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参加中国阅兵后,伊朗看明白了,总统连夜回国,落实中伊25年协议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2025 年 8 月 31 日晚,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专机降落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这是他去年 7 月就任后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

伊朗国内的局势并不稳定。伊朗改革派领袖、前总统鲁哈尼连续两次喊话,表达了对哈梅内伊的不满。



前言

佩泽希齐扬在结束中国访问后,迅速回国召开总结会议,在会上不仅回顾访华成果,而且亲自下令要加快落实中伊合作。

佩泽希齐扬表示,此次赴华参加上合峰会与阅兵式,让伊朗感到富有成果,不仅与邻国和盟友关系得到深化,还签署了24项协议与文件,而且达成了中俄伊联合声明,意义很深远。



随即佩泽希齐扬话锋一转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伊朗见识到了中国的实力,虽然中伊达成了富有成果的协议,但伊朗各级官员们的要把这些协议落到实处、积极合作,中伊作为同样是古老杰出文明的传承者,发展决不能落后于其他国家。

与伊朗前总统鲁哈尼不同,伊朗现任总统佩泽希齐洋在参加完中国93大阅兵后,看明白了伊朗渡过难关的关键。

访华结束以后,佩泽希齐洋连夜乘坐飞机回到了伊朗,并召开政府高层会议。根据伊朗总统办公室的公告称,佩泽希齐洋亲自下令加快落实中伊全面合作。在此次访华期间,中国、俄罗斯与伊朗达成了联合说明,佩泽希齐洋认为意义非常深远。



佩泽希齐扬从天津乘坐高铁前往北京的途中,因对中国的技术进步感到震惊,并坚定了伊朗与中国加强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合作的决心。

而后又亲眼目睹覆盖全球的中国东风5C、东风61等先进装备,以及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尖端军事技术后,伊朗领导层感受到了东方大国的强大实力。



哈梅内伊用中文发推,表面是示好,实际也在对内喊话:改革派和极端保守派一直担心“被中国捆住手脚”,他用最高领袖的身份亲自定调,等于告诉国内——别再吵,和东方大国合作是唯一活路。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 8 月初访华时已和中方谈过“尽快启动 25 年协议常设委员会”,这次总统来,就是把“尽快”变成“立刻”。

有人担心伊朗会不会“两面下注”——一边拿中国订单,一边继续和美欧暗通款曲。



保守派就怕合作太密了会让伊朗失去自主权,就像家里在商量要不要跟大公司合作搞生意,总会有人担心“会不会被人家牵着走”。

这些分歧导致协议的落实比预期的慢了不少,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民生方面,推进得明显不像能源那块那么快。

哈梅内伊这次用中文表达态度,其实也是在给国内那些质疑的人一个清楚的答复。他这段话既是对中国说的,也是对伊朗内部的群众看的。



内外交困下的唯一出路

伊朗的这次战略转向,其实是被逼出来的。近段时间,其周边安全环境急剧恶化。

与以色列的军事摩擦不断升级,导致伊朗的一些重要军事设施和高层人员遭受损失,整个国家的安全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传统盟友却显得有些指望不上。俄乌冲突让俄罗斯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在中东投入更多精力。

更让伊朗高层感到不安的是,私下里有种怀疑在蔓延:在关键时刻,俄罗斯是否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向以色列泄露情报?这种猜忌,严重动摇了双方的信任基础。



幻想中的西方援手也并未出现。伊朗曾一度期望美欧能放松制裁,但现实很快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围绕核问题的制裁迅速卷土重来,让伊朗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几乎不可能再找到愿意且能够提供实质性帮助的大国了。

外部压力山大,内部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西方的长期封锁让伊朗经济严重承压,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但出口处处受阻,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国内工厂大面积停工,物价飞涨,民众生活日益艰难,社会怨气积聚。解决这些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是新总统上任后无法回避的头等大事。

安全与经济,这两座大山,最终迫使伊朗高层必须做出一个果断的战略抉择:向东看。



蓝图虽好落地太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尽管那份雄心勃勃的25年协议已经签署多时,但真正落地的项目却相对有限。

目前两国合作的重心,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初级的“石油换商品”阶段,中国大量购买伊朗的石油,但那40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至今仍更像一个美好的愿景。



阻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美国的“长臂管辖”,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所有希望与伊朗合作的实体头上。

无论是金融结算、技术转让还是设备采购,都可能随时遭到美国的制裁打击,这让许多中国企业在做决策时不得不慎之又慎。



地区安全局势的动荡也是一个巨大的劝退因素。以色列对伊朗境内目标,甚至是核设施的袭击威胁,让整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

没有哪个投资者愿意把大笔资金投入一个随时可能爆发冲突的地方。

中国企业在评估伊朗市场时,除了要考虑美国的制裁风险,还要对伊朗国内的政治稳定性、法律环境的健全程度进行综合考量。



伊朗内部在向东走还是向西看的问题上,政策时常摇摆,这种不确定性也阻碍了合作协议的有效推进。

对伊朗来说,当务之急是必须彻底抛弃对西方“回心转意”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坚定地将战略重心转向东方。



更要着力优化国内的营商环境,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安全与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机遇,深度融入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

结语

对于伊朗而言,这次战略转向基于一个清醒认识:无论核谈判结果如何,西方不会真正解除对伊朗的限制,即使达成协议,美国政府的更迭也可能让一切回到原点。



参考信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卷史 incentive-icons
卷史
文化之根,滋养着我们的成长;知识之源,照亮我们的未来。
2762文章数 3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