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待了4天3晚,见了20多国领导人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了专机,王毅外长机场送别。就在大家以为他会回国好好休息几天的时候,这架专机降落在了海参崴。
普京深知,来华这一趟机会有多宝贵。自俄乌冲突打响后,俄罗斯在国际层面的活动处处受限,国际刑事法院还宣称要将其逮捕。在此情况下,普京的外交活动被压缩了不少。而在中国举办的上合峰会和9·3胜利日阅兵,就给其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中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在中国的领土,无人敢逮捕他。
因此普京趁着访华这一趟,和20多国领导人进行了双边会晤。身边人将他的不易看在眼里。9月3日,普京在北京召开记者会,俄总统秘书佩斯科夫在一旁暗示其快点结束。普京笑着调侃他是个大懒虫。场内气氛一度轻松。但在轻松背后,却也透出某种现实:长期被西方排斥的俄罗斯领导人,正在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外交舞台。
中国行结束后,普京专机直飞海参崴,因为这里即将举行“ 2025 年东方经济论坛”。
本届论坛主题是“远东:合作、和平与繁荣”,普京有意借着远东这一窗口,向西方世界传递一个信息:即便被西方围堵,俄罗斯依然有能力把自己边疆的资源转化为外交发声的大舞台。
我们来看看这一论坛的参会人员来自越南、印度、中国、老挝、马来西亚、泰国等70多国,阵容不可谓不庞大。
纵观这些参会国家,有一个共同特征:西方缺席、南方捧场。欧美主流国家和机构几乎没有声音。相比之下,亚洲、非洲、拉美等“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密集出现,说明俄罗斯正在主动把外交重心从“西方主场”转向“亚太—全球南方”。
那么会议地点为什么选在海参崴呢?我们叫海参崴,俄方称其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首先,这里的地理位置很关键,是俄罗斯远东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面向太平洋,扼守日本海出入口。对普京来说,把会议放在这里,就是把“俄罗斯不是只向西,而是也向东”的战略姿态摆给全世界看。这其实是在地理上强调“转向亚太”。
其次,我们都知道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极为丰富,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木材、渔业、稀有金属。但因为这里长期人口稀少的原因,导致该地开发不足。
俄罗斯举办东方经济论坛,名义上就是要吸引亚太国家投资,把远东变成“第二个增长极”。海参崴恰恰是这场招商大会的展示窗口。
这场大会9月5日正式召开,在此期间,普京将同老挝总理,蒙古总理,以及我方代表各自举行双边会谈。尤其是我方代表,普京真正想做的,是请我们来当远东开发的合伙人。远东面积占全俄三分之一,但人口不到800万,劳动力短缺严重。俄乌冲突后,西方资本几乎撤空,远东的开发更是缺“钱袋子”和“人手”。
综合下来看,中方是远东最理想的“操作人”,毕竟黑河、绥芬河、满洲里往外就是俄远东,边境合作有天然便利。另外,中国需要能源、粮食、矿产,俄罗斯远东正好能供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大规模基建和园区开发的经验,正是俄罗斯欠缺的。
开发远东,对中俄来说,这确实是机遇,毕竟能源、航运、农产品都能获益。但也有挑战。这是因为远东的法律环境、投资安全、基础条件都不稳定,中企要“算账”,未必能全情投入。
所以,对于普京的邀约我方要理性看待。普京希望中国给远东“输血”,但中国会不会“全力托底”,还得看利益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