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妖小妖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
处里小张出事了。
95后,热情活泼,张扬自信,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如今从天上摔到了地下,正好赶上了近期“年轻干部查摆问题的典型”。
事情是这样的。小张以匿名的方式在某APP关于行业降薪的帖子上,发表了一句“太真实了,自己简直是49年入国军”。
然后,就被截图举报了。
单位的定性是“传播不当信息,传播负能情绪”。被谈话被批评,最后处理意见是停发半年绩效。
看着她泪眼摩挲,王处责备的话咽了回去。
还是太年轻,太天真啊。要知道匿名最大的优势是技术,但最大的漏洞是身边人啊。
关于这一点,王处教训太深刻了。唉,也是因为一张截图啊。
二
那年,绊了王处一脚的那张截图,来自朋友圈。
“小王啊,有个情况要跟你核实一下。有人反映你经常在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
纪检处赵处推了推眼镜,把手机转了过来,屏幕上是一张截图。
“现在有些砖家是不是都不食人间烟火了?”
小王愣在那里,脑子里飞快回放。那则新闻是关于某专家对一专业问题的一家之言,小王起码也算读了七年这个专业,自认有底气,于是当时就随手一评,转发朋友圈了。
“提拔在即,这些都要慎重。”赵处最后说,语气里有点惋惜。
那天晚上小王失眠了。脑子里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不停给我点赞,一个隐身收集我的“罪证”;一个说:你又没造谣传谣,说的都是实话,凭什么不能发?另一个说:你是要当领导的人,能不能成熟点?
最后,小王的提拔还是暂缓了好多年。
三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早就活在了透明玻璃房里,却还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己穿着隐身衣。其实,你早就不仅仅是纸质档案上的你、现场考察中的你,你还是舆情数据中的你,平台轨迹上的你,你早就是全方位立体多维的你。
在开口之前,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请务必保护好自己。说一句话要想好后面三步:能不能说?说给谁听?会不会被截图?要知道匿名从来不是保护伞,而是放大镜。它放大你的情绪的同时,也放大你的软肋。
全网留痕时代,真的还能说话吗?当然能。真正的成熟,不是学会闭嘴,是懂得在哪里说话、如何说话。就像老一辈人常说的: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
没必要害怕说话,但要懂得了那句话的分量:君子慎独。格局这东西,装不出来,也藏不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