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厅最近发了个通告:成绵高速、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宣布到点不收钱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取消高速收费的第一枪,终于打响了!
![]()
去年广州北环,高速老前辈之一,提前把“收费站”三个字摘了下来,如今西部也跟上,算是给这件事翻开了新一页。
高速收费这件事,其实一点不神秘。八九十年代那会儿,国家和地方都缺钱,但路一定得修——“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当时的解法。
你先把路修起来,经济跑起来,再用过路费慢慢把本钱和利息还上,这样一个闭环,撑起了中国19万公里的高速网,速度之快,世界第一。今天我们开车能“早上广州,晚上南宁”,就是那时候一步步滚出来的。
规则也从来摆着:政府还贷公路最多收20年,经营性公路最多30年。第一批高速修到今天,差不多都到了年限。到了就该停,这就是契约。
![]()
广州北环如此,成绵、城北如此,之前沪嘉、广佛、武黄、京平也如此。你可以说这是“常规操作”,但真能按时落地,仍然值得鼓掌。因为大家都知道,停收费,意味着每年少一大块稳定现金流;但信守承诺,比任何漂亮话都值钱。
难就难在,路是修起来了,账却没有一把尺。东部沿海路网密、车流大,一条环线每天过路费就能收出“天文数字”;中西部不少高速,车少、货轻,维护费都勉强。有的地方一扩一建,账面上又是新资产、新期限,“该不该延、能延多久”一点就热。
深圳当年27亿元回购梅观高速,直接转免费,开了先河,也说明换一种算法,也能把事情做成——但这需要财力、魄力和更强的治理能力,因此十年下来复制者不多。
![]()
更现实的是,补贴道路体系的“钱袋子”本身也在变。国道、省道的养护主要靠成品油消费税和购置税,新能源车崛起,油税被抽薄,购置税阶段性减免,口袋就紧了;而高速的养护是个黑洞,桥要保、隧要养、路面要重铺,越是成熟的网络,维护越贵。
过去是“怎么快怎么修”,未来更像“怎么稳怎么养”。中央也提了“两个转向”:从高速增长到稳定发展,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修一次路风风火火,养几十年细水长流,这笔账,谁都绕不开。
那问题来了:会不会迎来一波“到点就免”的小高潮?会,但别指望一夜之间“全国免费”。
更可能的路径是,先把到期这道线守住,能停的一定停,不玩文字游戏;该召开的听证会开足,该公开的账公开,别让“改扩建”成为无限续杯。
再往前一步,探索几条新路:有条件的大城市用财政回购换免费,过境交通走环线免、入城路段分时段减;对物流大通道,研究差异化收费,重载货车降得更实在,促进“公转铁、公转水”,把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降下去;对新能源车,逐步从“买车免”转向“用路付”,让缴费口径更公平。
这中间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高速收费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是“公共服务怎么分担”的问题。
路是公共品,开车的人直接受益,但路的通达性也惠及没开车的人——农产品能更快进城、工业品能更快出海、旅游城市能更快活过来。收费与否,本质上是“谁付、怎么付”的选择。
完全免费,也不是没有代价,钱总要有人出;完全靠收费,也会抬高流通成本。两头都要顾,才是“工程”的工程性。
高速收费“到点就停”的意义,除了省钱,更是把社会预期拉回正轨。契约不是写在文件里给人看的,而是一天一天兑现出来的。
当大家看到“30年就是30年”,相信会更愿意为下一轮更新改造买单。企业拉货会算得更清楚,司机跑单也敢接更远的路,城市之间的距离,在心里便会更短。反过来,如果动不动就延、想办法“合法延”,最后伤到的不只是通行者的心,还有整套规则的信用。
未来的高速会是什么样?可能更聪明,车路协同、智慧收费;可能更“静”,大规模新建放缓,重心向桥隧养护、路面更新倾斜;也可能更“软”,在收费标准、免费时段、节假日拥堵治理上,做细做实做精。高速不该是一台“躺赚机器”,更不该成为“肠梗阻”。它的底色,永远是公共服务。
普通人关心什么?很简单:别乱收费、别乱延、别乱设站;收费时能否账目清楚、规则稳定;每到节假日,少一点拥堵的窒息感,多一点“走得动、回得来”的确定感。
物流企业关心的是通行成本的可预期性,司机关心的是支付体验与服务区的温度,地方政府关心的是新增与养护的平衡。看似不同,其实都指向一个词:效率。
说到底,高速收费的“转折点”,不是几个站拆掉了栏杆,而是我们愿不愿意把“路为公”的常识,写进未来三十年的每一条路。
修路是为了发展,收费是为了可持续,免费是为了更公平,三者不矛盾,关键在于拿捏。愿我们越来越少地在抬杆前犹疑,越来越多地在方向盘上感到轻松。也愿每一次“到期停止收费”,都不是惊喜,而是日常。
规则被珍惜,信任才会生长;路走得顺,日子才会越过越开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