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京军区司令员空闲,林彪提出人选,毛主席反问:是四野的人吧?

0
分享至

2000年,开国中将郑维山逝世。他自幼投身军旅,戎马一生而无败绩。和平年代,无论是战备训练、部队建设,还是抢险救灾、支援地方建设,郑将军都全力以赴、尽职尽责。

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时,他在逆境中主持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度曾因代理身份被人针对和打压,差一点与该职位失之交臂。

这是怎么回事?



一、代理司令员身份

1966年6月,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开始涌向北京,严重威胁着首都和中央领导的安全。为此,周总理接手了北京的警卫工作并专门调派郑维山赴京。

郑维山根据整体警卫工作要求,结合现场实际,严密组织、外松内紧,确保了毛主席接见群众活动的安全。他因忠于职守、表现出色被中央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1967年1月,杨勇被撤职后,周总理亲自宣布了郑维山担任北京军区代理司令员。

北京军区承担着保卫首都、党中央和华北边防的重任,其地位举足轻重。郑维山的确用实力和能力证明了自己。



如河北、保定发生武斗,中央决定全面军管。郑维山了解情况后,从战略意义、河北未来发展、所处地理位置、省内资源和交通等方面综合考虑、向中央提出建议:

一是组建万人宣传队深入重点区域进行宣传教育,确保民众及时了解中央政策和工作安排;二是建议将河北省会迁至石家庄,确保该区域不再和北京、天津争夺各类资源。这不仅及时帮助河北恢复正常社会秩序,也为石家庄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5月,驻京某部队在施工中发现中山王墓。当时的社会氛围,保护文物意识薄弱,再加上破坏之风盛行,这些文物随时都有可能被损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危急之中,郑维山采取果断措施,派兵对文物现场进行保护,竭尽所能保证考古队的运输和沟通工作顺畅,其本人还到现场和专家共同研究保护措施。



正是由于郑维山对中山王墓挖掘工作的重视,后人才能得见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等重要文物,也创造了20世纪60年代考古发现的世界之最。

这些工作可能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在1966年以后的中国,他是在承担着更多风险和生命安全的境况下开展的,可见其工作本事和魄力。

值得一提的是,“磁县事件”更是对其代理职业生涯的重大考验。

二、磁县事件

1967年,邯郸磁县出现了两个群众组织,一派被称为“县总”,另一派称为“红总”。一次会议中,发生了武装冲突。由于双方在冲突中情绪比较激动,导致后续出现一连串武斗事件。

两派的争斗严重影响了京广铁路的正常运行。

其实,在此之前,徐州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中央特意下达了“二六命令”并要求按照文件执行。



1968年2月,北京军区代理司令员郑维山接到总参作战处的电话向其交代事件背景,随后周总理来电指示,要求军区派遣一个团到当地维护社会秩序、制止武斗,恢复铁路畅通。

周总理强调先做思想工作,讲清楚道理和二六命令的处置要求。如果实在劝阻不成,可以针对少数带头人员或闹事者进行逮捕法办。如遇抵抗,部队有权实行自卫反击。

与此同时,秘书杜也接到了“二六命令”的文件内容。郑维山随后找到当时驻防石家庄的张英辉,布置任务的同时也明确要求部队要有所克制。

事实上,武汉军区也接到命令派了一个团协助开展工作。1968年2月9日,两个团在磁县县城外集合。

军队先通过广播车宣传党的大政方针。随后,部队进城并针对强势的“红总”进行二六命令内容的播放。沟通过程中,有人朝广播车和先头部队人员开枪,士兵出现了伤亡。



“红总”利用提前构筑的防御工事和暗中布置的火力点,对部队官兵进行猛烈射击。对峙过程中,部队伤亡激增,而且,“红总”再次袭击了从磁县经过的206次列车。

部队官兵迫不得已,只能鸣枪警告,经过请示,上级下达了火力封锁抢眼的命令。经过激战,“红总”有一定人员的伤亡,防线被冲垮,主要人员被关押。

完成任务后,参与任务的部队将执行情况上报军区,郑维山根据部队报告的情况,批准了递呈上级的最终报告。至此,他认为此事件军方部分已结束,可是,后续发生的事宜令其措手不及。

三、毛主席反问林彪举荐的人员

磁县事件后,该县完善了各种行政机构,也恢复了社会秩序。但是,通过别有用心人员的歪曲解读,将部队的开枪行为认定是郑维山下达的命令,并将其归结为军阀作风的延续。



本来郑维山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他对磁县事件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晰,整个过程都有相应的人证和物证。而且,当时专案组的调查结果,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郑维山下令目的是射杀群众。

然而,在某些人的策动下,人们还是对他进行了批斗,甚至有些人散布谣言,将此事说成是他袍笏登场、血洗磁县,对此事性质的这一谣传更是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

毫无疑问,他明白这些蜚言背后的真实意图,如果他解释命令是中央下达的,不怀好意的人肯定将矛头指向周总理。

周总理在1960年代对中国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社会出现混乱,仍尽其所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



当时的周总理绝不能倒下,毛主席在了解情况之后,向相关人员表达了对郑维山的支持和理解。不久后,在讨论郑维山转正时,毛主席针对林彪推荐的接任人员进行了反问:“是四野的人吧?”

林彪听后无话可说。1969年6月,郑维山转正成功。

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郑维山没有任何怨言,总是带着“拼命三郎”的劲头完成党和军委交付的各项任务,在搞好绿化、营造国防林的工作中亦是如此。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慧说史家
慧说史家
看历史,谈历史,带你发掘历史趣味!
259文章数 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