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亢
8月30日晚,泰安市宁阳县居民谢桩桩、郑丽君夫妻骑电动车等红绿灯时,看到对面一名行走的老人突然栽倒在地、动弹不得。情况紧急,这对夫妻当即分工:丈夫谢桩桩先拨120再快步上前施救,妻子郑丽君则骑电动车挡在老人前方车道,防止过往车辆造成二次伤害。夫妻俩以果断行动回应“扶不扶”的现实叩问,为后续救治抢下关键时间。
事发当晚7点多,这对夫妻带着孩子骑电动车途经宁阳大道与杏岗路交叉口(宁阳四中北十字路口)。“听见玻璃杯‘嘭’地一声摔碎,才看见有个老大爷栽倒了。”9月5日,郑丽君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抬头时发现老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郑丽君没有丝毫犹豫,对丈夫说:“桩桩,快打120。”随后,谢桩桩立刻掏出手机拨打120。
谢桩桩上前查看倒地老人。(视频截图)
“当时离老人有几十米远,打完电话我跟丽君就一起骑到他附近了。”谢桩桩说,到了跟前,自己则赶紧下车快步上前查看;随后郑丽君把车横在车道上,怕过往车辆视线不好,没注意到地上的老人造成二次伤害。
当“扶不扶”的纠结仍是不少人的顾虑时,这对小夫妻已用行动给出答案。谢桩桩赶到老人身边时,发现对方仍有意识,但脸上、手上、胳膊被碎玻璃扎得鲜血淋漓。简短询问后,在老人同意下,谢桩桩将其小心扶坐起来。“我问他能不能说话、记不记得家里电话,他当时说不清。”此时,郑丽君已稳住电动车:“那车道当时没车,但害怕有车过来看不见人。”她双脚撑地,3岁孩子坐在前方宝宝椅上,小手抓着扶手望向爸爸;郑丽君则两边兼顾,“有车来就摆手,提醒司机。”
“120来得很快,当时几个过路的热心大哥也过来帮忙了。”谢桩桩说,自己是第一个冲过去的,随后赶来的大哥有的围在老人身边守护,有的用脚将散落的玻璃碎片归拢到一旁。救护车到后,众人合力将老人抬上车。“看着120走了,我们才散的。”后来,郑丽君从医院工作的同学处得知,老人是因突发脑出血栽倒的。
1996年出生的谢桩桩是宁阳县泗店镇人,现为大车司机;1998年出生的郑丽君来自东平县,目前是宁阳县八仙桥中心幼儿园的保健医老师。两人是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的同学,毕业后结为夫妻。“上学时我们都学过急救技能,当时还想着万一需要,就能给老人做心肺复苏。”郑丽君说。
“我老公刚打完120,旁边就有个小伙过来问:‘你是不是已经打了?要是打了我就不打了。’”郑丽君说,得到肯定答复后,小伙才放心离开。郑丽君回忆,她挡车的车道后来来了一辆车,对方既没按喇叭催促,也没占用其他车道绕行,就静静等着。直到老人被抬上救护车,大家才慢慢散开。“当时心里特别暖,感觉不光我们俩在护着老人。”
暖心的事不止一件。救护车离开后,一位大姐走到郑丽君身边说:“万一有啥说不清的,我录了视频,这就发给你。”加完微信,大姐立刻传了两段视频过来。“大姐特别热心,就怕我们帮了忙还受委屈。”
好人之城,人心向善。在宁阳,这样的伸手相助从不罕见。此前,栾留伟、王龙英勇救人的事迹早已传遍街头巷尾。宁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张鹏介绍,近年来,宁阳县放大中国好人“信义兄弟”的示范效应,持续打造“信义宁阳好人之城”,通过拓宽好人选树渠道、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探索建立礼遇机制,让好人榜样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好人文化已成为美德宁阳的亮丽名片
“其实我们就是做了该做的事。”郑丽君说,事后孩子总念叨“我爸爸救人了”。这比教孩子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