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易经》《道德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九九重阳,金桂飘香,正是登高远眺的好时节。自古以来,重阳登高便是华夏民族的传统习俗,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看似简单的登高之举,实则暗藏诸多玄机。
相传重阳节乃是天界王母娘娘的寿诞之日,也是她巡视人间、赐福众生的特殊时刻。在这一天,天地之间的灵气最为充沛,登高者若能遵循天道,便可获得王母娘娘的庇佑,福泽绵长。
可若是在登高时犯了忌讳,触怒了天威,不仅得不到福佑,反而会将原有的福气消散殆尽。那么,重阳登高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禁忌?王母娘娘又曾向世人透露过怎样的天机?
这三件绝不能做错的事情,关乎着每个人的福运兴衰。
话说宋朝熙宁年间,终南山中有位道号清虚的真人,修道已逾百年。每逢重阳,他总要登上终南山最高峰,迎接王母娘娘的降临。
这年重阳前夜,清虚真人正在山顶打坐,忽见天空中霞光万道,仙乐阵阵。一朵五彩祥云缓缓降下,云中端坐着一位雍容华贵的仙女,正是西王母娘娘。
"清虚道人,你在此修行多年,心地纯净,今日本宫特来为你解惑。"王母娘娘声音如天籁般悦耳。
清虚真人连忙起身行礼:"弟子何德何能,蒙娘娘亲临指教?"
王母娘娘微笑道:"明日便是重阳佳节,届时必有无数世人登高祈福。但他们大多不知其中忌讳,往往在无意中触犯天条,不仅得不到福佑,反而损耗福报。本宫念其虔诚,特来告知你三大禁忌,望你能传于世人。"
清虚真人恭敬地说:"请娘娘明示。"
王母娘娘伸手一指,空中便现出一幅画面:只见一群书生模样的人正在山上饮酒作乐,大声喧哗,丝毫不顾山神土地的安宁。
"第一大忌讳,便是登高时肆意喧哗,不敬山神。"王母娘娘说道,"重阳之日,天地灵气汇聚于山峰之上,山神土地皆在此时显灵护佑。若有人在神灵面前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便是对天地神明的大不敬。"
清虚真人点头记下,接着问道:"那第二大忌讳呢?"
画面一转,显现出一对夫妇正在山顶争吵,男子甚至动手推搡妻子,两人面红耳赤,恶语相向。
王母娘娘叹了口气:"第二大忌讳,乃是登高时心怀恶意,与人结怨。重阳登高本是为了接引天地正气,净化心灵。若在此时动怒争斗,便会引来邪气入体,不仅损耗福报,更会招致祸端。"
"原来如此。"清虚真人若有所思,"那第三大忌讳又是什么?"
画面再次变化,这回出现的是一个富商模样的中年男子,他独自登上山顶后,拿出一大把纸钱开始焚烧,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祈求什么。
王母娘娘摇头道:"第三大忌讳,最为严重,那就是登高时心存贪念,妄想不劳而获。这个商人想要通过祭祀获得意外之财,却不知这样的贪心恰恰会断送自己的福缘。"
清虚真人疑惑道:"娘娘,重阳登高不是可以祈福吗?为何说祈求财富是忌讳?"
王母娘娘耐心解释:"登高祈福本无过错,但要看祈求的是什么。若是祈求身体健康、家人平安、国泰民安,这些都是正当愿望,天地神明自会庇佑。但若是祈求不义之财、损人利己之事,或是妄想不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这样的贪念便会招致天谴。"
"弟子明白了。"清虚真人恭敬地说,"那么,正确的登高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王母娘娘微笑道:"登高时要心存敬畏,步履轻缓,不可大声喧哗;要心平气和,与人为善,不可起争执之心;要心怀正念,祈求的应该是品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以及家人朋友的安康。"
说到这里,王母娘娘又补充道:"还有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要怀着感恩之心。感恩天地给予我们美好的山川,感恩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感恩身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这样的心境,才能真正接引到天地间的正气。"
清虚真人连连点头,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中。
"另外,"王母娘娘继续说道,"登高时若能随身携带茱萸,饮用菊花酒,这些都有驱邪避害的功效。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心的修养,外在的物品只是辅助。"
天色渐亮,王母娘娘准备离去。临别前,她又说道:"清虚道人,你要记住,重阳登高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登得多高,而在于心灵能够提升到怎样的境界。山的高度有限,但人心的高度却是无限的。"
说罢,王母娘娘驾云而去,留下清虚真人在山顶独自沉思。
第二天重阳节,清虚真人下山来到人间,将王母娘娘的教诲传播给世人。起初人们将信将疑,但那些按照教诲去做的人,确实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顺遂。而那些依然我行我素的人,往往在登高后遇到各种不顺的事情。
渐渐地,人们开始重视重阳登高的禁忌,也更加明白了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层含义。
但王母娘娘传授给清虚真人的,可不仅仅是这三大忌讳。
在告别之前,王母娘娘还向清虚真人透露了一个更深层的秘密:为什么偏偏是重阳节这一天,天地灵气会如此充沛?为什么登高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福报?
而且,王母娘娘还提到了一个关于"九九归真"的天机,这个秘密关乎着修行者如何在重阳节这一天获得突破,也关乎着普通人如何在这一天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让古往今来无数修道之人都为之震撼的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