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制片人的工作有误解,认为制片人就是做好剧组大管家,谈价格、盯进度等等一系列事务性工作。不是的。
在制片人邢硕看来,制片人最核心的能力,是要懂内容、懂观众、懂叙事节奏。制片人可能要比导演、编剧先知道:
哪一场戏必须保留,哪一场戏可以删掉;哪个演员能让观众买单,哪个会让观众出戏;哪些成本不能省,比如适配角色、演技人品合格的演员;哪些能精打细算,比如场景、道具、免费拍摄场地。
因此,制片人完成“服务”剧组工作的内在逻辑,是用合理、高效率的制片方式,给剧组运作省钱,给内容创作加分。
制片人邢硕
这就要求制片人要有更深层的“内容”能力,对创作有热爱、激情,能敏锐感知情绪和故事张力,同时不止步于自我表达,让内容有效触达观众。
进一步说,制片人的核心战场,是让好故事被讲好,被看见。具体到执行目标和方法层面:
比如,定义内容精准度,把握叙事效率和节奏。
在项目筹备期,制片人要清楚知道内容是做给谁的看?观众在什么场景下看?预期的观众情绪反应是什么?希望他们因为什么点赞、评论、转发?对应的台词、镜头是什么?是否承担起推进叙事、塑造人物、制造反差等等功能?
制片人需要是剧组第一个最清楚一部短剧“核心钩子”是什么、“情绪价值”是什么的那个人。并确保项目整个工作流程都围绕这个核心推进开展。省钱省时间的前提,是省掉一切不精彩、不需要的叙事,让故事节奏更紧凑、更抓人。
邢硕制片电影作品《一周的朋友》海报
再比如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如何帮助导演、编剧在个性表达和受众偏好等效率指标间做好平衡?如何在有限的周期和预算内,尽可能把内容效果最大化?
制片人需要是一个不沉溺于自我表达的创作者,要有意识、有坚持地落地“让好内容被更多观众看见”的制作目标,同时有方法、有策略地“运作好内容的生产”。
具体如何实践,用哪些有效策略和方法,怎么达成目标,邢硕会在9月15日-30日的《短剧制片线上课》上,分8次直播分享给你。详细学习内容安排,在完整课程大纲里↓
短剧不是什么高雅艺术,但它是普通人日常的“精神按摩贴”——
“等车间隙、午饭时间,刷一两分钟短剧解压放松,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邢硕认为,只要短剧能持续被观众需要,持续有存在的价值空间,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大众的“必需品”。
从创作逻辑分析,虽然短剧不同于电影、长剧,是一个全新的物种,但创作核心没变——
剧本决定下限,制作决定上限。
而且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经过专业训练的创作者入场,用专业功底提升行业标准,他相信短剧制作会变得更精良、更规范。
对于传统影视从业者,他建议用专业电影制片体系作基础,根据短剧特点做“等比例缩小”。“掌握了正规影视制作流程后,操作任何短剧都会得心应手。”他现在开设短剧制片课程,也在试图把传统影视人融入短剧新业态的转型路径,更清晰呈现出来,把自己实践总结下来的专业化制作理念,传播给更多想入局短剧的从业者。
课程适合谁来学,他明确了三类人群:
其一,新人导演,短剧是练手的好机会,能快速积累作品和经验;
其二,现有短剧从业者,引导你构建高效运作短剧的思维,建立、优化短剧制片流程,提升制作水准,避免无效疲劳作战;
其三,传统电影、长剧从业者,短剧很可能是你岗位升级的机会,比如以前是常务,现在可能是现场制片,以前是副导演,现在可能有机会独立执导。
从电影、长剧到短剧,本质是一次媒介形态的转场。对创作者来说,短剧不仅是一个新赛道,更是博一次职业转型和能力拓展的可能。无论是新人创作者、现有从业者,还是传统影视人,掌握短剧制作逻辑,都有机会在短剧赛道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可能是实现经验的复用,也可能是重新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我们的创作道路越走越顺。9月15日-30日的《短剧制片线上课》,希望你来跟他一起学习。无论是短剧制片思维和实用方法,还是转型路径规划和思考,他都有能力引导你、帮助你。
报名课程,直接扫码
作者 | Yu
排版 | 竹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