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的书法堪称气势磅礴,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他曾经给无数英雄模范题过词。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5岁牺牲的刘胡兰,更是得到了毛主席两次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题词的时候,毛主席为英雄落下了眼泪。
甚至在战略反攻阶段开始后,毛主席还专门指示组织军队、专打阎锡山的徐向前:“把阎锡山往死里揍!”
![]()
毛主席为什么两次给刘胡兰题一样的词?又为什么专门指示徐向前呢?
这话得从在转战陕北之时,他看到的一条新华社记者发的新闻说起.......
![]()
一、刘胡兰英勇就义,年仅15周岁
我们都知道解放战争分三个阶段,其中1946年至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此时在山西,以阎锡山为首的反动军阀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不断对已经在农村建立了政权的中共组织发起清剿。
![]()
1947年1月12日,阎军在一些地主反动分子的带领下,突然袭击了云周西村。
由于地主分子的出卖,刘胡兰与另外一些村内党员被阎军给抓了起来,并押到了村南观音庙前。
![]()
匪军特派员张全宝看到刘胡兰只是一个十五周岁的小姑娘。
以为可以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就能达到让刘胡兰“自白”是受了“共产党欺骗,误入歧途”才与阎锡山作对的。
![]()
然而,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刘胡兰拒绝招出其他人员,也拒绝以“自白”的方式来换回自己的性命。
最后高喊着:“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英勇就义在敌人的铡草刀下,英勇牺牲。
![]()
二、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
刘胡兰牺牲的消息,很快就被在敌后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宏森知道了。
李宏森在亲自前往云周西村采访了父老乡亲、刘胡兰的父母之后,饱含着热泪,写下了两则新闻稿:
![]()
延安时期新华社的编辑
一篇是《阎锡山屠杀文水县人民,云周西村农民多人惨死于阎军铡刀下》;另一篇则专写《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赴义》。
经过李宏森的传颂,刘胡兰的英雄事迹首先在山西传播开来。
![]()
1947年2月6日,《晋绥日报》以《十七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赴义》为题报道了刘胡兰的事迹,并配发了“向人民的英雄致敬”评论。
1947年2月9日《晋察冀日报》发文《铡刀前大节不苟刘胡兰从容就义》,全文转载了晋绥日报这一报道。
![]()
广泛的宣传,使得刘胡兰为革命牺牲的英勇事迹迅速传到了各个解放区。
广大解放军指战员们看到这个报道后,群情激奋,誓要为刘胡兰报仇。
更有一些新参军的解放军战士们来到云周西村,听刘胡兰母亲讲述刘胡兰等烈士被杀害的经过。
![]()
刘胡兰的母亲
一些战士甚至将带着烈士鲜血的泥土揣在怀中,以激励自己像烈士那样战斗。
刘胡兰牺牲两个多月后,1947年3月26日,正在转战陕北途中的毛主席看到了有关刘胡兰壮烈牺牲的消息。
![]()
当听到这件事情后,毛主席非常激动。
他眼含热泪,在行军途中的一个破旧窑洞里,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字。
![]()
三、毛主席嘱咐徐向前把阎锡山往死里揍
也就是在为刘胡兰题词不久,解放军开始了伟大的战略反攻。
徐向前早已经看过了刘胡兰的光辉事迹,同为山西人,徐向前尤为敬佩这位才15周岁就牺牲在敌人铡刀下的女英雄。
![]()
随着刘邓大军12万人挺进大别山,留在河北的徐向前同志,向中央请求,以留在后方的地方部队为主,组建一支新的野战部队。
向盘踞在山西的阎锡山部队发起进攻,消灭这伙在解放区做尽坏事的反动军阀。
![]()
毛主席欣然接受了徐向前的建议,不仅让他全权负责组织、指挥这支军队,更是在电报中叮嘱他“将阎锡山往死里揍!”
在组建新的野战军时,徐向前将刘胡兰的事迹广泛在战士们中间宣传。
![]()
听了刘胡兰的光荣事迹,不管是老战士,还是俘虏而来的国民党士兵们,更加仇恨阎锡山军队的卑鄙无耻,纷纷下定决心,一定要消灭这伙反动军阀。
从1947年下半年开始,历经运城之战、晋中大捷、太原战役,从仅有的六万军队开始,面对足足拥有几十万的阎军,最终以弱胜强。
![]()
阎锡山见势不妙,逃往了台湾,其余阎锡山的军队或亡或降,终于完成了为刘胡兰报仇的号召。
四、牺牲十周年后,毛主席再次为刘胡兰题词
在山西获得全面解放之后,在人民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追查和揭露之下。
这些罪恶滔天的凶手一个接一个地落入法网,刘胡兰烈士的血海深仇终于得以昭雪。
![]()
然而,刘胡兰英勇无畏的精神,并没有随着阎锡山反动势力的覆灭而消失。
相反,它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在中华大地上薪火流传,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前行。
![]()
从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刘胡兰的家乡父老乡亲们始终以她为榜样,积极传承并践行着她的伟大精神。
他们踊跃投身于支援前线的各项工作当中,倾尽全力为保卫祖国、捍卫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不仅如此,刘胡兰的事迹通过各种形式跨越国界,远播至朝鲜、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在那里,人们将刘胡兰视为与卓娅同样杰出的女英雄,对她充满敬意和钦佩之情。
刘胡兰的名字成为了勇敢、坚韧和奉献精神的象征,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
1957年1月12日,这一天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因为它不仅是刘胡兰英勇牺牲十周年的纪念日,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历经艰辛探索后取得初步成果的历史性时刻。
山西人民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和深切缅怀之情,决定采取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刘胡兰——为她修一座纪念碑。
![]()
他们特意派遣专人千里迢迢赶赴首都北京,怀揣着殷切期望,渴望能再次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
早在 1947 年,毛主席亲自挥毫泼墨写下了那震撼人心的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令人惋惜的是,彼时正值硝烟弥漫、战火连天的艰难岁月。
![]()
那张珍贵的题词不幸遭到损毁,成为了山西人民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巨大缺憾。
当毛主席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尽管此刻他肩负着国家发展与建设的千钧重担,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在百忙之中提起笔。
书写下那熟悉而又熠熠生辉的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结束语: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些人虽然死,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尽管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但刘胡兰同志的崇高精神从未磨灭。
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怀着崇敬之情前往云周西村,祭奠这位英勇无畏的女烈士。
![]()
无数青少年儿童,更是在聆听刘胡兰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茁壮成长。
每当提及刘胡兰的革命壮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掷地有声的八个大字便会如同洪钟大吕一般响彻耳畔。
![]()
它们不仅仅是对刘胡兰短暂而辉煌一生的精准概括和高度赞誉,更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培养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
参考资料:
1、人民政协网 《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经过》
![]()
2、残杀刘胡兰烈士的凶犯落网记——《红岩春秋》2002年第2期27-31,共5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