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的一天,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的窑洞中正在分析全国各地送来的前线战报,并准备对下一步的抗战形势做出计划。这时毛主席的警卫员却拿着一封电报火急火燎的闯了进来。
一般情况下警卫员是不会如此的,除非是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警卫员立即向首长们汇报了一则让他们十分震惊的消息。“冀鲁边军区包括副司令员在内多名长官遭人杀害“
”凶手已经查出,但因职务太高,无人敢抓,特向延安发电,请示下步处置意见”,毛主席听后当即表示无论何人,抓起来枪毙。那么凶手是谁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发生在冀鲁边军区的惊天血案
1943年6月,冀鲁边军区的领导们正在召开军事会议,会议是由军区的副司令黄骅组织的,屋外的警卫只听首长们在屋里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讨着军区的作战计划。
会议一直持续到傍晚,警卫人员们也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就在即将散会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只见土匪出身的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带着人冲进会议场所,并举枪对屋内正在开会的同志们一顿扫射。
此时包括黄骅在内的多名领导干部以及警卫均倒在了血泊之中。行凶之后,他又立即带着人破窗而逃,错开了与从外边赶来的士兵照面。加上村外地形比较复杂,战士们最终没能追到凶手。
冯冠奎必定是受人指使枪杀黄骅等人的,调查小组根据这个推断,以及对幸存者进行询问,很快确定了幕后真凶的身份,让人异常震惊,凶手便是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邢仁甫。
已经是军区司令员的邢仁甫又为何要派人杀害与其共事多年的黄骅呢?他的动机是什么?
邢仁甫的动机与毛主席的抉择
1943年的开春,冀鲁边军区收到了一封来自延安的电报,大致内容是,党中央想要调邢仁甫去延安继续接受思想方面的改造,并要求他接到电报后立即启程。
邢仁甫接到电报之后,心里已经有数,应该是他在地方上的一些所作所为被党中央知道了,这是要调自己回去接受处罚呢,于是他又动起了花花肠子,以路途遥远、身体等原因希望可以晚几个月再去。
邢仁甫之所以拖延时间是因为他要干一件事,就是杀了军区副司令黄骅,他认为自己与黄骅搭档这么些年,党中央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一定是黄骅告的状,不杀他难平心中之恨。
除此之外,自己一旦离开,军区司令的宝座非黄骅莫属,自己可不能成为他人的踏脚石,于是他找来了自己手下的手枪队队长冯冠奎,他是土匪出身,行事可以毫无底线,是最适合的人选。
1943年6月30日,借着黄骅等人开会的契机,邢仁甫派冯冠奎进行行凶,随着冯冠奎等人的逃脱,邢仁甫认为自己已经稳坐钓鱼台,不会有人怀疑到自己身上。
但这场血案的幸存者在恢复意识之后,第一时间指认了冯冠奎,并由此联想到了邢仁甫身上,调查组也很快掌握了证据,但因为邢仁甫官职太高,一时间军区竟不知作何处理,只能上报到延安。
毛主席看过电报之后,空前的震怒,他当即命令给冀鲁边军区回电,立即抓获邢仁甫,并执行枪决。但邢仁甫眼看事情已经暴露,早早便带着几名亲信逃往敌处。
邢仁甫的结局
邢仁甫的悲剧早已注定,即便他不在这件事上栽倒,也会在其他事上栽倒,这源于他的性格脾气。他与黄烨之间虽说从1941年就开始共事了,但他却一直视黄烨为眼中钉。
黄烨为人质朴,与士兵同吃同住,不愿开小灶,且没有任何架子,军装也是缝缝补补不愿意换新的,他这样做并不是傻,而是尽可能为革命省出资金,让战士们过的好一点。
反观邢仁甫,生活挥霍无度,极度奢靡,其吞没的公款就在3万元左右,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不仅如此,他的私生活也堪称混乱。
他依旧保留着旧时代军阀的作风,娶小老婆、修建豪华住宅、花天酒地等等,邢仁甫的这种过度奢靡的作风也引起了黄烨等其他领导干部的极度不满。
除此之外,邢仁甫还不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十分消极,在抗战形势最为艰苦的那几年,邢仁甫总是消极应对,不管不顾,只贪图自身的享乐。
邢仁甫还有任人唯亲的毛病,在军中安插自己的眼线,从各种方面打压中央派来的干部,将部队弄得乌烟瘴气。他与黄烨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直至最后酿成悲剧。
邢仁甫在逃跑之后,先是投靠了国民党,不久后又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不断为我军制造麻烦。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之后,邢仁甫见日本人大势已去,又投到军统帐下,成为了一名特务。
他被军统安排在天津担任组长,为国民党收集情报,迫害我党地下工作者。1949年1月,天津和平解放,邢仁甫在逃亡途中被解放军战士抓获,虽然他极力否认自己的身份,但还是被人认了出来。
1950年9月7日,这位生活奢靡,残害自己同志,为党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叛徒,终于迎来了他最后的结局,解放军在河北盐山对其执行了枪决,终结了这名叛徒罪恶的一生。
结语:
共产党员要讲党性,要将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但像邢仁甫这种人,只顾自己享乐、不思悔悟、消极工作、甚至是残害自己的同志,是应该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他本应该成为一名英雄的,只因没有守住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反而落到了如今结局,遭世人唾骂。而在我们的抗战史上有无数的英雄坚守本心,为国、为党、为人民不懈奋斗,这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先烈。
参考文献:党建网《投降日军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实践(党的教育版)《血染疆场英名永存——黄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