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九三大阅兵,东北人沸腾了!杨靖宇曾孙受邀观礼,抗联终于被看见

0
分享至

阅兵仪式开场的时候,镜头里出现了一幕。

一个年轻人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手里举着一张老照片。

他不是明星,也不是大人物,而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曾孙——马铖明。

阅兵式当天,他坐在观礼台上,眼神坚定,照片里的老人似乎透过时空在注视着这片土地。

那一刻,很多东北人眼眶都红了。

为什么?因为那一面旗帜,那一个名字,他们等了太久。

时间往回倒。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确山县李湾村,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

父亲早逝,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几个孩子,靠种地勉强糊口。

日子穷归穷,母亲却死活要供儿子读书。她相信,读书能改命。

就这样,马尚德先后进了私塾,又上了县里的小学。成绩不错,长得人也精神。

后来考进开封工业学校,学的是染织。

那时的他,只想着学点手艺,将来能给母亲做件花衣裳,最好还能让穷人家都穿上体面衣服。

可天不随人愿。全国风雨飘摇,军阀混战,百姓活得水深火热。

他这个爱读书的年轻人,也没法再只盯着那点小日子了。

五卅运动爆发,他跟同学上街游行,喊口号,发传单,心里第一次燃起“要做大事”的念头。



就这样,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命运,慢慢往革命者的路子上走去了。

二十出头时,马尚德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他和邻村的郭莲结了婚。郭莲是个老实的农家姑娘,不识字,没见过世面,但勤快能吃苦。

婚后不久,他继续去开封求学,妻子留在家里守着老人。

第二年,孩子出生了,取名马从云。可父亲没时间抱孩子,也没法在家守着老婆。

那时,他已经加入共青团,后来更成了共产党的一员。

组织派他去家乡发动农民运动,他带着口号、带着信念回村子,却只能在集市上和妻子匆匆见一面。



那次短暂的团聚后,他留下了一封信,叮嘱妻子:“革命是火,总会有烧红天的一天。”

话落,转身走远。妻子捧着信,眼泪掉个不停,却没有拦他。

她明白,这个男人心里的“家”不是小家,而是更大的“家”。

从那以后,他们的日子就注定是聚少离多。更残忍的是,郭莲直到临死,也没能再等来丈夫的音讯。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一夜沦陷,日军铁蹄踏碎了山河。

杨靖宇被派往东北,开辟抗日根据地。

他改名换姓,从“马尚德”到“张贯一”,再到“杨靖宇”。最后这个名字,成了敌人最恐惧的存在。

在吉林、抚顺、通化一带,他带着队伍打游击,雪窝子里宿营,冻得人直哆嗦;



树皮草根嚼在嘴里,苦得人眼泪都下来了。可就是靠着这样的日子,他把一支几百人的小部队,磨炼成让日伪军胆寒的劲旅。

敌人恨他,悬赏通缉;百姓爱他,偷偷送吃的,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给他通风报信。

可是,抗联的路极其艰难。日军搞“集家并屯”,老百姓被赶走,战士们失去了依靠。

粮食断绝,棉衣破烂。1939年冬天,叛徒程斌投敌,带着百余人反水,抗联受到重创。

那时杨靖宇已经身患重病,肺疼得厉害,关节炎让他走路都困难。可他硬是撑着身体,带队伍周旋在白山黑水之间。



1940年2月,杨靖宇被数万日伪军重重包围。

他坚持作战6天,子弹打光,粮食断绝,最后只剩他一人孤身与敌对峙。最终,年仅35岁的他倒在了雪地里。

敌人解剖他的遗体,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米,只有草根、树皮、棉絮。连敌人都震惊:一个人怎么能靠这些活下去?

可他就是撑下来了,直到最后一枪打完。

丈夫走了,家人也没好过。杨靖宇的母亲被敌人抓捕,拷打致死。

妻子郭莲带着两个孩子颠沛流离,挨打、受辱。

1944年,她再次被敌人逼问下落,被扔进粪坑,奄奄一息。

临死前,她把丈夫的老照片紧紧攥在手里,告诉孩子:“拿着这张照片,找你爹。”



可她不知道,丈夫早在四年前已经牺牲。她守了一辈子,等了一辈子,最后带着遗憾走了。

1950年代,杨靖宇的儿女终于得知真相。

他们抱头痛哭,才知道自己找了半辈子的父亲,就是那个在东北战死的将军。

1958年,杨靖宇的遗体终于合葬,身首分离18年的悲剧,算是有了迟到的安慰。

英雄走了,可血脉还在。

杨靖宇的后代,没有借英雄的名头谋私利。

他的长孙当了一辈子铁路工人,耳聋却天天拿扳手修轨道;

孙女啃烂几十本专业书,成了工程师;另一个孙子上了战场,负伤归来,却一直没说自己是谁的后代。



他们过得不富裕,几代人挤在老房子里,但把家里仅存的一块桦树皮遗物,捐给了纪念馆。

他们说,那是先辈咽下过的东西,比命还重。

直到今天,杨靖宇的曾孙马铖明,还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



他说,要踏实做事,多为百姓办实事。

八十五年过去,杨靖宇这个名字不再只是历史书里的几行字。

他是白山黑水的脊梁,是饥饿中咽下树皮的倔强,是面对重围仍不低头的骨气。

但别忘了,在这背后,还有一个农妇的手,一个家破人亡的故事。

她守着那张照片,等了一辈子也没等来丈夫,却把苦难活成了信仰。



所以,当阅兵式的大旗飘过,当杨靖宇的支队镜头停留十几秒;

当《松花江上》的旋律响起时,东北人的泪水,不只是为一位将军,而是为整个民族的坚韧和苦难。

有人用生命守护山河,有人用等待守护爱情。

烈士殒命,精神长存。等到春风再起,那些埋在冻土里的根,也会破土而出。



杨靖宇早已化作山河的一部分,他的名字,就像长白山上的青松,任凭风雪摧折,依旧挺立。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先生笔记
小先生笔记
尽我所能 真实还原历史那些事
79文章数 7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网红面包店被指闭店后大量丢弃面包 市监局突击检查

头条要闻

网红面包店被指闭店后大量丢弃面包 市监局突击检查

体育要闻

2022:勇士归来,库里的第四个冠军

娱乐要闻

李小璐母亲:女儿嫁给贾乃亮我好后悔

财经要闻

扩大服务消费 9部门提出5方面19条举措

科技要闻

2025款Apple Watch全系怎么选?

汽车要闻

智能体豪华旅行车 享界S9T30.98万元起售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亲子
健康
数码

当女将军成为内娱偶像剧时尚单品,我们更怀念穆桂英

教育要闻

拒绝佛系!这个“不鸡娃”的教育强区打出四张“王牌”

亲子要闻

商务部等九部门: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数码要闻

AMD 推出锐龙 7 9700F 处理器,9700X 无核显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