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已经消失的赤脚医生,要是按照毛主席的设想继续发展,如今会怎样

0
分享至

如果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人,可能会记得,在那个年代,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平时在田里插秧干活,有需要的时候,就抱着一本书,拿着银针和草药给村里人看病。这也就是六七十年代,最具有特色的赤脚医生。



这一群人,不像现在的医生一样,动不动就是硕士或者博士学历,他们甚至仅仅只是读过几年书,认识几个大字而已。

可他们却带着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的命令,依靠一本书、一把银针以及自己抓的一些草药,将农村的病人一一治好。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踪迹,这不由让人们幻想,如果这些赤脚医生没有消失,并且继续按照毛主席的设想发展,会变成什么样?

双向的医疗问题,赤脚医生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一个问题,看病困难,并且治疗费用高,一个小病去医院动不动就要花几百上千的费用。



最重要的是,平时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病,好不容易请个假,又要排很长的队伍。

基本上看一次病就要把一天时间全部耗在医院,最后还不一定能看好。

不仅仅是病人有这样的烦恼,医生也同样,医生们虽然不像病人一样,需要花钱。

现在人们因为快节奏的工作频率,经常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甚至很多年轻人就已经患上了一大堆的老年疾病。

这让医生们的工作压力变得极大,近年来猝死在医疗岗位上的医护人员也逐年增加。



很多医生都渴望着减负,最终又叹息一声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最重要的是,辛辛苦苦读了二三十年书,考了个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才能工作。

工作后发现,自己的工资是同学位最低的,工作量是同学位最高。

事实上,这就是如今中国医疗的现状。医疗岗位的数量只有那么多,并且需要的人才又要求那么高。

与医生相反,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各种新型疾病频繁出现。医生的数量,根本跟不上病人的需求。



见到这种情形时,很多在六七十年代生活过的老人,就有一种想法,当年的赤脚医生怎么突然不见了?要是他们在的话,医疗环境必然能好很多。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赤脚医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些老人会对他们推崇至极?这一切都还要从1965年说起。

医疗资源不平等,赤脚医生的出现与消亡



在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我国的平均寿命增加,是西医进入中国导致的。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真正让我国平均寿命增加的,是当初的那一批赤脚医生,用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手段所达成的。

1965年,毛主席得知了一个十分令人震惊的事情,全国75%的医疗资源在城市,140万的卫生技术人员中,80%的高级医疗人员在城市。



可全国81.8%的人口,却在农村。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正在用75%的医疗资源,治疗12.8的城市人口。

这不仅仅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公,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医疗资源特别贵,农村百姓根本看不起病。

这也就导致那些医院开在农村根本没有办法盈利,为了让医院能够开下去,医院大部分都开在城市,医护人员也只能随着医院进入到城市当中。



当时的农村百姓如果得了病,小病就是硬扛,严重点就去找个土郎中,随便抓点草药吃下去。

没有大病的话,他们根本不会去县城或者大城市看病。

这同样也导致了当时骗钱的封建迷信行为以及缺乏正确认知的医疗手段横行。

像什么喝符水治百病、用农药洗头杀死寄生虫、吃骨肉至亲的肉之类的,在当时都非常流行。



为此,毛主席特意发话,“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毛主席的意思就是要让更多的百姓看得起病。

当时的毛主席还特意讲述了中医,在他眼中,中国的过去,有很多封建也有很多精华,中医就是其中之一。

他还特意指出发展中医,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全世界,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也关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尤其是在这个西医资源稀少且昂贵的时候,中医更是关乎六七亿人的健康。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提议,一群农村里心性纯良、脑袋灵活,并且认识字,却没有医疗工作经验的人,加入了医疗培训班当中。

经过了两三个月的培训,他们从培训班中走出来,进入了各地农村。

他们背着个破药箱,里面只有一点红药水、碘酒和几根银针,每天帮助当地的老百姓治病。

需要用药的时候,就自己去山上,采一些中医书上的草药,自己炮制成中药,然后煎给病人,整个过程中,几乎不收取任何费用。



因为他们也是农村里出来的人,家里也有田地播种,所以他们经常要赤着脚在田里辛苦劳作。

在有人需要治疗的时候,他们就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赤着脚跑到病人那里治病。

见到他们赤脚奔波的样子,大家都称呼他们为赤脚医生,渐渐地这个称呼也就在全国传开了。

后来随着他们逐渐成熟,慢慢地将他们的医疗经验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本书,《赤脚医生手册》。



这里面记载的,便是他们在医疗过程中,常见到的各种疾病,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内容涵盖内外妇儿等多个领域。

治疗方法,也是中西医都有,像常见的疾病或者急性病症他们用西医治疗,可如果是疼痛类或者慢性病症他们就用中医的针灸和中药治疗。

这一本书出现后,立即就引得众多没有医疗资源的农村识字的人去学习,并在后来给他们村里人治病。



当时的他们,往往是一边翻书,一边按着书上的方式去看病。

虽然看似不太专业,却往往能把常见的那些疾病治疗得当,甚至就连霍乱,在当时都是他们挨家挨户去进行治疗,最后才没有治好的。

可惜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农村医疗也开始走上正规化,赤脚医生也逐渐被诊所和卫生院、社区医院以及乡镇医院所取代。



时至今日,有些人开始怀念起他们,想着要是他们没有消失,一直按照毛主席的设想发展下去会怎么样?

从大众化到正规化,医疗环境截然不同

按照毛主席的设想,这些赤脚医生是面向农村,或者说面向普通老百姓的,所以他们的存在,大概率也是会和以前一样,专注于常见的疾病。



毕竟就算是在赤脚医生盛行的那个年代,像那些大病也还是要去大医院的。

因此,赤脚医生最后大概率就是进入乡镇卫生院或者小诊所了,又或者是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入编制。

他们的出现也能大大降低医疗压力,并且用更实惠的方式,给百姓们治病。

在他们的手下,治疗感冒这样的常见病,可能十多块就能解决。事实上相比于医疗,他们更大的作用可能就在于预防方面。



毕竟当年的赤脚医生,除了治病,更重要的就是到处宣传疾病知识。

他们如果能存留到现在,我们现在对于疾病的预防,必然更上一层楼。

最重要的是,赤脚医生的培训方式,能够节省医疗人才培养时间。

赤脚医生专攻于治疗经验丰富的常见病,所以他们在当时哪怕是拿着一本书边看边治,都能依靠前人的经验把人治好。



这样的培训制度如果沿袭下去,日后大病归那些硕士、博士医生治疗,这些小病常见病由他们负责,不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能够节省大量的人才培养时间。

不过缺点必然也有,那便是赤脚医生不够规范,毕竟当年的那些赤脚医生,可没有如今这样正规的审核机制。

所以如果有人拿着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再装作赤脚医生到处招摇撞骗,必然会引起动荡。

因此,这些赤脚医生必然会出现一套严格的审核机制,并且在他们通过审核以后,给他们证件以及证明,完善机制的结构。



当然,说这么多,也不过是我们的一种美好设想而已,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太可能出现赤脚医生了。

只不过赤脚医生的消失,终归还是一种遗憾了,毕竟这样一项利民惠民的政策被取缔。

不过我们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中国的医疗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毕竟如今医保普及后,我们能够肉眼所见地看到医疗环境在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日后我们必然会有更好的医疗资源与环境。

参考资料:

1、老照片:当年的“赤脚医生”——澎湃新闻



2、从赤脚医生到执业医生 一部乡村公共卫生史——新京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瀚霖学史 incentive-icons
瀚霖学史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730文章数 1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