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沁阳红色印迹丨沁济大地 游击健儿逞英豪——郭大佛

0
分享至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沁阳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专栏《沁阳红色印迹》,以史料为基、以故事为魂,呈现沁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抗战岁月中展现的不屈不挠意志、自强不息精神、不怕牺牲担当与无私奉献情怀,通过鲜活的党史叙事激活红色记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代代相传。

沿新济公路向西,在沁阳市与济源市交界处,有一个纪念广场——郭大佛牺牲遗址。

87年前,郭大佛率领抗日游击队,阻击由济源东撤的日本侵略者时不幸中弹,牺牲于此。

“郭大佛是沁阳党组织的奠基者、创建者,沁济暴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豫晋边抗日武装——‘华北抗日游击军’的组建者、指挥者,是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在郭大佛牺牲遗址,瞻仰郭大佛塑像的沁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何年保说。

宣传抗日主张

沁阳市紫陵镇政府院内,有一座红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房屋。房屋廊檐下的石碑上写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沁阳县第一个党支部暨沁济暴动旧址。

记者走进屋内,如今已是红色教育基地的展览墙上,郭大佛的照片十分醒目。照片中的他,头戴前进帽,年轻英俊。



展览墙上悬挂的郭大佛照片

郭大佛,又名郭文祥,沁阳紫陵镇紫陵村人。他先后就读于沁阳省立第十三中学、河南中山大学预科和北平私立郁文大学,1927年加入国民党,次年任沁阳县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期间,他参与领导了沁阳的民主革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痛感国民党政府腐败,郭大佛脱离国民党,转而信仰共产主义。1932年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创建中共沁阳第一个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6月,任中共沁济边临时总支宣传委员;9月,组织并领导了震惊豫晋两省的“沁济武装暴动”。

郭大佛照片



郭大佛的抗日事迹,要从“九一八事变”后说起。

1931年9月26日(农历八月十五),郭大佛与李冠慈等人在沁师(沁阳师范学校)组织中秋月夜座谈会,向沁师师生宣传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政策。会后,他们在各校成立抗日救国会的基础上,又组建起沁阳县抗日联合会,由任建樟担任秘书。

此后,郭大佛走进城内各学校及女子高校,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组织师生臂戴黑纱上街游行宣传,发表激愤演讲;组建抗日话剧团深入乡村演出;成立沁阳学生抗日义勇军并开展训练……在他的领导下,沁阳学界的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

为将沁阳抗日救国运动引向深入,郭大佛赶赴开封,找到郭晓棠(时任河南中山大学反日救国会主席),商议沁阳抗日救国工作及自身政治前途问题。他参照北平“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方式,在开封中山大学附近开办“秋水书店”,通过出售进步革命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1932年1月,郭大佛、李冠慈、任建樟等十多名进步青年,在沁阳城郭大佛家中成立“青年反帝大同盟”组织,对外以“月明读书会”为掩护,以此团结进步青年、凝聚革命力量。1月底,郭晓棠与陈暄(又名齐欣,郭晓棠的爱人)从开封返回沁阳,同郭大佛等人商议寻找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的问题。2月7日,为纪念“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他们在沁阳城成立秘密团体“二七社”,以便更顺利地与共产党取得联系。不久后,郭大佛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便更加积极地领导民众开展各项抗日活动。

建立抗日武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抗战通电,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者。

1937年8月,怀着“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将日寇赶出中国去”的满腔热血与远大抱负,郭大佛再次回到沁阳,着手组织抗日武装。他的归来,让曾参与沁济暴动、此后暂处蛰伏状态的人员重拾信心——大家欢欣鼓舞,顿觉有了“主心骨”。

凭借此前领导沁济武装暴动、开展初期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积累的影响力,以及对抗日主张的积极宣传,郭大佛很快便将沁阳、济源等周边村庄的农民自卫队200余人组织起来,扛起“抗日郭团”的大旗,在沁济一带的太行山下开展打击敌伪的斗争。

1938年初,为开辟豫晋边抗日救国工作,共产党员路行健受党组织委派,前往豫晋边组建抗日武装。他首先将济源红枪会收编,改编为济源抗日救国团,由李世平任团长,路行健任政委,队伍驻扎在太行山高神庙地区。当时,郭大佛正率领“抗日郭团”进驻该地区的龙门村。

路行健在沁济暴动时便与郭大佛相识,得知郭大佛的队伍驻扎在龙门村后,立即前往会见,并亮明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提议“抗日郭团”与其所率队伍合作,共同抗日。郭大佛欣然应允。经双方研究决定,两团合并,组建为“华北抗日游击军”,郭大佛任司令,李世平任副司令,路行健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2月,日军先后占领沁阳、济源后,郭大佛率领“华北抗日游击军”,多次在沁济公路沿线袭击日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血洒抗日战场

“这里就是郭大佛的抗日牺牲地。在沁阳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沁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牵头,于2023年建成了郭大佛牺牲遗址纪念广场,以及郭大佛塑像、英烈事迹宣传墙等纪念设施。”8月18日,站在位于沁阳市与济源市交界处的郭大佛牺牲遗址广场上,何年保向记者讲述了郭大佛牺牲的细节。

沁阳市紫陵革命烈士陵园郭大佛碑记



1938年4月13日,郭大佛接到阻击由济源东撤日军的通知后,立即集合抗日游击军队员,从宋寨村大庙出发,趟过沁河,奔赴阻击地点。

队伍行至柏香镇西宜作村时,与日军遭遇,一场激烈的战斗随即打响。作为总指挥的郭大佛,跨马冲锋,冲向日军,大声疾呼:“冲啊!冲啊!”

一时间,战士们的喊杀声、枪炮的轰鸣声、战马的嘶鸣声,与从枪林弹雨中逃出村庄的群众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

就在队伍与敌人拼杀、肉搏进入白热化阶段时,驻扎在西宜作村的日军突然向郭大佛所率战斗部队开炮射击,同时,一大群日军从村内蜂拥而出,敌人的机枪手也向我军疯狂扫射。激战中,郭大佛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0岁。

郭大佛牺牲后,抗日军民在副司令李世平的带领下,继续与日寇顽强战斗,并将日寇包围在沁阳县城。

天色渐暗时,一匹此前随郭大佛冲锋、已远去的战马,又独自跑回战场,站在郭大佛的遗体旁不停地鸣叫。此时,此前在战斗中受伤昏倒的战友张世刚,被战马刨地的声响和鸣叫声惊醒。他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进村找到几名村民,先将郭大佛的遗体抬到沁河堤上,随后又转运回紫陵村。

在群众的自发组织下,郭大佛的灵柩被移至紫陵村西的三官庙。张世刚主持了隆重的追悼公祭大会,并致悼词。周围村庄的1000多名群众赶来参加追悼会,大家沉痛悼念这位抗日英雄,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1941年4月,在郭大佛牺牲三周年之际,当地再次召开公祭大会,并为郭大佛立碑一座,碑上镌刻着:“民族英雄郭大佛之墓。”

“郭大佛的一生,是为寻求救国真理、谋求国家和民族解放而上下求索、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一生。”何年保感慨地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云上沁阳 incentive-icons
云上沁阳
融怀川,知沁阳!
4682文章数 14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