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指点:真正的贪心,不是求财求利,而是这三种执念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人皆知贪心为恶,却不知贪有深浅之别。寻常所见,不过是对金银财宝、名利权位的贪求,这些外在之物固然会蒙蔽心性,但真正的贪心,却藏得更深。

《楞严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曾开示:"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什么是这种种颠倒?什么又是比求财求利更可怕的贪心?

当年那位在普陀山苦修三十年的老和尚,为何在观音菩萨面前痛哭流涕,说自己竟是天下第一贪心之人?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普陀山紫竹林中,晨钟暮鼓已响了三十载。老和尚法名慧通,十八岁时便削发为僧,一心向佛,从未懈怠。他每日只食一餐,身上的袈裟补了又补,冬日里也不生火取暖。山下的香客们都称他为"苦行圣僧",连远近的寺院都派人来请他去讲经说法。

可慧通心中却有一个结,始终无法解开。他修行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没有开悟?别人三年五年就能证果,自己苦修了三十年,为何连初禅都入不了?每每想到此处,他便对自己的愚钝深深懊恼。

这一日黄昏,慧通在观音殿前礼拜,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轻叹:"师父这样礼拜,已有三十年了吧?"

慧通回头,见是一位白衣女子,面容慈祥,眉目间有种说不出的清净。"女施主怎会在此时进山?"

"贫僧见师父心有所困,特来相助。"女子微笑道。

慧通心中一惊,这女子自称贫僧,莫非是观音菩萨现身?他连忙跪下,颤声道:"弟子慧通,若真遇菩萨,还请菩萨指点迷津。弟子苦修三十年,为何始终不得开悟?"

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神情淡然:"你觉得自己很精进?"

"弟子不敢说精进,只是从未敢有丝毫懈怠。"慧通老实答道。

"你觉得自己没有贪心?"

慧通想了想:"弟子从未贪求财物,也不求名利地位,连口腹之欲都早已断除。"

观音菩萨轻摇头:"你错了。在贫僧看来,你正是天下第一贪心之人。"

慧通如遭雷击,半晌说不出话来。他苦修三十年,怎么会是贪心之人?

"不信?"观音菩萨问道,"那贫僧问你,你为何要修行?"

"为了开悟,为了证果,为了脱离生死轮回。"慧通脱口而出。

"你看,这便是第一种贪心。你贪什么?贪开悟,贪证果,贪涅槃境界。你以为断了对外物的贪求,就不是贪心了?殊不知,对境界的执着,比对财物的贪求更加深重。"

慧通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连修行也会是一种贪心。



观音菩萨继续道:"你每日念佛诵经,持戒精严,可心中怎么想的?"

慧通想了想:"弟子心想,我这样精进修行,一定能够开悟。我比那些懈怠的僧人强得多,我的修行方法是对的,我的见解是正确的。"

"这便是第二种贪心。"观音菩萨指出,"你贪什么?贪'我'的功德,贪'我'的智慧,贪'我'的境界。你执着于有一个在修行的'我',有一个能够开悟的'我',有一个比别人强的'我'。这个'我'执,比什么都难断。"

慧通出了一身冷汗。他确实常常觉得自己修行精进,比其他人强。

"还有第三种呢?"慧通颤声问道。

观音菩萨望着远山,淡淡说道:"你学了这么多经论,掌握了这么多修行方法,心中如何想的?"

"弟子觉得,这些都是佛说的正法,都是能够帮助修行的妙法,都是珍贵无比的..."

"这便是第三种贪心。"观音菩萨打断他,"你贪法,执着于法。你以为掌握了越多的经论,学会了越多的修行方法,就越能开悟。你把法当成了宝贝,舍不得放下,殊不知这些法本是渡河的船,到了彼岸就该舍弃。"

慧通如醍醐灌顶,终于明白了自己三十年来为何不得开悟。他哭道:"菩萨,弟子现在知道错了,可是该如何改正呢?"

观音菩萨站起身来,即将离去:"这三种贪心,便是一切众生不得解脱的根本。想要破除,须得..."

话音刚落,观音菩萨的身影渐渐模糊,慧通急忙问道:"须得如何?菩萨请说完啊!"

可观音菩萨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一阵淡淡的檀香。



慧通跪在空无一人的殿堂中,心中五味杂陈。观音菩萨点出了他三十年修行的根本问题,却偏偏在最关键的时候离去。如何破除这三种贪心?

这个答案,关系到无数修行人的解脱大事。《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既然人人都有佛性,为何又人人都被这三种执念所缚?

观音菩萨留下的这个悬念,隐藏着佛法中最核心的修行密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