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车轮胎刷白漆的习俗,源于上世纪中叶的学习借鉴。这一做法最初并非中国独创,而是受前苏联军队影响。
在前苏联阅兵仪式中,车辆轮毂涂白漆,主要用于训练时观察队形是否整齐一致。这种方法后来演变为一种形式化的观赏元素,强调军事纪律的视觉体现。
中国军队在建国后逐步吸收此类经验,尤其在装备建设和阅兵准备中加以应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一习俗在基层部队中已然普遍存在。那时,连队炮车、舟桥车等军用车辆轮胎外圈均需刷白漆,形成鲜明白色环带。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限于阅兵场合,还融入日常保养程序。部队车辆多为越野型,经常穿越复杂地形,白漆有助于快速检查轮胎状态,如磨损或损伤痕迹,便于维护人员辨识。
这一习俗的推广,与军队建设初期对整洁和纪律的重视密切相关。军车作为部队机动力的核心,保养标准严苛。
刷白漆成为一种象征,体现出军人对装备的细致态度。在那个时代,中国军队装备以仿制和引进为主,刷白漆的做法有助于统一外观,提升整体形象。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标志着一个关键节点。那次阅兵中,受阅坦克负重轮毂刷白,而汽车轮毂因面积狭小,效果不佳,于是转而刷轮胎侧面。
这一调整迅速推广到全国部队。阅兵车辆的白色轮胎侧面,在长安街上滚动时,形成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彰显国威军容。
此后,这一习俗持续数十年。在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和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中,军车轮胎刷白漆仍是标准配置。
官兵在准备阶段,反复涂刷,确保漆层均匀。这种做法,不仅限于首都部队,还延伸到边疆和基层单位。军车在演习或拉练中,白漆轮胎成为辨识标志,帮助指挥员观察队形。
刷白漆的具体作用,多年来有多种解读。它便于检查轮胎磨损,因为白色底衬下,裂纹或异物更容易显现。
同时,在阅兵等正式场合,提升车辆美观度,体现军队的严整作风。中国军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装备保养规范,这一习俗随之嵌入部队条例。
然而,随着军队现代化进程加速,这一习俗开始面临调整。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军队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数字化技术引入维护领域。
传统刷白漆方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如易积尘、影响伪装等。在实战导向下,军队强调功能优先而非形式。
2015年,成为转折之年。那年9月3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受阅军车轮胎首次未刷白漆。
这一变化,源于军队形象的整体转型。阅兵方阵外观更趋简洁,突出信息化装备的实战风貌。取消白漆后,车辆保养焦点转向技术检测,如使用仪器监测胎压和花纹深度。
这一调整并非骤然发生,而是渐进过程。从2010年代初,一些部队开始试点新保养标准,减少非必要涂层。
2015年阅兵的实践,加速了全国推广。到2017年,许多基层部队已停止日常刷白漆。军车停放在训练场时,轮胎保持原色,更贴合实战需求。
取消刷白漆的深层原因,与中国军队改革的战略方向相符。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强调联合多域作战,装备需适应复杂环境。
白漆虽曾有实用价值,但在新装备中已被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取代。这一转变,体现了从形式化向实战化的跃进。
在2020年代,这一变化进一步巩固。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继续沿用无白漆配置,导弹车和装甲车轮胎原色亮相。军队装备更新换代,新型越野车引入,轮胎材质优化,无需额外处理。数字化维护平台普及,官兵通过设备实时监测,避免手动涂刷。
最新进展显示,到202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车已全面停止刷白漆习俗。国防部相关文件强调,这一调整提升了装备效能,车辆在演习中直接融入地形,提升隐蔽性和机动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