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台湾政治金童:中国新装备,如北洋水师不堪一击?93阅兵不够震撼

0
分享至

台湾资深媒体人赵少康,曾在一场节目中公开质疑,称中国大陆的现代化武器若未经实战检验,是否会像历史上的北洋水师一样“不堪一击”。

不少网友对此都表示着无语,无论赵少康本人是否赞成自己的观点,当他拿北洋水师与中国如今的现代化装备做对比时,就已经错的离谱了。



赵少康这种观点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强行并列,实则忽略了最根本的差异。北洋水师的失败,从来不只是武器不如人,更源于整个国家体系的落后。

那时的清朝,仍是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军队编制古怪,表面上学习西方海军,骨子里却还是大清绿营的旧体制,指挥混乱、效率低下。



更致命的是,清朝几乎没有国防动员能力,士兵靠募兵和贵族世袭凑数,战争一开,后勤和兵员补充立刻捉襟见肘。这与现代中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而今天的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防动员机制。从嫦娥奔月等航天工程就能看出其组织能力的严密和可靠。



这些复杂太空任务的高成功率,背后是国家强大的系统工程管理能力和科技实力支撑。这绝非巧合,而是现代中国作为一个组织严密、工业齐全的大国所体现出的整体实力。

航天科技的成就与国防建设共享同一套研发体系和供应链条,譬如高端制造、精密仪器和数字化控制系统。



这种能力的跃迁,表明中国早已摆脱了单纯“武器进口国”的被动地位。

从根本上看,赵少康的比喻,还犯了时空错位的错误。北洋水师与现代中国的国防建设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



北洋水师的建立,本质上是清朝在“器物层面”的仓促模仿,其核心装备严重依赖外购。

主力舰“定远”、“镇远”虽从德国购买,号称亚洲巨舰,但一旦战损,国内连基本的维修和大口径炮弹的补充都难以实现。



这种完全受制于人的国防模式,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不堪一击。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当时的清朝没有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更没有支撑一支现代化军队的国力和组织能力。

而新中国走过的国防建设道路,则是一条彻底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最初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歼-20隐身战机、福建舰航母,加上93阅兵的一系列装备展示,其核心追求是技术自主和体系完备。



这意味着不仅要有先进的装备,更要拥有从研发、设计、制造到维护升级的全产业链条和能力。

这种能力使得中国国防不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掣肘,能够根据自身战略需求,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力量,这才是最根本的差异。



赵少康的对比,只看到了武器的表象,却刻意忽视了支撑武器背后的国家工业实力、科技创造力和战略意志。

这种“唯实战论”的质疑,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未必只有通过流血冲突才能证明实力的存在。



中国航天一次次成功的月球采样返回、空间站建设,其技术复杂度与可靠性要求丝毫不亚于一场军事行动,这些系统性成就本身就是国家能力最硬核的证明。

在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窜访台湾,这场政治挑衅成为检验解放军实战能力的试金石。



事件发生后,东部战区迅速宣布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展开大规模联合军事行动,此次演训不同于以往,实战意味极其浓厚。

多兵种部队从不同方向实施高强度抵近演练,据媒体报道,演训首日便有数十架次军机穿越所谓“海峡中线”,海军舰艇也对相关海域形成了有效管控。



这种迅速、坚决且体系化的应对,展现出解放军在现代化条件下应对区域危机的能力已实现质的飞跃。

在一些网友看来,这场雷霆反制的背后,真正起到定盘作用的是中国长期布局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



以东风-21D、东风-26为代表的反舰弹道导弹,以及高超音速武器东风-17,构成了远程精确打击的核心力量。

这些武器系统的存在,极大地压缩了外部势力军事介入台海的空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此次事件中,此前常在周边活跃的美军“里根”号航母打击群选择主动远离演训区域。



这一动向被多方媒体,解读为美军对解放军反介入能力的实际认可。这种“非接触式”的威慑,恰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真正的实力,往往在开火之前就已决定了博弈的结局。

赵少康还曾在节目中提到,就算一天来五百架战斗机也不怕。表面看似强硬,但在这种全新的战略现实面前,更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情绪宣泄。



这种言论回避了解放军体系作战的真实威力,而刻意聚焦于单一兵器的数量对比,实际上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在后来大陆的多次军事演习压力下,赵少康也多次不坚定的对这一观点进行改口,这一行为不由引得网友一阵唏嘘。



那么,明知这种对比有失偏颇,为何他仍要抛出如此观点?主要原因或许还是跟此人的立场有关。要理解赵少康这类言论,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还得看他说话的对象和场合。

赵少康本人是台湾地区的资深媒体人和政治人物,曾是国民党成员,后来创办了中广电台,并在近年来重返政坛,成为蓝营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言论往往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是喊话大陆,展现一种“不屈服”的姿态。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说给台湾岛内的听众看的,是在蓝绿对抗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一场“认知作战”。



他的“不怕”宣言,与其说是基于严肃的军事评估,不如说是一种政治表演,目的是在绿营长期操弄“抗中保台”的舆论氛围中,为国民党及其支持者争夺话语权。

塑造一种“我们也不软弱”的形象,从而稳固自己的基本盘。这种言论刻意回避了解放军体系化作战的真实威力,而揪住“未经实战”这个点进行放大。



因为它更容易煽动民众的情绪,制造话题热度,岛内部分群众的思绪,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国际社会则更多地将此类言论,视为台海内部政治博弈的一部分,而实际政策却并不会因此有所改变。



在一些外界媒体看来,这种言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工具,其动机并非为了客观探讨军事实力,而是为了在内部政治斗争中获利。

它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和民众对专业军事知识的陌生,将复杂的国家安全问题简化为一句煽情的口号。



尽管赵少康在节目最后对自己“对比”观点,做出了否定的态度,但将两者简单类比的行为,本身便是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代中国综合国力的轻视。

这一事件也为广大群众提了醒,两岸问题的最终解决,依靠的是祖国的繁荣强大和民族的共同意志,而非某些政客停留在过去式的狭隘臆想。



信源:台湾节目 《少康战情室》



信源:青瞳视角 要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名嘴,此前曾是“政治金童”!



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月凌渡
月凌渡
感谢您的关注~
360文章数 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