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国拦不住了,耿爽新身份一亮相,联大120国集体力挺中国!

0
分享至

9月5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第79届联大会议现场,当计票板上的"赞成票"突破100票时,会场里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这份由中国牵头、近40国联合署名的"联合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决议,最终以压倒性优势通过。而站在发言台前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耿爽,刚刚结束对美国代表的犀利答辩——这场看似程序性的表决,实则成了一场"全球信任票"的公开较量。



一、为什么120国愿意给中国"投票"?不是靠嘴,是靠"实在好处"

很多人好奇:联合国里提案多如牛毛,为啥中国牵头的这份决议能让120多个国家齐刷刷点赞?

这份文件没喊什么空洞口号,而是直接列出了"合作清单":比如联合国秘书长和上合组织秘书长要定期开会,联合国的反恐、禁毒机构要和上合搞联合行动,甚至连"怎么帮发展中国家修公路、搞减贫"都写进去了。对中小国家来说,这不是"画饼",而是看得见的好处——比如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加起来有20多个,经济体量接近30万亿美元,跟着这个平台合作,可能拿到技术援助、项目资金,甚至打通新的贸易通道。

更聪明的是,中国把这份决议和今年6月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绑定"了。天津峰会上,上合刚提出要"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还专门跑去点赞,说要"用原则性领导打造包容未来"。这下,联大决议就成了"峰会精神"的"落地文件",既有政治背书,又有年度工作计划,其他国家一看:"这事儿靠谱,不是说说而已。"



反观美国,这次又投了反对票,还要求"点名表决"——意思是让大家公开站队。但结果呢?赞成票比2023年的同类决议还多了40票。为啥?因为美国总把"技术合作"扯成"阵营对抗",比如它说上合是"小圈子",却不提北约才是真正的军事同盟;它担心"破坏地区稳定",却对自己在中东、拉美搞的单边制裁装看不见。发展中国家心里有数:跟中国合作能修桥修路,跟美国对抗能得到啥?无非是当棋子。

二、耿爽的"新身份":不是外交官,是"项目经理"

这次决议能通过,中国代表团的"操作"值得说道说道。尤其是耿爽,虽然顶着"临时代办"的头衔,干的却是"超级项目经理"的活儿。

他的秘诀就俩字:"沟通"。在提交决议前,耿爽带着团队挨个找各国代表团聊,不是去"说服",而是"取经"——比如非洲国家关心粮食安全,就加一段"农业技术合作";拉美国家想搞互联互通,就补充"跨境铁路项目对接"。最后出来的文本,几乎没有"意识形态词汇",全是"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实在话。这种"开门起草"的方式,让很多国家觉得"被尊重",自然愿意支持。

表决时更精彩。美国代表跳出来指责决议"搞政治化""破坏团结",耿爽当场就怼了回去:"功能性合作凭什么要被地缘对抗绑架?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合作是宪章规定的,难道反恐、禁毒也成了罪过?"这番话没带火药味,但句句在理,连不少弃权的国家都私下点头。

其实,中国在联合国推动这类合作不是第一次了。2009年以来,上合相关决议都是"协商一致"通过,根本不用投票。只是近几年西方把俄乌冲突的情绪带到联合国,2023年才第一次出现"点名表决"。但即便如此,中国还是把赞成票从80票拉到了120票——靠的不是施压,而是"笨功夫":一个个谈,一个个改,让文本里的每个字都尽可能照顾多数国家的利益。



三、美国的"孤立":不是没人跟,是路走错了

这次表决暴露了美国的一个大问题:它正在把自己变成"规则破坏者",而不是"规则制定者"。

过去,美国在联合国总能靠"价值观同盟"拉到票,但现在不灵了。为啥?因为它总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比如联合国和上合合作,本质是"联合国宪章第54条"规定的"区域组织协作",跟"阵营"八竿子打不着。但美国偏要把它说成"中国扩张影响力",逼着大家选边站。结果呢?越来越多国家用"弃权"表达不满,用"赞成"支持务实合作——毕竟,谁会跟钱、跟发展机会过不去?

对比2024年联合国与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CSTO)合作决议,当时美国也是带头反对,但67票赞成、8票反对的结果,已经说明"合作"比"对抗"更得人心。这次上合决议的120票赞成,更是给美国提了个醒:在"一国一票"的联合国,想靠嗓门大、拳头硬当老大,越来越行不通了。

中国这边呢?它没说要"取代谁",只是默默把"全球发展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大理念,拆成了一个个可操作的小项目。比如这次决议里写的"年度合作清单""绩效指标",就是要让各国看到:跟中国合作,不仅有政治共识,还有KPI考核——这种"把事做细"的思路,正在联合国悄悄积累"稳定多数"。



结语:联合国不是"秀场",是"工地"

9月5日的表决,与其说是中国的胜利,不如说是"务实合作"的胜利。美国总想着用"阵营"划分世界,却忘了联合国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反恐、减贫、气候变化,哪个不需要大家一起干?

中国用这份决议证明了一件事:在联合国,"谁能提供可交付的公共产品",谁就能赢得多数。120张赞成票,投的不是中国,而是"把合作做细做实"的承诺。未来,美国如果还抱着"对抗思维"不放,可能会发现:自己反对的不是中国,而是越来越多国家对"发展"的渴望。

说到底,联合国不是"演讲比赛",而是"建筑工地"。光喊口号没用,能搬砖、能盖楼的人,才能真正站到舞台中央。

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incentive-icons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科技新资讯
2494文章数 26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