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我们都家喻户晓了,我们既感慨花木兰的孝心,也为她的勇气所折服。只是鲜为人知的是,在共产党的队伍中也有这样一位传奇的女子,她的故事丝毫不亚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这名奇女子名为郭俊卿,她在14岁那年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此后多年间她都是女扮男装,未被人识破。但后来因为一场病却让战士们们发现朝夕相处多年的战友竟然是女儿身。
毛主席在得知郭俊卿的事迹后更是夸赞她了不得。那么关于这位现代花木兰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她又是如何女扮男装没被发现的呢?
少年的时期的贫苦
郭俊卿1931年出生于辽宁省,当时全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件,正是在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整个东北沦陷,这就使本就因战乱生活贫苦的东北人民变得更加水深火热了。
郭俊卿一家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为了生存他们全家不得不离开东北,去往别处寻找生机。但当时四处都在打仗,到哪里又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呢?
一家人最终去了内蒙古,寄居在当地一名地主的门下当佃户,家中丁点薄田,勉强维持生计,但旧时代的地主大部分都是压榨老百姓的魔鬼,郭俊卿的父亲也在地主的压榨之下逐渐不支。
在她13岁那年父亲因为地主的压榨,劳累过度而死,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家变得更加的岌岌可危,母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好,家中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需要照顾,一下子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郭俊卿的肩上。
作为家中的长女,郭俊卿不得不寻找出路,不为自己也为家人,但在当时可不像现在这样男女平等,旧社会女子找工作本就困难,更不用说像郭俊卿这样瘦弱的了。
万般无奈之下,郭俊卿只好剃掉了她的长发,假扮成男子去城里做一些杂活养家糊口。可是这样家里的情况依旧没有什么改变,甚至变得更糟了,妹妹还是被饿死了。
“人死不能复生”但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郭俊卿只能每天更加努力的工作,改变却也悄然到来。
燃起当兵的梦想
1945年的某天,郭俊卿像往常一样到城里谋活计,但今天却与往常不同,她能明显感觉出来城里的气氛不再像以前那样压抑了。日本人不见了,而且出现了一些外国士兵。
郭俊卿在他们中间发现了几名女兵,这让她感到惊奇,原来女人也可以当兵,今天的所见所闻让她大开了眼界,于是郭俊卿也动了当兵的念头。
她当兵除了是为父亲报仇,消除那些剥削人民的地主之外,还就是为国家贡献力量,让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好在郭俊卿没有等太久,八路军就进城了。
但郭俊卿却得到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进城的八路军女兵名额已满,不再招募了。这让郭俊卿有些失望,但她很快又想出了法子,还是老样子女扮男装。
她剪了短发,并给自己取了一个叫郭富的新名字,起初部队是不想要她的,因为她长得实在是太瘦弱了,肯定受不了战场的苦,但郭俊卿却用自己的坚持打动了部队,最终她被安排到了通讯班。
现代花木兰、女英雄
通讯兵顾名思义就是战时掌握电台以及联络工作的士兵,虽说听起来不算太累,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通讯兵除了掌握必要的通讯技术外,寻常士兵的训练也同样不能落下。
因此郭俊卿需要面对的挑战无疑是非常严峻的,而且她还要与一众男兵住一个宿舍,一起训练、一起生活。
其实这些都还好说,只要自己稍加注意就不会被发现,但骑马对她来说却真是天大的难题了。自己此前从来没骑过马,而且加上自己身材瘦小,骑马的难度就更大了。
郭俊卿并不认为自己就比别人差,她这个人就是贵在坚持,于是她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终于学会了骑马,并且骑得还相当不赖。
此后的岁月中,郭俊卿多次执行困难任务,冒死越过敌人封锁线、送出重要情报等。之后郭俊卿更是在辽沈战役期间率军急行军150多公里,对敌人进行阻击。
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期间,她不幸染上了妇科病,但为了继续隐瞒身份,她也没有主动去接受治疗,最终在行军途中病倒。只是在医生要对她进行检查的时候,她却说什么也不肯。
但不治病只会越来越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她只能向首长坦白了,她原本以为坦白之后,会受到首长的责备,但首长非但没有责备她,反而对她这些年的艰辛表示了同情,这让郭俊卿感动异常。
但还是有一个不幸的消息,郭俊卿因为治疗得不及时,需要将子宫全部摘除,但这并不能打垮郭俊卿。
之后在1950郭俊辰被授予了特等女战斗英雄的称号,是解放军的第一位特等功女英雄。之后她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得到了毛主席高度的赞扬。
与她的荣誉相比,这位女英雄的感情生活却并不如意,她因为子宫摘除,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也导致她与自己的爱人最终没能在一起,之后郭俊卿又去了地方工作,一生未婚。
后来一部名叫《战火中的青春》的电视剧上演,这剧中的原型便是以郭俊卿的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也将这位女英雄的传奇一生演绎了出来。
结语:
1953年9月郭俊卿在南京病逝,这位女英雄清廉一生,真正做到了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国家和人民也会记得她的,记得这位现代花木兰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正是有无数像郭俊卿这样的为了祖国与人民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英雄,有他们才有了新中国如此美好的今天,我们应该常怀感恩,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参考文献:档案记忆2023年04期《“铁血木兰”郭俊卿》;
共产党员2024年02期《郭俊卿:再写一首《木兰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