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您这话说得太绝对了吧!血浓于水,儿子再不好也是您亲生的!"邻居张大妈听了王淑华的话,忍不住反驳道。
"血浓于水!"
王淑华冷笑一声,"我王淑华活了70岁,用20年时间看得清清楚楚,选对儿媳比生对儿子更重要!这话我今天就敢当着全院子的人说!"
"那您倒是说说,凭什么这么肯定呢。"
王淑华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随即变得坚定:"凭什么,就凭我当时看到的那一幕!就凭我这20年来的亲身经历!"
张大妈还想再说什么,王淑华已经转身朝家里走去,边走边说:"你们这些人啊,不经历不知道!等你们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就明白我今天说的每一个字都是血泪教训!"
院子里的几个邻居面面相觑,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一向温和的王淑华说出这样决绝的话来。
毕竟,她可是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的人,这话传出去,不是要闹翻天。
![]()
"妈,我们回来了!"大儿媳刘丽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甜腻腻的,听着就让人心情愉快。
当时王淑华刚退休不久,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下来,在家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
大儿子王建国是她最疼爱的孩子,从小就聪明懂事,学习成绩好,工作也找得不错。
当年他带着女朋友刘丽回家时,王淑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刘丽长得漂亮,身材高挑,穿衣打扮很时尚,说话又好听,一进门就"妈长妈短"地叫个不停,还给王淑华买了一套很贵的护肤品。
"妈,您皮肤保养得真好,用了这个会更年轻!"刘丽拉着王淑华的手,笑得甜如蜜。
王淑华当时心里乐开了花,觉得大儿子真有眼光,找了这么个会说话的媳妇。
她在邻居面前提起刘丽时,总是一脸骄傲:"我家建国的女朋友可懂事了,又漂亮又会说话,将来肯定是个好媳妇。"
刘丽确实很会讨人欢心。每次来王淑华家,她总是带着各种小礼品,嘴里说着贴心话。
"妈,这个面膜特别好用,您一定要试试。"
"妈,您今天穿这件衣服特别年轻。"
"妈,您做的菜真香,我在外面吃饭都想着您的手艺。"
这些话听得王淑华心花怒放,觉得自己真是太有福气了,能有这样一个贴心的准儿媳。
两个月后,二儿子王建军也带回了女朋友陈雅文。
"阿姨好。"陈雅文进门时声音很小,老实地站在那里,看起来有些拘谨。她手里提着两袋普通的水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包装。
陈雅文长相普通,穿着朴素,话也不多。
王淑华问她在哪里工作,她简单回答几句就没了下文。问她家里情况,她也是言简意赅。整个下午,陈雅文几乎没有主动说过什么话。
相比之下,刘丽就显得活泼多了。她会主动和王淑华聊天,问这问那,还会夸奖家里的装修,夸奖王淑华的品味。
"妈,您家布置得真温馨,一看就知道您是个有品味的人。"
"妈,您年轻时候一定很漂亮,建国长得这么帅,肯定随您。"
这样的话让王淑华听得很舒服,心里自然而然地就偏向了刘丽。
她甚至私下里和老伴说:"你看,建国找的女朋友多好,会说话又懂事。倒是建军这孩子,找的这个女孩太内向了,以后怎么相处啊。"
老伴倒是不这么看:"我觉得雅文这孩子挺实在的,做人踏实。"
"实在有什么用,又不会说话,以后婆媳关系怎么处。"王淑华当时很不以为然。
在她心里,大儿子建国一直是她的骄傲。
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听话懂事,长大后工作也不错。而二儿子建军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也一般,工作后也是普普通通。
王淑华对大儿子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自然而然地,她对大儿子的女朋友也格外喜欢。
两个儿子结婚后,王淑华更是对刘丽关爱有加。
每次刘丽来,王淑华都会准备很多好吃的,还会主动询问她需要什么。
"丽丽,你看家里有什么需要买的吗。"
"丽丽,这个天气你要注意保暖啊。"
刘丽总是很会回应:"妈,您对我太好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您。"
"妈,有您这样的婆婆,我真是太幸福了。"
"妈,您就是我的亲妈,我会好好孝顺您的。"
这些话让王淑华听得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相对来说,陈雅文就显得话少多了。
她来王淑华家时,总是很安静,问什么答什么,很少主动表达什么。王淑华有时候会觉得这个儿媳不够亲近,不够热情。
时间慢慢流逝,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王淑华都能明显感受到两个儿媳的差异。
每逢年节,刘丽总是早早地准备礼品,而且都是包装精美的高档商品。
她会在全家人面前大声宣布:"妈,这是我和建国给您买的燕窝,听说对身体特别好。"
这样的场面让王淑华感到很有面子,在亲戚朋友面前也觉得脸上有光。
而陈雅文呢,她的礼品总是很实用但不起眼。
一双舒适的棉鞋,一件保暖的内衣,或者一盒她亲手做的点心。
她总是悄悄地把东西放好,然后轻声说:"妈,天冷了,这个您穿着暖和。"
没有太多的言语,也没有引人注目的包装,很容易被忽略。
孩子出生后,这种差异变得更加明显。
![]()
刘丽生了儿子小宇,王淑华特别高兴,她经常去看小宇,给他买各种玩具和衣服,对这个孙子格外疼爱。
"小宇真聪明,长得也好看,将来肯定有出息。"王淑华抱着小宇,满脸的疼爱。
陈雅文生了女儿小雨,王淑华当然也高兴,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虽然她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觉得女孩没有男孩重要。
在照顾孩子方面,刘丽总是很会表现。"妈,小宇今天又长了一点,您看看是不是比上次高了。"
"妈,小宇特别聪明,昨天还会叫奶奶了呢。"
"妈,您看小宇多喜欢您,一看到您就笑。"
这些话让王淑华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在孙子心目中很重要。
陈雅文虽然也会带小雨来看王淑华,但她不太会表达,总是默默地让孩子和奶奶亲近,自己在一旁安静地看着。
她会细心地观察王淑华和小雨的互动,及时提醒女儿要有礼貌,要听奶奶的话,但她从不像刘丽那样用言语来突出自己的功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淑华对刘丽的好感越来越深。
刘丽总是在适当的时候说一些让她开心的话,总是表现出对她的尊重和爱戴。
"妈,您年轻时候一定特别美,看照片就知道。"
"妈,您教了那么多年书,肯定桃李满天下。"
"妈,我觉得跟您聊天特别有意思,您知道的事情真多。"
这些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肉麻,但王淑华就是爱听。她觉得刘丽是真心尊重她,真心把她当长辈看待。
在社交场合,刘丽更是表现出色。
每当有邻居朋友来家里做客,刘丽总是表现得很活跃,会主动招呼客人,会说一些恰到好处的客套话,让气氛变得融洽。
"张阿姨,您今天气色真好。"
这样的话让客人们都觉得很舒服,也让王淑华在邻居面前很有面子。
陈雅文在这方面就显得逊色了。
她性格内向,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在有客人的时候总是显得很拘谨。
她会认真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倒茶、端水果、收拾桌子,但很少主动和客人聊天。
这让王淑华有时候会觉得陈雅文不够热情,不够会做人。
在处理家庭关系方面,两个儿媳的表现也截然不同。刘丽总是会在王淑华面前说一些团结家庭的话:"妈,我们一家人要和和睦睦的。"
"妈,您看我和雅文相处得多好。"
"妈,您真是有福气,两个儿媳都这么孝顺。"
这些话听起来很动听,让王淑华觉得刘丽很有大局观,很懂得维护家庭和谐。而陈雅文呢,她很少说这样的话,但她会用行动来维护家庭关系。
当刘丽在家庭聚会上表现得很抢眼时,陈雅文从不表现出嫉妒或不满,反而会在适当的时候附和几句,让刘丽的表现更加突出。
当王淑华明显偏向刘丽时,陈雅文也从不抱怨,而是继续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这种偏见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王淑华始终认为刘丽是更好的儿媳。
她觉得刘丽懂事、会说话、有眼色,而陈雅文虽然人不坏,但太内向了,不够热情,不够会处事。
在经济方面,刘丽也很会表现。
每当王淑华要给她买什么东西时,她总是先推辞一下,然后很感动地接受:"妈,您对我太好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您。"
这样的反应让王淑华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心里很满足。
陈雅文在这方面就显得"不解风情"了。王淑华想给她买东西时,她总是认真地推辞:"妈,您留着钱自己用,我们不缺什么。"
有时候王淑华想给小雨买个玩具,陈雅文也会说:"妈,小雨玩具够多了,您别破费了。"
这样的回应让王淑华有时候会觉得陈雅文太见外了,不够亲近。
就这样,王淑华一直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她觉得刘丽是个完美的儿媳,会说话,会做人,孝顺长辈,照顾家庭。而陈雅文虽然品格不错,但缺乏刘丽那种魅力和能力。
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最近,直到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她的看法。
![]()
早上九点,我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血压有些不稳定,便给两个儿子分别打了电话。
大儿子王建国接到电话后,声音里带着关切:"妈,您感觉怎么样,严重不严重。"
"有点头晕,可能需要去医院看看。"
"好的妈,我马上和丽丽商量一下,看谁陪您去。"
二儿子王建军那边的反应更直接:"妈,您别着急,我让雅文马上过去陪您。"
一个小时后,陈雅文就出现在了我家门口,手里提着保温盒和一个小包。
"妈,我来陪您去医院,我已经在网上挂好号了。"她的声音很平静,但眼中的关切是真实的。
"雅文,麻烦你了,让你请假陪我。"
"妈,您说什么呢,这是应该的。我跟单位请了一天假,今天就专心陪您看病。"
在去医院的路上,陈雅文一直很细心。
她怕我走路不稳,就搀着我的胳膊;怕我在医院等候时间长了饿,就带了我爱吃的小点心;怕我冷,还带了一件薄外套。
"妈,您慢点,不着急。"
"妈,这个椅子软一点,您坐这里。"
"妈,您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等会儿检查可能要空腹。"
到了医院,医生建议我做几项检查,陈雅文全程陪同,跑前跑后地帮忙办手续。
她对每一个检查项目都了解得很仔细,还随身带着小本子记录医生的建议。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说是血压有些高,建议住院观察一天。
"妈,那我们就住院吧,我已经和建军说过了,今天我陪您,明天他来接班。"
下午两点,刘丽姗姗来迟。她进病房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果篮,脸上带着关切的表情。
"妈,您怎么样,感觉好点了吗。"她的声音听起来很着急。
"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住一天院观察一下就行。"
"那就好,那就好。"刘丽明显松了一口气,"我刚才在公司开会,一接到建国的电话就赶过来了。"
刘丽在病房里待了一个小时,期间她表现得很关心,询问了我的身体状况,还说了很多安慰的话。
但我总觉得她有些心不在焉,好像在想着什么事情。
"妈,您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我先回去了,建国今天加班,我得回去做饭。"
刘丽走后,陈雅文继续留在医院陪我。她把从家里带来的换洗衣物整理好,又去护士站了解了一些注意事项。
"妈,医生说您今晚可能会有点不适应,我就在这里陪您过夜。"
"雅文,你工作也忙,回去休息吧,医院有护士照顾。"
"妈,我已经安排好了,小雨今晚在我妈那里住,建军会去接她。您别想太多,安心养病就行。"
晚上六点,王建国也来了。他买了一些营养品,在病房里陪了我半个小时。
"妈,您感觉怎么样,医生说什么时候能出院。"
"明天上午应该就可以了。"
"那就好。妈,我公司最近项目很紧,明天我可能来不了,让雅文陪您办出院手续吧。"
我点点头,心里有些失落,但也理解儿子工作忙。
王建国走后,病房里就剩下我和陈雅文。她帮我把晚饭热了一下,又去打了热水给我洗脚。
"妈,您今天累了一天,早点休息。我就在旁边的陪护床上睡,您有什么事就叫我。"
那一夜,我其实睡得不太好。
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是心里在想事情。我在想,为什么在我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是陈雅文陪在我身边,而不是我一直偏爱的刘丽。
第二天上午,医生说我可以出院了。陈雅文一大早就去办了手续,还帮我收拾好了东西。
"妈,我们回家吧,我已经炖好了汤,等会儿给您喝。"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医院的时候,我想起来家里的钥匙忘记带了。
"雅文,我们回去可能进不了门,钥匙落在家里了。"
"妈,没关系,我这里有您家的备用钥匙,建军给我的,说以防万一。"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来,刘丽那里也有我家的备用钥匙,是我亲手给她的。
回到家后,陈雅文扶我在沙发上坐下,然后去厨房忙活。
"妈,您先休息一下,我去热点汤给您喝,医生说您现在要清淡饮食。"
"雅文,你先忙你的,我想一个人静静。"
陈雅文点点头,轻手轻脚地去了厨房。
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昨天的种种细节。刘丽的表现,她的话语,她的神态,还有她匆匆离开的理由……
突然,我听到了开门的声音。
![]()
我以为是陈雅文出去买什么东西了,但很快我就意识到不对,声音是从前门传来的,而陈雅文明明在厨房,难道是……
我的心跳开始加速,一种不祥的预感让我全身发冷。
我轻手轻脚地走到玄关,透过猫眼看向门外。果然,是刘丽。
她正拿着备用钥匙开门,动作很轻,显然以为家里没人。她左右张望了一下,确认走廊里没有邻居,然后悄悄地走了进来。
我的心跳得更快了。
我躲在客厅的角落里,屏住呼吸观察着刘丽的一举一动。
刘丽轻手轻脚地进了屋,先是在客厅里环顾了一圈,然后径直走向了我的卧室。
我悄悄跟了过去,躲在门口偷看,而刘丽接下来所做的事情却让我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