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律师还是小叶同学的时候,法学院和律师事务所都很流行一个概念叫“复合型法律人才”,意思就是有多个领域教育或从业背景(当然,还包括多个领域的资格证书)的法律人。
“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概念在当时非常火热,在2017年,去任何一个法学院里,问刚考过司法考试的应届生“你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60%是要去考个注册会计师、税务师或者其他师,35%是要去考个研究生,剩下5%才是去考公务员,这种比例,按照当下的说法,叫“经济上行时期的美”。
随着疫情、贸易战等多个历史性事件的出现,律师行业从业人员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有的同行朋友选择学历进修和考证,以期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
但当身边的小朋友就学历提升和考证来征求我意见时,我一般都会泼冷水,原因有几个:
第一,以通过为目的考试准备,和以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专业知识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
以通过为目的的考试准备,看重的是答题的正确率,具有非常明确的、可量化的目标,一切学习方式的调整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因而容易出现“三短一长选一长”或者类似的,虽然荒谬但是有效的答题技能。此外,考试准备的周期虽然有长有短,但总体来说有明确的准备周期,属于“短跑”的范畴,讲究的是“把握好复习节奏”“放平准备心态”“注重查缺补漏”,这些观念、技巧在考试准备中往往十分奏效。
以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专业知识学习,看重的是知识架构的搭建,看重的是对概念和底层逻辑的掌握。在会计和财税领域,甚至还要关注理论、政策、实务操作三者中的区别和原因。相比于资格证考试的准备,这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看重的是“专业知识工具化”的应用。
目的不同,必然导致学习方式的不同,最终导致效果的不同。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以便开展某一领域的业务,并不需要将考过某一个证书作为执念,应当放慢脚步,慢慢地构建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而非“破釜沉舟”的去冲考证的重点线。
第二,当下学历和资格证的含金量在急剧贬值,而20-35岁这个年龄段的时间是最为宝贵的;
学历贬值并不单单出现在律师行业,“211满地走,研究生不如狗”的现象到处都有,讲究“名校血统”“校友资源”“法律/法学思维”的律师行业,反而不是学历贬值的重灾区,仍然有雇主和客户愿意为此买单。
但是,由于经济形势不稳定,雇主的用人观念、客户的服务选择观念变得更加务实,虽说不至于“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但确实有“清华北大不如脑洞大”的说法。至于校友资源——当下的大学生很多连宿舍关系都处理不好,便不要太期待能够通过进军名校积累什么校友资源,如果你确有兑换价值,那么不需要是校友,也能有资源。
至于个别人遐想的“公检法都是校友”能够带来更多的办案便利,在当下的反腐形势,建议趁早离开行业以谋求自身安全。即便不谈反腐政策,以当下的社会分子化态势,以及现代人动辄I人的社交距离,校友的身份和纽带能够带来的可信赖价值也在越来越低。
第三,学历和资格证不是律师执业的第一性需求,不是导致律师职业困境的主要矛盾,不值得押上过多的时间杠杆。
律师成长的两大挑战,一是案源数量的累积和客单价的提升,二是自身业务技能的有序增进,两者息息相关。要想突破职业瓶颈,应当集中时间和精力突破以上两者,要么花多点时间开拓案源,要么找一个好的团队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业务技能,盲目花钱、花精力、花时间去考证、考研,只是在逃避,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更不要说在社会变化如此迅速的当下,即便你顺利的一次考上研究生,花两三年时间学成毕业,面对的就业市场环境是否会更加恶化,都是未知数。
不要迷信学历和证书,不要身陷“学历提升”和“考证”的陷阱,因为它们在当下的律师行业,尤其是诉讼律师行业,几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你认为它们解决了什么问题,那么说明这个问题通过其他途径也能解决——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还更少。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当你把读书的方式局限于学历进修和考证,那它在对实践有较高要求的法律行业,很可能是无用的。对于青年律师而言,在最有活力、最有精力的年龄里,迅速实现职业化、社会化,才是当务之急,不然永远都会泡在“XX学校比XX学校牛逼”“XX律所比XX律所高档”“考过了XX证就能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这种低龄话题中。
[完]
叶东杭
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刑事部副主任,高校法学院证据法学课程校外导师。从业期间,叶东杭律师主攻信息网络犯罪、经济犯罪、税务犯罪辩护,每年经办大量刑事案件,拥有丰富的信息网络犯罪、税务犯罪辩护经验,曾在经办的多个案件中取得不起诉(无罪)、无强制措施释放(无罪)、缓刑、胜诉、二审改判胜诉等成果及侦查阶段取保候审、不批捕取保候审的阶段性成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