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0年毛主席周总理游橘子洲,毛主席出上联,周总理的下联太妙了

0
分享至

湘江之畔,橘子洲头。这里是长沙最具诗意的地方之一。当代年轻人知道长沙的这个景点,主要是因为语文课本里那一首毛主席的填词——《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彼时,青年毛主席正打算从橘子洲头出发,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广东工作。等到他再度回到家乡之时,已经是34年以后的事情了。



一九五九年的夏天,毛主席回到韶山探亲访友,并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七律·到韶山》。到了第二年的五月,他又因为在湖南视察工作,抽空和周总理同游了橘子洲。

三十多年前,橘子洲头万山红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热闹景象,曾经给风华正茂的毛主席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三十多年以后,当毛主席因公干路过这座江心小岛时,他的眼眸透过车窗,望到江面上有几艘木帆船正破浪前行,于是诗兴大发。

不过,考虑到这次是和周总理一起结伴同游,如果自己写诗,属于“独乐”,倒不如出个对子让周总理来“同乐”,于是毛主席笑着对周总理说:

恩来呀,让我来考考你——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很多朋友只知道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不知道咱们的周总理也是天津南开学校的高才生。



那个时候,周总理的国文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才“笔酣墨饱,气势汪洋。青年有此文字,后日必不可限量矣”。

后来,周总理在天津搞学运时也写过不少豪情万丈的诗。比如东渡日本之前,他曾写过一首《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还有他的《春日偶成》二首: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一首言中国时局,书写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刺秦之志”;一首书思亲之情,感时伤怀,颇有古风。不过,毛主席现在不要他写诗,也不要填词,而是想让他对出一则“下联”。



这可就难倒咱们的周总理了,因为毛主席是以眼前的景物入题出的“上联”。要对“下联”,显然也应该用到相应的景观。

然而周总理不熟悉当地的风物,一时间想不出答案。直到他们二人的车队,沿湘江中路缓行了二十分钟,拐进了一个“天心阁”的坡道。

周总理抬头望向阁楼,正在此时,阁前古樟下有一群灰鸽突然振翅而起。周总理脑子中灵光一闪,终于对出了下联: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毛主席听到这个下联后,略微惊讶地侧过身子,看着周总理说:“这其实是一副古联哩。”此言一出,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怎么会这么巧呢!



后来,湖南省有个楹联协会去考证了一下,结果发现,清光绪年间《湘城访古录》里面记录着这个对联,当时曾经高悬于天心阁二层的“揽胜轩”。

不过下联的原文和周总理对出来的,略有一点出入。原来的上下联是: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天心阁,阁中客,客去阁不去。

这副下联的精妙,在于它完成了多重呼应:

地理镜像:以长沙城内两大名胜“橘子洲”和“天心阁”相对;

动静相对:静止的“洲”对水中行进的“舟”,同样是不动的“阁”,对动来动去的“客”。

声律和谐:“客”与“阁”、“洲”与“舟”的声韵相叠。

哲理隐喻:看似描写自然现象,对联中实则蕴含“变与常”交替的一种人生哲理,颇耐人寻味。

不过周总理把下联的“客”改成“鸽”后,对联中动态的意象更加明显了,似乎比原版还要精妙。这则对联因为妙趣横生,连同它诞生的背后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有人听说了这个故事,觉得两位领导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这副对联,不免有些太巧合了。不过这件事说来巧合,实则很合理。1917年,毛主席曾带着同学在“天心阁”举办过一个“征联会”。

既然在这个阁上举办盛会,依毛主席的性格,不可能不去了解这座阁上发生的往事,所以他一早就见过这个对联,三十多年后触景生情,忽然想起上联就很自然了。

至于周总理,当年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经常参加一个叫“敬业乐群会”的活动,他们一帮青年学生每周都聚在一起上对联课。

周总理或者听过这个对联,或者没有,但是见过类似的对子,再加上“灰鸽子”从“天心阁”中飞出带来的启发,对出下联也属平常了。

话再说回周总理对出了下联,毛主席发现与古联不谋而合,于是抚掌笑道:“诗人同心啊!其实这副对联,早在古时候就有人写过,据说曾挂在天心阁上呢。”

周总理会心一笑,革命者志同道合,就连见到世间的风物,触动的思绪也是相仿的。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两位国家领导人能在视察途中,抽出片刻闲情,以文字互娱,既展现了他们的才情,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毛主席一生酷爱诗词,他的作品大气磅礴,充满理想主义色彩;而周总理虽然不像毛主席那样留下大量诗作,但是他对文学的理解同样深刻,尤其擅长对仗工整、意味深远的文字表达。

这场对联互动,不只是文字游戏,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也是两位伟人精神世界的一次交汇。

对联这个艺术形式,曾经是中国古代文人最热爱的一种文字游戏。中国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景点都可以见到前代文人留下的“对联”。

在长沙的橘子洲头,毛主席巨型雕像的对面就有一个长廊,里面挂着对联:

俯仰客兴怀,任平章一亭风月。
沉浮民做主,凭管领千古江山。

此联是一个当代文人所作,属于难得的佳作。可惜如今游人如织,却多是匆匆而过,在毛主席雕像前合影留念后便转身离去,鲜少有人驻足品味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字。



湘江之水,日复一日地流淌,它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兴衰变迁,也珍藏着那些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贵遗产。

天心阁的飞檐下,灰鸽依旧盘旋,它们或许还记得当年那段关于毛主席、周总理这对革命友人文采风流的往事。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人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就会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文字,其实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执笔读春秋 incentive-icons
执笔读春秋
读史,知兴替,明得失
1919文章数 104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