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什·吉迪和公牛的续约拉锯战终于撕到了台前,4年8800万的合同摆在桌上,这个数字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但怎么看都算是一个相对体面的报价,可吉迪的团队却一口咬定要顶薪起步,直接把要价拉到4年1亿2千万,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想起几年前施罗德的那出闹剧。
施罗德当年拒绝湖人的4年8400万,坚信自由市场会给他更高的价码,结果市场冷如冰窖,最后只能签下迷你中产,工资直接缩水八成,这段故事现在已经成了联盟里的经典反面教材,球迷们聊起薪资谈判总会把这个名字抬出来当警示牌。
![]()
公牛开出的条件并不算亏待,算上激励条款8800万是他们能给的最大诚意,但要说完全满足吉迪的想象也不可能,毕竟这位澳洲小将上赛季场均13.2分7.8篮板,投射短板显而易见,三分命中率停留在32.5%,在一个讲究空间和效率的联盟里,这样的数据撑不起顶薪的逻辑。
问题来了,吉迪和他的团队为何敢这么强硬,背后无非是赌未来,赌自己在新赛季能打出质变,赌市场会有大空间球队来抢人,可风险同样赤裸摆在眼前,一旦伤病找上门,或者表现原地踏步,明年的自由市场很可能就没有这份8800万那么好看了。
![]()
别忘了2024年的市场上摆着一堆更大牌的锋线,杰伦·布朗、西亚卡姆这些名字一亮出来,吉迪的竞争力瞬间被对比压制,到那时还愿意烧顶薪去砸他的新秀红利球队,得用显微镜找。
从球队角度来看,公牛也不可能无限迁就,他们还有德罗赞的合同需要考虑,继续迟迟不达成共识,管理层大概率就会把资源倾斜到老将身上,到头来吉迪不仅拿不到大合同,连战术地位都可能掉队,那就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站在球迷视角,这出续约大戏其实挺魔幻,一边是年轻人要顶薪的执念,一边是球队出价到极限的克制,感觉像是两个倔强的赌徒对喷,谁都不想先服软,可往历史翻翻书页,像施罗德这样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当年也是一口咬死自己值亿级别,结果最后灰头土脸。
更现实的是,吉迪的打法本质上靠持球梳理和突破,但NBA这几年对空间和射程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一个持球点如果三分威胁不足,季后赛很容易被针对,球探们都看在眼里,这样的隐患让他很难站在谈判桌上摁着球队要“顶薪或走人。
![]()
此情此景,倒像是命运开的一个小玩笑,施罗德和吉迪的故事隔着几年有种镜像的意味,一个因错过8400万后悔到牙痒痒,一个正面临8800万的考验却还嫌不够,结果如何未可知,但共性是当机遇之窗晃一下,你要么抓住,要么永远失落在回忆里。
公牛的最后期限是10月1日,留给吉迪的时间已经不多,这一天真到了,他是选择“赌明天还是稳稳接下眼前的筹码,答案很快就会揭晓,说到底,职业体育的逻辑不复杂,能拿钱的那一刻就要果断,别等故事变成传说,再去给别人当反面教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