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蓬友·邻好】环市街:创新防控路径,筑牢“两热”健康屏障

0
分享至


当前,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风险持续上升,环市街以“早部署、快行动、实举措”为核心原则,统筹辖区防控工作,从科技应用、时间统筹、资源整合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创新防蚊灭蚊举措,层层织密全方位防控防线,全力守护居民健康安宁。

科技赋能+多元宣传

推动防控共识从“街道主导”到“全民参与”

为进一步提升防控工作效率、扩大群众知悉范围,环市街以科技赋能与多元宣传为双重驱动,创新构建“精准排查+广泛动员”的防控工作新格局。在隐患排查环节,街道打破传统排查模式局限,创新推行“空地联动”机制,通过“地面摸排+空中巡查”的立体排查方式,确保辖区隐患排查无死角。其中,天福社区率先启用无人机技术,对辖区70多栋楼宇天台等“盲区”开展全覆盖巡查,精准定位积水隐患点并标注重点整治区域;地面工作人员则依据无人机反馈的排查结果,精准实施逐户上门工作,高效推进积水清理与隐患整治,形成“空中定位—地面处置”的闭环管理。

此外,环市街立足本土文化特色,联合江门广播电视台、社区曲艺团共同打造粤曲小视频《蚊香到,蚊仔退》,以通俗直白的唱词传递防蚊知识,依托社区网格群等线上平台广泛推送,有效覆盖更多居民,成功推动防蚊灭蚊从“街道单方面推进”转变为“全民共同行动”。



社区网格员使用无人机巡查楼顶

昼夜错峰防控

构建立体化格局兼顾“科学灭蚊”与“高效推进”

为破解高温环境下蚊虫滋生快、防控覆盖难的难题,环市街以“科学施策、精准发力”为导向,组建专项攻坚队伍,实施“昼夜错峰”防控策略,分时段推进工作。白天清楼道杂物、疏下水道、倒积水,查滋生隐患;夜晚则用专业设备对绿化带、下水道等死角“地毯式”消杀。同时,发动党员志愿者与志愿楼长,利用夜间居民在家时段上门宣讲防蚊知识,为居民清理花盆托盘积水等隐患,形成“日间清、夜间杀、全天宣”格局,既契合科学防控规律,又贴心服务居民生活,有效降低蚊虫密度的同时,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入户宣传防蚊知识


对绿化带死角进行“地毯式”消杀

政企社居协同

以硬核资源整合强化防控合力与保障

为进一步凝聚防控合力、织密防控网络,环市街主动打破资源壁垒,统筹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居民各方力量,创新构建“政企社居”协同联动的硬核防控体系,为防控工作高效推进提供坚实支撑。

物资保障方面,街道积极对接岭南香筑—小香筑、穗华口腔等企业,争取到了防蚊香包、防护包等急需物资,切实解决一线防控人员与志愿者的物资需求,让大家能卸下后顾之忧,安心投入防控工作。

人力协作层面,以全街26个社区及机关工作组为核心纽带,联动市直与区直下沉党员干部、社区楼长、骑行之家队伍、侨邑律所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形成“重点攻坚+全面覆盖”的人力布局,针对隐患区域开展全面清理行动,对居民住宅小区、商铺进行全覆盖走访宣导,真正实现防控力量“全域覆盖无死角、分工协作高效率”,构建起“多方联动、同向发力、高效协作”的工作格局。


骑行之家志愿者帮助幼儿园清理积水


社区楼长入户宣传防蚊知识

截至目前,环市街累计出动超2.2万人次,清理积水点超20000处、清运垃圾170余吨、整治卫生黑点1200余处,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环市街将持续优化防控方法,把“科技赋能”“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的防控经验转化为社区长效治理动力,推动防蚊灭蚊从“应急防控”变为“日常习惯”,从“家家行动”升级为“人人尽责”的民生共识,最终为辖区居民打造长期整洁、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环市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蓬江发布 incentive-icons
蓬江发布
蓬江区官方信息平台
18755文章数 48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