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敢为人之不敢为,敢当人之不敢当。有人熟读圣贤,却苟全性命,有人大字不识,却有万夫之勇。
黄继光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黄继光,1931年1月出生在四川中江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在他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使得他不得不在很早的时候就去地主家当长工。他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挑水、放牛,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尽管一天连休息时间都没有,但还是吃不饱肚子,不仅如此,还常常挨打挨骂。小小年纪受尽欺凌。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和土改工作组来到了他的家乡。像黄继光这样的广大贫苦农民,这才翻身做了主人。而这时的黄继光才刚刚年满18岁。
现在我们18岁的孩子,刚刚成年。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后,踏上了憧憬的大学校园,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而此时的黄继光也开始了他人生的崭新阶段,生活一度好转,开始了他明媚的新生活。
这时的黄继光,心里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标和决心,他想着自己一定要参军,也要为人民做贡献。
很快,黄继光就等到了一个参军的机会,一个实现抱负的机会。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打着所谓“联合国”的旗帜,带着联合国军,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应朝鲜党中央请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共中央果断作出了出兵朝鲜、保卫家国的历史性决策。
紧接着,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征兵,很快来到了黄继光的家乡。听到这个消息,黄继光的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随后,他赶快跑到县征兵处准备报名。没想到的是,征兵处的连长,看了一眼黄继光,说道:“孩子,你不适合当兵,快回去吧”。此时,黄继光的内心充满了疑惑:“国家正值用兵之际,部队不正需要我这种满腔热血的青年士兵吗”?连长看出了他的迷惑,对他说:“孩子,部队有硬性规定,身高必须达到要求,你的身高不达标”。听了连长的话,黄继光仿佛一只斗败的公鸡,别提多失落了,难过之情溢于言表。以前尽管生活艰苦,可是这位坚强的贫家少年从来没掉过眼泪,而这一次,他像一个没得到玩具的孩子一样,哭得很伤心。
但是,少年心志坚定,他为了能够顺利参军,想了很多办法。他时常跑到征兵处找连长,软磨硬泡,期待着连长耳根子软,收了他。此外,他还和战士们扳手腕、赛跑、比力气,为了证明,他只是个子矮一点,其他的身体素质一点都不差。但是,规定就是规定,不能落在空处,连长最后也没有答应黄继光的请求。
然而,苍天不负有心人。有一天,连长需要几个会推“鸡公车”的人,帮忙运送建设物资。黄继光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把原本要去的同乡劝回家,自己代替同乡跑到领取处。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小跑了回来,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比其他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战士们深受感动。随后,战士们自发去连长那里,为黄继光求情。
最终,连长不敌战士们的喋喋不休,同意黄继光参军。至此,黄继光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黄继光虽然参军了,但他不久就不想干了,好不容易才参了军的他又为何不想干了呢?
虽然进了部队,但还是由于身高的限制,黄继光被安排做了一名通讯兵。每天的工作就是送信、跑腿,这偏离了他的预想。他认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是应该冲在最前线,时刻准备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而不是像自己待在后方。
黄继光找到了当时的副指导员齐润庭,想了想说道:“副指导员,这个通讯员我不想当了,我想去前线,去杀敌人”。齐润庭听完,指了指自己手上的表,对黄继光说:“你看我手上这只表,时针、分针、秒针都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说完后,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的背面打开,指着表盘说:“你看,这是齿轮、小螺丝,虽然都是小零件,但是都很重要,缺了一样,手表就没有办法正常运转,我们的战场何尝不是一块手表呢,每个战士都是一个小零件,虽然分工不同,但是缺了哪个都不行,都会出故障”。
听了副指导员的一席话语,黄继光茅塞顿开,心结解开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自己通讯员的分内工作,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
这之后,黄继光工作越来越有热情,越来越有干劲,大家也越来越认可他的努力。
1951年冬天,敌军对志愿军形成包围圈,局势愈发紧张。前线不仅断水、断粮,连子弹也所剩无几,可是大部分运输员都牺牲或负伤了。情况危急,任务艰巨。这时,原本是通讯员的黄继光主动请缨,顶着零下三十九度的严寒,穿过枪林弹雨的攻击,往前线运送了大量物资,缓和了前线的危机情况。
这次任务完成后,黄继光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枚军功章。在他的立功证书上写道:“该同志完成本职通讯员工作,还运送粮弹两千多公斤,徒步三百里,拉土七百斤,是优秀的通讯员、运输员、炊事员、护理员”。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但其分量之重,非可想象。
立功受到表扬后,连长万福来发现黄继光非但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还在角落一个人抹眼泪。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来信了。信中邓妈妈说:“继光,人民政府非常照顾我们人民志愿军家属家里生活一切都好。现在妈妈什么都不想,只想着你在前线有没有立功当英雄。告诉妈妈,你杀死了多少敌人啊”?
看了母亲的来信,黄继光心里很难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母亲情。思量再三,他给母亲在1952年4月29日写了回信,在信中,他对母亲作了“不立功不下战场”的承诺。
这份沉重的承诺在六个月后实现了,但是,黄继光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兑现了对母亲的承诺。
1952年10月14日,载入军事史册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仅仅这天,美军就投入了超过5万的兵力,上百门大炮,几十辆坦克和飞机,向我军的阵地发起炮火猛攻。我15军花费数月的地表工事,在一天之内就在敌军的火力猛攻下,荡然无存。几天之内,我军战士牺牲之惨烈,难以言喻。但是仅存的士兵没有一个退缩,战士们心中都存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势要把上甘岭夺回来。反击时间定在了19日的晚上,头一个任务是6连负责打掉0号阵地。凭着连里剩下的16个士兵,需要打掉3个敌军地堡,冲上阵地。可是,打掉地堡,何其容易。
冲上去的战士们全部倒下了,已经没有人了。这时,有一个声音如寂寥夜空中的一道惊雷响起,“让我上吧”。此人正是黄继光。接着,同是通讯员的肖登良、吴三羊,一同请战。三人临危受命,只求不辱使命。
临行前,黄继光只交代了连长万福来一句话,“我牺牲了,请你们代我给妈妈寄一封信,让她知道我对得起她老人家,对得起祖国人民”。之后,黄继光头也不回地冲向了地堡。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人交替前进,用尸体掩护自己,很快阵地上传来了回响。黄继光和肖登良不负众望,炸掉了两侧地堡,眼看就要胜利了。此时,吴三羊不幸被地堡中的子弹击中牺牲。肖登良赶忙向地堡射击,掩护黄继光。肖登良身受重伤,猛烈地射击给黄继光赢得了时间。刚前进两步,黄继光就被打断了一条腿。负伤的黄继光没有停下,拖着一条残腿匍匐着前进,接近地堡后,他扔出一个手雷,但是敌人的机枪仅停了几下,就继续射击。此时,没有人知道黄继光身上已经没有手雷了。可他还在前进,接近机枪眼的时候,黄继光站了起来。他朝着战友们挥了挥手,转身用他并不宽厚的胸膛挡住了枪眼。黄继光的身体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一般屹立不倒,为身后的战友们提供了庇护。再没有听到机枪的声音后,战士们一拥而起,占领了0号阵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1岁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在朝鲜战场流干了他最后一滴血。正是在朝鲜战争中不断涌现出黄继光这类大无畏的勇士,朝鲜战争才得以顺利结束,得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保卫百姓的安全。
黄继光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国人深受感动。经过媒体的报道,他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战后,黄继光烈士被追封为中国共产党员,授予黄继光“特级英雄”的称号,他的遗体被安葬于沈阳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他的妈妈也被人们称为“英雄的母亲”。
然而,由于当时苏联上映了一部电影《普通一兵》,内容情节和黄继光的事迹非常相似。因此,黄继光事迹的真实性遭到了西方的质疑。
黄继光的母亲对此难以释怀,虽然得到了抚恤,但是她失去了一个儿子。这种痛失爱子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当外界的风言风语传来,她难以承受,势要为儿子讨一个公道,证明儿子黄继光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华儿郎,一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
1953年4月,邓芳芝受邀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到达北京之后,国家主席毛泽东接见了英雄母亲邓芳芝。身为英雄的母亲,她在外面要表现坚强,即使红了眼眶,也没有落泪,毛主席安慰她:“你牺牲了一个儿子,我也牺牲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的光荣,我们都是烈士的家属”。听了毛主席的话,邓妈妈也释然了。她的心情有人能够感同身受,这个人不是别人,还是毛主席,这就够了。身为自己的儿子,没有愧对国家,而国家也没有忘记黄继光,也就足够了。
主席一直没有忘记这位英雄的母亲,又在1955年、1960年亲自接见了邓芳芝。
邓妈妈在这三次接见中都没有掉眼泪,有人不解,邓妈妈解释道:“我怎么可能不难过?哪个孩子牺牲了,天底下做母亲的不难过?我是怕主席难过。如果我见着主席,两眼泪汪汪,主席就想起自己在战场上牺牲的儿子,难免勾起主席的伤心事。他老人家一天操心那么多国家大事,身体最重要。所以,我要表现得坚强,要保持微笑,免得主席触景生情心里难过,影响了身体健康”。
正是这样伟大的母亲才培养出黄继光那样优秀的儿子。后来,邓妈妈给主席写的一封信使国人深受感动,闻者流泪。
信中邓妈妈向国人呈现了一个鲜活的黄继光。年少的他受苦受难,身为家里的三儿子,他从小就很懂事,受人冤枉也只能忍气吞声。直到解放后,一家人才终于吃饱穿暖,家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多亏了党和毛主席的带领。在毛主席的教育下,黄继光才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他如愿参了军,把自己奉献在朝鲜战场上。他的一生短暂而伟大,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生。邓妈妈在信中写道,她牺牲了一个儿子黄继光,但拥有了千千万万个传承黄继光精神的儿女,她被国人亲切地称为英雄的妈妈、伟大的妈妈。她最大的安慰就是千千万万的青年都愿意学习黄继光烈士的精神,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战斗、工作和学习搞好。邓妈妈还在信中鼓励志愿军战士在前线英勇杀敌,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
邓妈妈也在195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我国生产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她鼓励家里的孩子们参军,继承黄继光的衣钵,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为了民族的未来,上至国家领袖,下到平民百姓,只要能够赶走侵略者,每个人都会奋勇抗争。拥有这样的力量,国之大幸。
黄继光在给母亲的信中写着:“现在为了身后的祖国和人民,为了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我必须站在战斗的最前面,不能有丝毫退缩。为人民服务是我的信仰,不立功不下战场”。这也是所有的解放军战士的心中所想,实际行动。
人得一命,轻如鸿毛,人得一名,名扬天下。一个黄继光倒下了,但还有千千万万个黄继光前赴后继,背后即是祖国,无路可退,只有挺起自己的胸膛,一往无前。黄继光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他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为国家牺牲的、为民族献身的战士。
2020年6月的与印军的边防冲突中,我军就涌现出了诸位“黄继光”。印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约定,我方祁发宝团长秉承大国诚意,仅带几名战士前往谈判。然而对方宵小之徒想要越线过河。祁团长张开双臂,组织士兵排成战斗队形,企图拦截印军。此次冲突中,我方5名戍边英雄重伤甚至死亡。
他们就是和平年代的黄继光,他们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对抗敌方的攻击。为了守卫身后的祖国,为了保卫祖国的人民,为了保护身边的战友,他们奋不顾身,以血肉之躯迎战,不让自己后退一步。自己的生命是小,祖国的荣辱是大。他们有的战士才十几岁,和黄继光烈士相仿,他们都在最年轻的时候迸发出了最艳丽、最受人崇敬的色彩。
18岁的陈祥榕烈士曾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代表了无数的边防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白云般纯洁、蓝天般清澈的爱。
黄继光的精神永远传承,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学习。中国人民如若都怀着黄继光这样的赤子之心,何愁民族不复兴,祖国不强大。
魁山之下,凯江之滨,烈士之志永存。黄继光犹如一面不倒的战旗,象征着全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大无畏的精神。英雄虽然逝去,但英雄之火不灭,英雄之刃不弯,千万的战士们都受他激励,受他的精神鼓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然会有英雄,而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也必然会有先锋。一个国家只有持续不断地涌现出英雄,这样的国家才能不让英雄失望。精神的力量是最伟大的,我们要用英雄的精神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精神薪火相传,延绵不息。
黄继光精神永垂不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