛岸英毅然决然地去,是极有勇气的!

可惜,1950年11月25日,驻于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遭到美军空袭,毛岸英在第一次轰炸时躲进了防空洞,本以为美机飞走就不会再回来,就立即跑回司令部抢救文件。没想到美机反常地进行了二次轰炸,毛岸英与另一位同志高瑞欣不幸牺牲。



这个噩耗,让彭老总悲痛万分,才不到两月啊,人就这么没了。短短百余字的电文,彭老总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经过反复修改才发回国内。

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接到到电报后,不敢拿过去给毛主席看,就先请示了周总理。总理沉默很久,还是指示先不要让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

毕竟是最爱的儿子,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音讯,毛主席也有所感觉。最终在1951年1月2日,叶子龙才把这份电报递给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这百余字后,将烟拿起又放下,很快再度拿起,火柴盒就在眼前,手却一直在身上找寻,很显然是受到了打击,他的眼神让旁人看了都忍不住落泪。

过了许久毛主席才说了句:打仗总要死人的,志愿军已经献出那么多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也只是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像是在安慰别人,又像是在安慰自己。



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就只能尽量把善后工作做好。毛主席思考过后,决定让毛岸英就地安葬,先是在大榆洞,后来移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之所以没让儿子落叶归根,主席一方面是考虑到战争还在继续,如果要运回来诸多不便,而且单独运回就是搞特殊了;另一方面毛主席认为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那么儿子一定希望看到战争最后的胜利。

毛岸英牺牲后,极度难过的除了毛主席外,还有弟弟毛岸青。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毛岸英在毛岸青童年、青年时都是亦兄亦父的存在, 是哥哥这些年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让毛岸青能一直好好的生活着。

眼下这种依靠没了,毛岸青本就受伤的神经受到很大刺激,身体情况也变得很糟糕。之后几年,毛岸青的病情一直在反复。



毛主席对这个儿子也是关心的,经常写信宽慰“岸青吾儿:听说你病好些了,我很高兴。但还是要听大夫同志的话,好好静养,千万不要性急。”

但主席很少去看望毛岸青,为何?后来主席秘书谢静宜询问过,半晌后才听到答案:那孩子长得太像他母亲了,每次看到他,我就想到当年牺牲的一大家子人。

在家书中,毛主席也提到过一句“你有你的前程,或好或坏,取决于你的环境”,他更希望毛岸青能有自己的路,所以后来毛岸青结婚、生子,他都没有干涉。

1970年1月17日,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出生,只是这时社会较为不稳,主席也没过多心思关注这个直系后代。毛新宇成年后自己说过:

在我3岁到4岁期间,母亲就定期找一些机会带我去中南海。我跟爷爷见过,而且也待过,但不像许多普通的孙辈那样一直很幸福地生活在爷爷身边。我虽然很幸福是毛主席的孙子,但是在我童年记忆深处,还是觉得毛主席是很神圣的。



1976年,毛主席病逝,年幼的毛新宇当时还不太理解父母的悲痛。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家族的了解越来越多,也更明白自己这个家族的不易。

1986年8月,毛新宇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成员,赴朝鲜参与友好访问。当时代表团共有8个分团,毛新宇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朝鲜金日成接待代表团那天,毛新宇最初很紧张,不过金日成和他握手时,他突然福至心灵,说:“金主席,您好!我代表我们全家,祝您身体健康!”金日成望着毛新宇,也点头致谢,说:“能在朝鲜见到你,我很高兴。”

9月1日,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侄女、罗盛教烈士的侄子和毛岸英烈士的侄子毛新宇等代表团成员,一起来到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

毛新宇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找到了伯伯毛岸英的墓。他刚在墓前站定,一位朝鲜妇女突然冲上前将他一把搂住,毛新宇被吓了一跳。



毛新宇刚想说些什么,那位朝鲜妇女就已先落下泪来,口中一直念着毛岸英的名字。站在大伯的墓前,又有人如此思念,毛新宇也跟着哭出声。

待大家情绪稍微稳定后,朝鲜妇女才开口说出原因:当年就是她给毛岸英的坟墓添上第一把土,并且,这么多年来她坚持给毛岸英扫墓祭拜。她一直很感谢中国、毛家人对朝鲜的帮助,俨然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毛新宇以毛家人的身份对这位妇女致以感谢,随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诗,念给大伯听,那是一家人的思念,更是国家对烈士的致敬!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言今忆史
言今忆史
重温历史真相,解读历史,回忆历史,探寻故事渊源
292文章数 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