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陈潭秋的凶手,躲在兰州当影院检票员,因与人吵架暴露被处决

分享至

1950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中午,位于兰州城关区民国路(今张掖路)上的亚洲电影院门口,挤满了前来看电影的人们,场面非常喧闹。原来是电影的放映时间快到了,人们争先恐后地拿着电影票,相互拥挤并叫嚷让检票员动作快点,以免耽误大家进场看电影的时间。然而就在此时,拥挤的人群中突然发出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一个人操着西北口音对着检票员吼道:“电影快开始了,大家挤在门口进不去,你这个检票员是什么吃的?做事慢慢腾腾的,到底能不能干?”检票员是一个身材微胖、一脸麻子的中年男子,他听到这句话之后顿时火冒三丈,开口反吼道:“还有五分钟,你急什么?有本事不要来看电影,看把你能的,在这里渣渣呜呜,你以为你是谁啊!”

检票员刚说完,在场的不少人都愣了一下,因为检票员说话的口音并不是本地口音,而是浓浓的东北口音。争吵暂时平息了,可是没过一会儿,检票员又和刚才那个人争吵了起来——原来检票员故意不检刚才那个人的票,并以插队为由让刚才那个人到后面重新排队。他们二人的争吵声越来越大,以至于从民国路(今张掖路)上走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并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时,一个赶着马车到黄河边拉水的中年人,从民国路(今张掖路)上走过,他很快被亚洲电影院门口的争吵声吸引了。这个中年人停下马车,伸长脖子远远地望着亚洲电影院门口,然后一下子愣在了原地。中年人的面部表情瞬间从疑惑变成了惊恐,因为他对检票员那口浓浓的东北口音太熟悉了,以至于壮着胆子走到了电影院门口,透过人群的缝隙观察起了检票员的相貌。

紧接着,赶马车的中年人又快速退了出来,浑身战战兢兢地驾着马车离开了现场。这个赶马车到黄河边拉水的中年人,名叫李跃臣,他早年曾在国民党新疆军阀头子盛世才的警务团当排长,后来被调到国民党迪化(今乌鲁木齐)警察局当了一名巡警。在新疆和平解放之前,李跃臣从新疆跑到兰州,过起了隐姓埋名的普通生活。

1949年12月的一天,兰州公安部门根据群众的揭发和举报,将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工人的李跃臣逮捕。此时,李跃臣被人民政府以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关押在甘肃皋兰第一监狱。在服刑期间,李跃臣认真接受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表现得非常积极。没过几个月,李跃臣就被调去赶马车,成为了一个外役犯,负责每天早中晚三次赶马车从黄河铁桥下取水,以供监狱里的犯人生活饮用。

1951年5月的一天,李跃臣主动找到皋兰第一监狱管理人员,将自己一年前在亚洲电影院门口所听到见到的事情,以及他自己的猜想,如实说了出来。为什么李跃臣选择在一年之后才如实说呢?一是因为他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确定真实性,二是此时全国各地正在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李跃臣想戴罪立功、立功赎罪。

那么,李跃臣向监狱管理人员如实说了什么呢?李跃臣说出来的话,让监狱管理人员大吃一惊,并急忙报告给了兰州公安部门。原来,李跃臣说,一年之前他在亚洲电影院门口看见的那个操着浓浓东北口音的检票员,很有可能是自己在新疆时候的顶头上司——国民党迪化(今乌鲁木齐)警察局局长鲁炳林,而且这个鲁炳林就是杀害陈潭秋烈士的凶手。



陈潭秋,名澄,字云先,号潭秋,1896年出生在湖北黄冈陈策楼的一个落寞的书香门第。陈潭秋自幼聪明好学,在黄冈小学、武昌中学学习期间,陈潭秋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此他深受老师和同志们的喜爱。1916年,20岁的陈潭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外语系。

在这一时期,陈潭秋接触到了先进思想的教育,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期间,陈潭秋积极参与其中,成为了武汉当地最活跃的积极分子。1919年夏天,陈潭秋作为武汉学生参观团成员来到上海,并在同学的介绍下结识了董必武同志。到了1920年秋天,陈潭秋就和志同道合的董必武等人在武汉组建了党的早期组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陈潭秋出席在上海法租界以及浙江嘉兴举行的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此后,受党组织的委派,陈潭秋先后担任安源地委委员、武昌地委书记、湖北区委组织部长、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等系列职务,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兵运工作,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操劳。

1933年年初,陈潭秋被派到中央根据地工作,不久便被任命为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陈潭秋又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潭秋率领工作人员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为保证中央苏区和红军的粮食供应,作出了非常重要贡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了坚苦卓绝的长征之路,此时陈潭秋奉命留在中央苏区继续坚持斗争。

1935年2月,在闽西突围过程中,陈潭秋与谭震林等人带一个加强营的兵力,翻越武夷山西进,结果在上杭附近地区陷入敌人的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加强营营长不幸壮烈牺牲,于是陈潭秋便挥枪指挥战斗。然而,就在陈潭秋指挥作战之时,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耳,陈潭秋随即滚下了山崖,头部也受了伤。

在此危急时刻,陈潭秋全然不顾自己的伤势,他爬起来继续指挥战斗,最终成功突出了重围。

不久之后,陈潭秋被组织秘密送往上海接受治伤。在伤势痊愈之后,陈潭秋的右耳永远少了一块。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岁月,伤疤是革命者最光荣的“勋章”,第一次见到陈潭秋的同志们,一看到他右耳上的伤疤就立即肃然起敬,因为同志们知道面前这位是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革命战士。

在上海治好伤病之后,陈潭秋又被组织派到前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紧接着又被送入莫斯科列宁学院参加学习。1939年5月,陈潭秋在完成学业之后奉命回到国内,并很快被任命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在新疆工作期间,陈潭秋与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一起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新疆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